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大学?大学何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00678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为大学?大学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何为大学?大学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何为大学?大学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何为大学?大学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何为大学?大学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为大学?大学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为大学?大学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何为大学?大学何为? 钱学森问题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 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 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 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 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 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 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 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 个很大问题。” 这话从中国科学泰斗 级人物口中说出来,分量 自然极重。 钱学森(1911年12月11 日2009年10月31日) 如果以1905年废除科举制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开 端,迄今是第一个百年。 这百年当中,清朝有6年,还来不及看到有什么 成果就垮台了,不过,从1872年起,清政府连 续派出了四批共120名幼童留学美国,这批人 大部分考入了美国著名学府并有优异表现,回 国

2、后成为栋梁之才,其中有知名度较高的修铁 路的詹天佑,他们中还产生了大臣、将军、总 理和驻外大使。 这批幼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 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中华民国从1911年起到1949年,共38年。这期间中国 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教育迅速与西方接轨,中 国一流大学的理科教材,往往就是直接采用哈佛、耶鲁 的教材,中国学生留学西方时,感觉不到在知识程度上 与外国同学有什么差距。 不可思议的是,在那个内战与外敌入侵连绵不绝的时代 ,中国现代史上堪称大师级的文化、科学人物,均产生 于那个时代,可谓群星灿烂。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杨振 宁和李政道,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 在那样艰苦

3、的条件下,中国教育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懂教育的人在办教育。 国民政府有付钱支持教育的义务,却没有随意干预教授 们教什么、怎么教的权力。 1949年至今,60多年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办教育 的60年。成果怎么样呢?教育的普及程度当然是大大提 高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成百倍地增加了,然而就是 如钱学森所批评的,“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不懂教育的人在办教育。 “文革”前有一条大标语几乎挂在所有学校的墙上,“教 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就是中国执政党的教育观 ,说穿了,就是教育必须为一党专政服务,于是,独立 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敢于怀疑、创新之品质

4、这些现代 教育所竭力培养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反倒成为中国教育 者要尽力消灭的,取而代之的是听话、恭顺、唯上是从 、唯党是从等等顺民、奴才品质。这样的人能优秀吗?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 友,更要与真理为 友 (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自哈佛建校以来,它就一 直是哈佛学生所信奉的做学问和做人的准则。而由哈佛 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校徽上面,用拉丁文写着 “Veritas”字样,意为“真理”。 “哈佛铜像”的启示别轻信任 何权威 无论

5、是求学者,还是旅游者,到 了哈佛大学,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 去瞻仰一下哈佛大学行政大楼前矗 立着的哈佛本人的铜像,并对这个 哈佛大学的创办者表现出深深的景 仰和思慕。哈佛的铜像上悬美国国 旗,塑造得非常英俊有气势,在铜 像的底部镌刻着三行字: “John Harvard(约翰哈佛), Founder(创始人),1638。” 其实,一直以来有很多人被这个 著名的铜像给误导了,因为在这个 铜像上存在着三个错误,被戏称为“ 谎言铜像”。 首先,这个铜像并不是根据哈佛本人的样子所塑的。因为在哈 佛大学决定要塑一尊哈佛的铜像之时,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哈 佛本人的相貌已不可考了,也没有任何画像或者照片留下来

6、,无 计可施之下,人们只好在学校里找了一个帅哥冒名顶替,按照他 的样子塑了哈佛的铜像,这一点其实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其次,哈佛也不是学校的创办者。只是在学校成立的初年,哈 佛捐赠了一笔在当时看来为数不少的钱财。但是对于一个刚刚成 立、百废待兴的新学院来说,这笔捐赠无异于雪中送炭。 第三,哈佛学院的创办时间是1636年,而并非如铜像上所刻 的1638年。 也就是说,这尊著名的哈佛铜像,无论是外形还是文字,没有 一处是真实的。在以“求是崇真”为最基本精神的哈佛大学,“真 理”与“谎言”竟然如此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校方到底是怎么 想的?他们以真理为基准来培养自己的精英,却允许这样的谎言 存在

7、,究竟是何道理呢? 对于这个疑点,哈佛校方的解释是这样的: 怀疑的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是哈佛人一向秉持的原则,这座“ 谎言塑像”不断地提醒哈佛人,不要轻信传说中的权威偶像,努 力追求自己坚信的真理,用一种唯美的观点来欣赏这座塑像,通 过三个谎言,将真实的事实牢牢地记住。 其实很多时候,无论正还是反,重要的往往不是外在的形式 或是人们容易看到的一面,挑开表层的东西,知悉其内在的含义 ,了解其蕴含的初衷,这才是人们应该重视和始终坚持的。 正因为如此,“假”哈佛并不妨碍“真”哈佛应得到的敬意。一 百多年过去了,那个“假”哈佛正襟危坐,领受着世界各地游客仰 视的目光。 两百年来,哈佛的毕业生们在物质生活和

8、精神生活两个层面对 塑造美国文化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如果没有对真理的热爱, 对学术的渴求,对教授的尊重,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哈佛和今天的 美国。 哈佛大学图书馆 耶鲁大学独立思辨能力重于考试分数 曾有一位记者在采访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时问道:“如 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引以为豪的毕业生小布什总统,他在学 校时的成绩并不算好,毕业成绩只得了C。那这个是个好榜样 呢,还是一个不好的榜样,对于学生来说?” 莱温答道:“我想你不要只看分数,而且还要看潜在的领导 能力。克林顿在来耶鲁之前,我在牛津读书的时候已经见过他, 后来我们一起去了耶鲁。他的学习成绩也许不是最好的当然 分数也很高但他不是成绩最好的学

9、生,这是因为当时他不是 只专注于学习,而已经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忙碌于学习 之外的工作。但是毫无疑问,即使在1968年,这个人非同寻常的 领导天赋就已经开始展露。小布什还是学生的时候,我虽然没有 见过他,但是我的一个朋友曾向我描述过和上面提到的差不多的 情况:他是那种人群中的当然领袖,正在不断显露出自己的领导 魅力。” 记者又问:“关于美国总统,绝对只是一个偶然,我 觉得你不可能把培养美国总统作为你们的目标,那么对 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们重视培养他们什么样的能力呢 ?或者说你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莱温于是说:“我们希望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和独立思 考的能力。要知道,美国课堂教育的重

10、要内容是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鼓励学生质疑老师,鼓励他们质 疑书本,鼓励学生不墨守成规,去质疑固有的理论,并 尽可能地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说,独立思考的能 力是教学的首要目标,这是我们最希望学生能够学到的 东西。” 宾夕法尼亚大学没有办法? 那就创造一个!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大门上, 铭刻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会找 到办法,否则就创造一个。” 为了培养学生对探索新事物、敢 于创新突破的意识,宾大始终把 “重头戏”放在研究上面。 艾伦麦克迪尔米德,享誉国际的 高分子材料专家,因发现塑料的金 属特性而与另两位科学家分享2000 年诺贝尔化学家,现任教于宾夕法 尼亚大学。 在麦克迪尔米德教授

11、看来,东方的 一些国家,如中国、日本等,之所 以在创新能力上有所不足,可能与其敬畏传统的传统文 化有关。在中国学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对的,而教科 书上的内容也必然是至理名言。教师的年龄越大,头上 的白发越多,学生就越是对他言听计从。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老师并没有受到如此高的尊重 ,学生也通常被鼓励不必迷信教科书中的内容,并可以 自由地怀疑一切。在美国,一个学生如果能够指出老师 的错误,他会觉得非常自豪:“啊哈,我指出了某某教 授的错误。” 麦克迪尔米德教授说,“我在新西兰上大学的时候, 人们认为自然界只有92种元素,这是上帝为整个宇宙所 创造的;而现在我们知道,还有更多的人造元素。 按照传统的

12、定义,原子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但 是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可以借助 原子裂变和聚变将原子摧毁,我们也可以在原子反应过 程中,用全新的元素创造出原子。”由此,他认为,尊 敬老师是应该的,但是不必盲从、迷信老师说的每一句 话,而要敢于怀疑,敢于向老师发问这是产生变革 的必由之路,也是取得重大突破和科学新发现的唯一办 法。 没有办法,那就创造一个办法。在宾大的教育理念 中,方法永远比困难多,险中求胜比起被动挨打和盲目 接受来得有价值。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一个学生 具有了这种意识,那任何难题都不过是进步的阶梯。 张安琪,女,1992 年出生,复旦大学材料科 学系大四学生,被称为 “全

13、能型学霸”。 2013年12月22日刚满 21岁的张安琪不仅是5篇 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 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论文的第一作者,而 且是新东方最年轻的托福老师,还是国际顶级智商 俱乐部门萨俱乐部的会员,数次担任门萨入会测试 主考官。从大二起,她还成为了国家认证翻译、中 国译协会员。 复旦大学门萨女神学霸张安琪 “学霸”到底为啥这么牛?被称为“门萨女神”的张安琪这 样回答要付出巨大的辛劳。 “门萨女神”背后是数倍的努力 作为一名“ 全能型学霸”,张安琪的履历亮点满满 。然而,“门萨女神”的名号却令她不安。她说,无论是 发表论文还是成为新东方老师,对于她而言都不是轻巧 的事。“我真

14、的非常非常努力。”张安琪强调。 自大一起,张安琪就加入了化学系陈萌老师的课题 组做科研。当时,陈萌建议她写一篇综述试试手,总结 纳米颗粒合成中用到的具有还原性和稳定性的聚合物。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安琪阅读了上千篇有关论文后完成 初稿,得到的评价却是文章结构和用词太过青涩。她又 查阅了大量资料,几乎推敲和修改了综述中的每一句话 ,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另一篇论文耗费了张安琪更多心血。大二时读文献 的灵光一现令她兴奋不已,开始起早贪黑地做实验,每 天工作16个小时,甚至春节都泡在图书馆,并自学编程 语言,独立开发新程序。最初,她的程序错误不断,建 模也出现问题。但张安琪反复去找计算机学院的教授请 教,终于开发出新的建模方法。 之后的整整两年,张安琪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时间 ,逐字逐句修改了十几遍论文之后,她也阅读了几千篇 文献,掌握了纳米等领域的基础知识。两年后,这篇综 述发表在聚合物顶级SCI期刊上。 “学霸”是这样炼成的:努力+坚持 三名校齐抛绣球 复旦“门萨女神”情定哈佛 复旦学霸“门萨女神” 张安琪有了新动向。 记者昨天获悉,张安 琪同时被哈佛大学、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 坦福大学等3所美国名校 录取,她最终决定就读哈佛,七八月将启 程,硕博连读。 何为大学?大学何为? 何为大学? 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 大学何为? 不断努力,向更高目标迈进,享 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