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鉴赏4.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0265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0.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鉴赏4.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书法鉴赏4.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书法鉴赏4.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书法鉴赏4.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书法鉴赏4.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鉴赏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鉴赏4.(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先秦、秦汉书法鉴赏 本 章 要 点 1.先秦是指秦以前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先秦书法主要为 古文字书法,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竹木简帛墨迹四个部分。 n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时代为殷商与西周,主要为殷商时期。 n金文,又称钟鼎文、青铜器铭文、吉金文字,泛指一切刻铸在金属上的古文字。商代到春秋 时期的金文,一般是铸成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金文,有的是刻出来。金文最早产生于商 代。 n石鼓文是我国尚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被后人称作“石刻之祖”。石鼓文刻在10只 大小不等的鼓形圆石上,主要以四言诗的韵文形式记载了秦国君王狩猎游乐的事情。石鼓文 是大篆的典范作品。

2、 n书法墨迹,最早的为殷商玉片硃书和陶片、甲骨上的墨书。目前流传下来的有大量的春秋战 国时期的竹木简帛墨迹。 n纵观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金文为占卜、祭祀等重要场合经常使用,日常书写多是竹木简 帛上使用的墨书,石刻文字初现端倪,隶书处于萌芽状态,小篆在战国晚期逐渐成熟,战国 时期各国文字各异,书法地域风格十分突出。 2.小篆是秦代官方标准字体。代表作品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 石、会稽刻石等。 3.汉代书法的主体是隶书。现存西汉隶书多为竹木简帛书,东汉隶书多为石刻,代表 了成熟的汉隶,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汉代篆书虽然不是日常使用的书体,但仍然有 很大的使用范围,代表性作品是被称为“二袁”

3、的袁安碑和袁敞碑。 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中认为: “篆者掾(yuan)也,掾者官也。汉代官制,大抵 沿袭秦制,内官有佐治之吏曰掾属,外官有诸 曹(各部)掾吏,都是职司文书的下吏。故所谓篆 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 篆 ? 晋书卫恒传记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 ,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 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 捷也。” 隶 ? 先秦书法 甲骨文赏析 图一 甲骨文赏析 图二 甲骨文赏析 图三 甲骨文赏析 图四 甲骨文赏析 图五 甲骨文赏析 图六 甲骨文赏析 图七 甲骨文赏析 图八 甲骨文赏析 图九 甲骨文赏析 图十 甲骨文赏析 图十一 甲骨文赏析 图

4、十二 甲骨文赏析 图十三 甲骨文赏析 图十四 甲骨文赏析 图十五 甲骨文赏析 图十六 甲骨文赏析 图十七 甲骨文赏析 图十八 甲骨文赏析 图十九 甲骨文赏析 图二十 甲骨文赏析 图二十一 甲骨文赏析 图二十二 甲骨文赏析 图二十三 甲骨文赏析 图二十四 甲骨文的发现 文字的出现代表着文明的进程。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现在公元前三千三百年的两河流域;公元前三千年左 右,埃及也出现了象形文字;印度文字出现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中国有系统的书写文字-甲骨文,则出现在 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殷商首都,今日被称为殷墟的河南安阳小屯村。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而且有系统的书写文字之一。但是甲骨文并不是原始

5、的图画文字,已经具备 构字法则(传统所谓“六书”)、句形文法,可以想见在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必定已历经一段长时间的发展。 周武王灭商后,商代的文字仍为周人所继承,历经西周、东周及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进一步统一文字,汉字 的书写仍不断传承与发展,至今已历三千多年,然而古老的甲骨文却在历史洪流中逐渐淹没。 自古以来,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便常有古物出土,农夫在翻土犁田时也常挖出一些龟甲骨头,上面隐隐有刻字 ,有的还涂红色。这些骨头便被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为治疗外伤的金创药材。直到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 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1845-1900)偶然地在甲骨上发现有刻字,据说在八国联军的前一年(18

6、99)王懿 荣因患疟疾,请仆人到中药店抓药,他的好友刘鹗在检查药包时,发现“败龟版”上有古代刻字,甲骨文的重要 性始重现于世。一时之间,成为各方搜求的焦点,被盗掘、盗卖的甲骨不知凡几。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展开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将甲骨的发现带入科学的世纪。殷墟的考古工作 收获丰富,一共出土了两万多片的有字甲骨。从此,甲骨不再孤零零地出现在古董商肆中,伴随着甲骨出土时的 遗物与遗迹,提供了研究者了解商代历史、进入商代文明的第一手材料。 甲骨文书法的特点 甲骨文的刀刻效果。用笔锋芒显露,线条 两端尖细而中段粗阔,转折呈方势,棱角 分明。 文字书写的方向不

7、固定。 确立了从右至左、从上到下的章法模式。 甲骨文字举例 龟 这是画龟的侧面形状,有头、尾、及背甲和两只脚,古代 用龟甲来卜吉凶,因为它长寿,所以也叫灵龟、神龟。 一支箭由远方而来,射到靶上,一横代表箭靶。至 一个人两手拿着犁牛的尾巴或羽毛在跳舞的样子。舞 观 觀 一只猫头鹰的特写,最上面是羽,中间一竖是喙,两侧 是一双眼睛。显出一副全神贯注观察的样子,借为观察 的观字,最下面是鸟,表明猫头鹰的类属。 甲骨文临写演示 金文代表作品赏析(一 ) 西周早期大盂鼎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 米。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颈 及足上部饰兽面纹。为康王时贵族盂 所作的祭器。 器内壁铸铭

8、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 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盂之事。铭文 中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 经验与商内、外之臣僚因沉湎于酒以 致亡国的教训,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 ,忠心辅佐王室。 n粗重的笔画。 n起笔、收笔藏露锋并用,笔意 明显。 n字形处理中的合文讲究错落, 与合体字结构处理方法一致。 n字形趋于长方,大小错落自然 ,行距突出,章法完整。 大盂鼎书法特点 大盂鼎临写演示 墙盘为西周恭王时期作品。器形宏大,制造精良 。1967年于陕西扶风庄白 村出土。盘内铸有铭文二百多字,分为两部分,前半记叙西周时期各王的主 要史迹,后半记叙做器者史墙一家列祖的重要功绩。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 颇似诗经,措

9、词工整华美,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 体,可做为西周中晚期书体风格的典型代表。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每 字大体为长方形,某些偏旁转折使用圆笔,局部与整体在艺术效果上形式辨 证的统一,表现出端庄而不呆板,活泼而不流媚的艺术风格。 金文代表作品赏析(二) 墙盘 墙盘书法特点 n横成行、竖成列的章法构成。 n粗重笔画的消失(与大盂鼎相比)。 n露锋起、收笔减少,藏锋起、收笔增加。 n字形内部错落较少,多呈方形。 n末行字数多于他行,显示书写中有意追求行款整齐的意趣,章法形式上类似于今天的 书法作品题款。 金文代表作品赏析(三 ) 散氏盘 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高20.6厘米,口径

10、54.6厘米 。圆形 ,浅腹 ,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 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c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 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 史料。嘉庆十四年,仁宗皇帝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从扬州盐商购得 此盘贡入内府。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 年逊清内务府清查时,发现於养心殿库房。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它 文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书法特点 n 字形取横势。 n 突破行间距与字间距,浑然一 体。 n 曲线、斜线、圆弧形线较多。

11、n 重心下压。 石鼓文赏析 n 石鼓文刻在10只大小不等的鼓形圆石上,以 四言诗的韵文形式记载了秦国君王狩猎游乐的事 情。 n 大篆的典范作品,同西周金文一脉相承。 n 用笔圆劲挺拔,凝练厚重,圆中寓方。 n 结体严谨,茂密奇崛。 n 字距、行距开阔疏朗。 n 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显示出一种厚重的风格, 舍弃了金文中那种明显的装饰意味,充分体现了 毛笔书写的意味。 竹木简帛墨迹赏析(一)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为写在石、玉 片上的朱书文字。我国 古代有杀牲取血、血写 誓辞之说。出土于山西 侯马,晋国士大夫所写 的篆书。所谓盟书,又 称“载书”,盟誓是春 秋时盛行的一种政治活 动,盟书则是通过盟誓 仪

12、式缔结的具有一定制 约作用的联盟文书。 书法特点上,用笔较快 ,结字取纵势。字形古 雅,运笔流畅,书体章 法自然是其特色。 竹木简帛墨迹赏析(二)青川木牍 出土于四川省青川县,战国时秦武王二年 所书,是典型的秦国古隶面目。青川木犊 古隶的体势、笔法奠定了后来隶书的基本 格局和演变方向。 秦代书法 秦代小篆赏析(峄山刻石) n 峄山刻石又称峄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 )始皇东巡峄山,丞相李斯等为颂其功德而立碑,为始皇东巡 第一刻。 n 原石在唐代已被野火烧毁。现在流传下来的是宋淳化年间郑文 宝重刻本,后来又有绍兴、浦江、邹县等地刻本,但郑文宝刻 本历来被认为翻刻本第一。 n 特点有以

13、下几点: 1.起、收笔全用藏锋,中锋行笔。 2.匀速用笔,节奏平缓。 3.突出结构的对称性。 4.单字所占空间基本一致, 字距、行距大致相等,章法整齐美观。 秦代小篆赏析(峄山刻石) 临写演示 汉代书法 竹木简帛书法 碑刻隶书 汉代篆书 竹木简牍 竹木简牍是竹简、木犊的合称。 竹简就是用长方形竹片制作的可以书写的材料。 木犊,也称木简,用木片制作而成。 若干竹木简编制在一起称为“册”或者“策”,稍宽一些的木片称 为“札”或者“犊”,更宽一些的长方形木片称为“方”。 汉代-竹木简帛书法赏析 n西汉早期简帛隶书基本沿着战国及秦代简牍的风格发 展。 n西汉后期,隶书更趋成熟,宣帝时的定县汉简、 成帝

14、时的威武仪礼简为代表。 n隶书在西汉时期演化为成熟、规范的汉隶,同时,出 现了隶书的草写样式草隶,代表作品居延纪年 简(右图)。 n东汉时期的竹木简牍书中,草书明显多于西汉,草法 也更加成熟。同时,规范化的隶书形体也常在汉简中 出现。 n汉简与其他书法比较而言,率意轻松是其最大的特 点。 汉代-碑刻隶书赏析(一)石门颂 字法:扁方的横势结体。 用笔:起笔多藏锋,呈圆笔形 态。 汉代-碑刻隶书赏析 (二)张迁碑 用笔:汉隶横平竖直的典型。 结体:每个字都尽量写成长方形或 扁方形,在外框大小大致定下来以 后,字内点画可以有一些小的变 化。 张迁碑临写演示 汉代-碑刻隶书赏析(三) 曹全碑 n 主笔

15、突出。长撇、长捺 n 点画瘦劲。 n 起笔圆润,收笔出锋。 n 收放巧妙。 n 扁平取势,不忌长方。 n 一波三折,藏锋起笔,中锋行笔, 疾涩有度,轻重合理,提按明显, 点画之间疏密搭配匀称,笔力劲健 ,含蓄中尽显潇洒,给人以端庄典 雅之美。 n 结字方正,收放有度,聚散对比明 显。 n 章法处理上,字与字之间、行与行 之间都留有非常宽的间距。这种布 白方式严谨明快、空旷舒展。 汉代-碑刻隶书赏析(四) 史晨碑 汉代-篆书书法赏析 与秦代小篆相比,汉代篆书在外形上有着 一些变化。袁安碑(右侧)、袁敞碑 是规范、典型的汉代篆书。 n 结构方正取势。 n 笔画向外、向上,呈拱形。 n “婉而通”的笔势。孙过庭书谱 认为“篆尚婉而通”。 n 横画或弧形笔画末尾往往转换笔锋, 向下或者向外用笔,形成一个拖尾。 n 章法上字距、行距相等排列,横竖成 行,形成了整个碑板整齐、工稳的格 局。 年、月 秦 篆 峄 山 刻 石 与 汉 篆 袁 安 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