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详解(A卷)

上传人:lqh1****020 文档编号:11599717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详解(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详解(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详解(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详解(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详解(A卷)(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卷及参考答案 (A 卷) 1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 1、鸦片战争之前,清廷年度财政盈余超过500万两,到鸦片战争后的1847年,财政为380万两,到 甲午战争前的1893年, 这一数字达到760万两。 这些数据说明, 在两次鸦片战争都失败同时又面对日本的威胁下, 清廷不仅不把未来的收入透支来加速发展国力,反倒一心放在“”上,只想往国库多存钱。 A.结余 节流 B.节余 截流 C.节余 节流 D.结余 截流 2、逻辑作为人类探求知识、追求理性的工具,其研究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是以推理有效性为核心 研究内容的逻辑,其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演绎的逻辑,

2、还有各种非演绎的逻辑,如归纳逻辑、类 比逻辑等,围绕推理研究,逻辑还研究与推理有关的概念、判断、论证以及基本的逻辑规律和逻辑方 法等等。 A.不但,而且,甚至 B.即使,不仅,并且 C.如果,那么,也是 D.既然 所以 然而 3、当年刘邦入咸阳,“缓刑弛禁,以慰其望”,采取的是“有所不为”。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则“威之以 法”“限之以爵”,采取的是“有所为”。“为”与“不为”,都深得人心,实现大治。原因就在 于:秦朝苛政,百姓苦不堪言,不为而治,顺应人民的意愿;而蜀中刘璋长期暗弱,豪强专权自恣, 必须严刑峻法。 A.异曲同工 度德量力 B.殊途同归 审时度势 C.背道而驰 实事求是 D.见仁见智

3、 量力而行 4、打动我们的,除了信中流淌的那些而充满情怀的表达,还有写信这种方式。说它,是 因它在社交媒介如此发达、信息传播如此迅捷的时代显得格外传统。说它,是因它需要坐下来细细体 味、静静琢磨,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走近人的心灵深处去对话交流。 A.真实 老旧 死板 B.真诚 老旧 死板 C.真实 古老 笨拙 D.真诚 古老 笨拙 2 5、中晚唐时期藩镇割据,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把兴仁除害的期盼那些锄强扶弱、 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 这届领导班子成员年轻有为,会想能干,村民们厚望,盼着自己选出的领头人能带领大家脱贫 致富,尽快结束多年来吃粮靠国家、用钱靠贷款的窘迫历史。 进入新世纪的这一

4、年,我不断审视自己,从头认识生活,重新估量生活每天了我什么。 A.寄于,寄予,赋予 B.寄于,寄予,给予 C.寄予,寄于,给予 D.寄予,寄于,赋予 6、将下面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当幼虫将要羽化时,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地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开始蜕皮羽化。 因此,夜晚便成了蝉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段。 成功的蜕变对蝉儿来说非常重要,一旦蝉在蜕变的过程中受到骚扰,翅膀就不能正常地发育生长,会导 致它一生都不能飞起来。 为了避免在蜕变的时候受到干扰,蝉喜欢在夜晚爬上树枝进行蜕变。 夜幕降临,人们准备入睡的时候,蝉儿们开始忙碌起来了。 A. B. C. D.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5、A.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如果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其他竞争对手将占据美国在中国失去 的市场份额。 B.新疆地广人稀,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C.八十挂零的耄耋老翁,还能在网球场上跑动,还能跳起拦网,这多少还是能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和点赞的! D.有一晚风大雨大,早上出门只见地下厚厚一层落叶被晨光照得一片金黄,抬头看树上的叶子也是一片金 黄,宛如一幅巨大的立体油画。 8、下列说法中,含义和其他几项不一致的是。 A.了解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 B.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C.实践,是个伟大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

6、人和自欺欺人。 3 D.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9、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人成功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能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 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出发。人能否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有效控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对情绪有一 个清醒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要能够敏锐地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反应。一个人情绪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 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管理。人控制自己情绪的水平决定了他发挥自己智力能力的效度。 A. B. C. D.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这

7、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谁知道自己哪天要求到谁呢? B.有人说水儿去南方打工了,也有人说她出国了,谁知道呢?总之,我心里真的对她很怀念。 C.“那么,谁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他笑着问,然后一屁股坐在前排中间的一个课桌上,自嘲地说:“一 个政客,是不是?” D.他已经一个月不见踪影了,对此司空见惯的老婆说:“谁知道又跑哪儿疯去了?我才不想管呢!” 11、乾隆帝曾颁布谕旨,专论书生气: 朕阅奏章,每有“书生不能胜任”及“书气未除”等语。夫读书所以致用,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 理,备载于书。人不知书,则生心害政,有不可救药者。若州县官果足以当“书生”二字,行宽和惠爱之政, 任一邑,则一邑受其福;

8、莅一郡,则一郡蒙其休。朕惟恐人不足当书生之称,安得以书生相戒乎!朕自幼读书 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王公大臣为朕所倚任,朝夕左右者亦皆书生也。若指迂谬疏庸者 为书生,以相诟病,正伊不知书所致,而书岂任其咎哉! 这一段谕旨,乾隆帝意在。 A.说明读书明理对行政、处事的意义 B.说明不读书的危害 C.指出以“书生气”相诟病者,正在其不知书 D.希望官员能知书爱民 12、建于1756年的智珠寺,在中轴线上分布着三座建筑,旁边还有一些零散建筑。寺院在历史上经历过火 烧和烟熏,这些痕迹在修复中都被完整保留。郭黛姮说:“文物不仅是具体的房子,还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包 括它曾经受到过的破坏和灾

9、难。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认识文化遗产,你就不会把它涂得面目一新。” 这一文段意在说明。 4 A.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B.智珠寺建筑的修复 C.火烧和烟熏的痕迹要完整保留 D.要真实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 13、近年来,新崛起的中西部城市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都加入到“新一线”城市的争夺中。在信息 鸿沟被逐渐“抹平”,高铁也拉近了城市间距离时,准一线和二线城市看到了“换道超车”的机会,而人才是 其间的关键。从武汉2017年初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到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等,都足见揽人心切。 眼下。中国城市间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人才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分布呈现出马太效应,一旦错失,未来10

10、年 很难再有翻盘的机会。而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如今到达了一个拐点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老龄化 问题严重,已在向高质最发展转变,粗放式的发展已难以为继。这样,人才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抢人才大战实质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内驱力所致。因此,。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将重新塑造中国未来的经济版图 B.人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引擎 C.要抓紧实施人才计划 D.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源更加重要 14、不辞辛苦培训、不惜人力陪读、不惜成本择校教育的焦虑为何愈演愈烈?利用家长从众、攀比的 心理,培训机构的“洗脑”阵地已经前移到了手机里。在“某小学入学群”,刚开始大家交流孩子和家

11、长信息, 相谈甚欢。随着人数增多,广告出现了暑期游学团、游冰训练班、理财平台等等,而最多的还是各种培训 班的推荐,散播报名紧张等信息,制造焦虑气氛。相比各种培训、竞赛、考证给家长带来的焦虑,不少人宁愿 恢复“一考(即小升初考试)定成败”。采访发现,城市的商业中心正在变身“超级学校”,每到周末、假期, 就有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频繁进出。 如对这一文段进行内容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 A.家长的教育焦虑 B.教育的焦虑为何愈演愈烈 C.学生和家长不得不参加各种教育培训 D.培训机构助推了家长的教育焦虑 15、为了抵抗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失控,我们需要在本世纪中叶到来之前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这意味着必 须早

12、日放弃肮脏的化石燃料。核裂变技术昂贵且饱受争议,核聚变技术则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可再生能源在 过去10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尚且无法满足人类所有的电力需求。到2050年,我们真的可以完全利用风 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吗? 5 以下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风能、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B.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C.化石燃料不是清洁能源 D.核技术是人类的终极梦想 16、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曾经在1999年的时候拿出7500万美元做公益,但事后却花了1亿美元宣传这件事。 对于公司来说, 这笔公益捐款就是变相广告而已。 也许有人会说, 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 宣传一下怎么了? 问题在于

13、,以广告为目的的慈善要的是出名,捐款的实际效益是没人关心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捐赠经常会适得 其反,给社会带来伤害。 上文第三句“也许有人会说,人家毕竟捐出了真金白银,宣传一下怎么了?”在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 是。 A.造成转折,反驳前文的观点 B.提出假设,引出全新的问题 C.主动让步,提出反方观点后再进行解释和反驳 D.层层递进,帮助强化前文观点 17、我们都有过不由自主的时刻,就好像有一种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力量,违背我们的意志,支配我们做下 平时不会做的事,说出平时不会说的话。人越年轻,不由自主的时候就有可能越多,而会使我们陷入不由自主 境地的导火索,往往都是由过往事件引发的情绪。它们的逻辑关系

14、是:过往某个重大生活事件发生后,人们在 意识层面可能会遗忘这个事件本身,但是这个事件引发的情绪却会被永远铭记,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我 们遭遇某个类似事件时,以往事件中产生的情绪就会在瞬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直至把我们淹没。 上文中的“它们”指的是。 A.不由自主的时刻、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意志 B.过往事件、情绪、不由自主行为的发生 C.重大生活事件、情绪 D.年轻人、不由自主的时刻、情绪 过去100年来, 人类寿命的延长, 完全是因为对传染性疾病的控制通过公共卫生、 疫苗接种和抗菌治疗, 由此人们才有余裕死于癌症、心脏病、中风。 科学家认为,一种疾病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四个因子有关:致命

15、性、是否容易传染、感染多久出现症状、是 否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使疾病只符合其中的一部分特征,也能在人群中肆虐。如果它们满足大多数特 征或者全部因素,我们需要非常加以小心。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 最有可能进化成符合这四个条件的病原体是流感。 人类流感病毒很容易在人际间传播, 6 至少在症状出现一天前就开始传染,人类需要612个月来制造新的疫苗,但幸运的是它们没有很强的致命性。 为什么呢? 关于病菌的传染性与毒性之间的制衡, 美国进化生物学家保罗?埃瓦尔德有一个著名的假说, 如果一个寄主 必须四处走动才能扩散病菌,这种病菌不可能变得太凶猛。从病菌的角度来看,病菌不得不从一个宿主迁移到 另一个宿

16、主,并且它们通常不得不依赖于相对健康的宿主把它们迁移到另一个宿主上。比如流感病毒就必须保 持寄主的合理健康,至少他们得能四处走动、与人握手,冲着人家的脸打喷嚏。所以流感病毒一般是比较温和 的,除非寄主本身的身体有问题,比如怀孕、心脏病或者免疫系统太弱。 当然,还有另一种例外如果在一个人群拥挤的场合,一个病到毫无行动能力的人也能轻易地把病菌传 到新的寄主身上,病菌毒性的刹车就会失灵。自然选择会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具有侵略性、更能造成破坏的病菌。 它们的毒性也会愈演愈烈,直至毒株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杀死寄主而不必受到任何惩罚新的寄主就近在咫 尺。 埃瓦尔德认为,1918年大流感就是在“一战”西方前线战事的特定条件下进化出它的致命毒性的。1918年 春天,第一波流感在美国爆发时还是相对温和的。不久,病菌随军队船只传播到欧洲,在“一战”的战壕、医 院、前线火车、卡车上(在这些地方,伤员和病患一起运送,没有移动能力的人身上的病菌一次次感染健康的 人, 整个系统就是一个巨大的病毒传递服务)迅速升温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