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601349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三、教学难点: 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教学准备:食盐、玻璃棒、烧杯、小勺、天

2、平、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1、质疑: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2、学生思考、交流。3、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4、导入、板书课题。(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1、怎样才能准确知道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学生组内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3、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给出建议,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第一种实验方法:先把盐按一定的克数(10克、5克、2克等)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先多后少),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3、,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多少克了。第二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4、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5、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2)

4、、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教师适时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1、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2、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1、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2、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五、板书设计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 100毫升水能溶解( )克

5、食盐总结反思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者注意事项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新课 标第 一网作业练习:1、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的?2、杯子水得多少与溶解盐的多少有什么关系?100毫升

6、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1、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

7、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2、教学目标a、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b、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d、教学重点: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e、教学难点: 、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8、。、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二、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适时指导,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或筷子)、烧杯、天平、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三、说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在学生对溶解

9、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通过未知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地探究欲。接下来让学生知道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于是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板书课题,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中开始了。(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根据学

10、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建议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一:先把盐按一定的克数(10克、5克、2克等)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先多后少),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多少克了。第二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

11、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时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或者其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这部分内容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

12、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训练: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

13、,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四、板书设计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 100毫升水能溶解( )克食盐 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本课时教学主要流程:提出问题(食盐在水中能无限溶解吗?)猜测假设(能或不能)制定研究计划(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计划修正(注意事项、教师参与)探究实验汇报交流(整理和分析数据)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团结协作,互相补充,主动参与,积极发展,而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求得了身心的满足,从而健康发展。2、本课时导入环节主

14、要是教师通过创设食盐在水中连续溶解提出“食盐在水中能无限量溶解吗?”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兴趣,能全身性投入到学习探究中来。课外延伸环节不但是对导入环节的呼应,更是对本课时内容的深化,是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外探究中初步具有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浅概念。3、本课时制定研究计划是重点,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是难点。四年级学生对于制定一个完整的实验操作计划是非常困难的,而研究计划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探究实验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分三步走来突破本课时的重点。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我们要做这个实验,是不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是的,科学实验要讲究科学性,科学实验要有序。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研究计划来指引我们科学实验。”然后是出示一份研究计划的样本,使得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难度降低。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口头探究计划。口头计划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提示相互补充中完成,不但有利于计划的制定,避免课堂冷场,而且还可以使计划更加的周到。第三步是教师补充完善计划,并把学生口头制定的计划通过课件展示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实际上是在指引学生来根据计划开展实验,这样教学难点也自然而然解决了。评论加载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