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第3章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99652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第3章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多媒体-第3章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多媒体-第3章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多媒体-第3章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多媒体-第3章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第3章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第3章讲述(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输入信号 信号名称输入表达式输入象函数函数曲线 单位阶跃函数r(t)=l(t),t0R(s)=1/s 单位斜坡函数r(t)=t,t0R(s)=1/s2 t r(t) 单位加速度函数 r(t)=1/2t2 t0 R(s)= 1/s3 t r(t) 单位脉冲函数r(t)=(t),t=0 R(s)=1 t r(t) t r(t) 正弦函数r(t)= AsintR(s)=A/(s2+2) t r(t) 衰减振荡 等幅振荡 发散 动态过程表现形式(单位阶跃输入下): 单调上升 稳定系统: 不稳定系统: t h(t ) h() t h(t) h() tr 0.1h() 0.9h () tr 0.5h(

2、) tdtp hmax ts 误差带 5% ts 误差带 5% 5个动态性能指标: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的系统响应 无超调 实际中,常用 tr, ts 和 %。 tr(tp) 评价系统响应速度,上升时间越小,系统响应速度越快; % 评价系统的阻尼程度,超调量越大,系统的阻尼程度越小; ts 评价系统整个动态过程的响应速度,是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指标。 1个稳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 ess() t h(t ) h() tr 0.5h() tdtp hmax ts H终值误 差带5% 输出的期望值 (1)典型输入信号的响应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小结 t 1(t) 1 输出响应输入信号 一阶系统性能 典

3、型输入 单位阶跃单位斜坡单位加速度 动态性能 稳定性 单调上升 响应速度 与T有关 td0.69T tr2.2T ts3T 阻尼程度 无超调 稳态性能稳态误差0T 思考: (1)图中4条一阶系统阶跃 响应曲线,时间常数分别为 0.5,1,2,5,请标在对应的 曲线上。 (2)一阶系统传递函数非标 准形式,k1时。系统响应速度 如何变化? 图中4条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曲 线,时间常数相同。 练习: 某一阶系统如图,(1)当反馈系数Kh0.1s时,求调节 时间ts。(2)若要求ts0.1s,求反馈系数Kh。 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P87) SM 输入 手柄 减速器 t h(t) 1 包络线 稳态值为1的

4、衰减振荡过程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复平面 实部 虚部 特征根: 二阶系统阻尼比与特征根的位置的关系 不稳定系统, 不研究 01 欠阻尼 * 临界阻尼 无阻尼 过阻尼 标准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P91)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0.1 =0.2 =1 =2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临界阻尼 过阻尼 欠阻尼 1、阻尼程度越大,系统超调量越小。 2、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系统的动态过程是单调 上升的过程,无超调。 3、欠阻尼系统的动态过程是衰减振荡过程。 在控制工程中实践中,通常要求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5、,又具有一定的阻 尼程度。 =0 无阻尼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公式汇总: 上升时间: 峰值时间 : 延迟时间: 超 调 量: 调节时间: %只与有关, 越大,超调量越小 对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超调量有具体要求,例如,对于稳定的高射炮射角 随动系统,如果目标变动迅速,而炮身跟踪目标所需调节时间过长,就不可 能击中目标。又如,函数记录仪,如果记录笔超调量过大,容易损坏记录笔 ,或使电器元件承受过电压。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求得 tr t h(t) 1 注意:式中以“弧度”记。 1、上升时间 当阻尼比一定时,阻尼角不变,特征根原点越远远, d越大,上升时间减小 ,对提高响应速度有利。

6、 当d一定时,阻尼比越小, 越大,特征根靠近虚轴,上升时间越短。 t C(t) 1 cossin tp 根据峰值时间定义,应取: 2、峰值时间 当阻尼比一定时,闭环极点离原点越远,峰值时间越小,对提高响应速度有利。 t C(t) 1 -sin = - 进一步整理得: 3、超调量 说明: 3.3.3 欠阻尼二阶系统性能分析及计算 计算可得: %3 .16% =s % = s4.3% % = s1.5 % 通常取0.40.8为宜。 4、延迟时间 近似为: 当阻尼比一定时,闭环极点距坐标原点越远, 越大,系统的延迟时间越短; 当 不变时 ,闭环极点距虚轴越近,系统的延迟时间越短。 令 为实际响应与稳

7、态输出之间的误差,则有: 可近似得到: 在分析时,常取: 5、调节时间 ts与闭环极点(特征根 )到虚轴的距离成反 比。离虚轴越远,调 节时间越短。 t h(t) 1 包络线 习题 课(补充) 3个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均为 它们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试在同一平面画出3个系统闭环 极点的相对位置,并说明理由。 练习: 例31 (P95) 二阶系统如图所示,要求超调 量% = 20%,峰值时间tp= 1s,试确定参数 K 及,并计算单位阶跃响应的 ts 及 tr 。 R(s)C(s) _ 解: 由 由 由结构图, 有: 另外, 练习: 练习: 练习: 本节小结: 二阶系统分析 数学描述 标准二阶系统

8、微分方程 标准二阶系统传递函数 标准二阶系统结构图 非标准二阶系统的标准化 标准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和特征根 单位阶跃响应: 单位斜坡响应:不要求 欠阻尼:动态性能(tr,tp,td,ts,%) 临界阻尼:不要求 过阻尼:不要求 二阶系统性能的改善:第六章讲 二阶系统阻尼比与特征根的位置的关系 复习 复平面 实部 虚部 特征根: 不稳定系统, 不研究 01 欠阻尼 * 临界阻尼 无阻尼 过阻尼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P91) 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0.1 =0.2 =1 =2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临界阻

9、尼 过阻尼 欠阻尼 复习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公式汇总: 上升时间: 峰值时间 : 延迟时间: 超 调 量: 调节时间: %只与有关, 越大,超调量越小 复习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高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工程上,利用高阶系统闭环主导极点,将高阶系统简化为二阶 系统进行动态性能分析。 如果在所有的闭环极点中,距虚轴最近的极点周围没有闭环零 点,而其他闭环极点又远离虚轴,那么距虚轴最近的闭环极点 对应的响应分量,随时间的推移衰减缓慢,在系统的时间响应 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样的闭环极点就称为闭环主导极点。 一、闭环主导极点 Re Ims1 主导极点 二、闭环非主导极点、闭环

10、零点、零极点相近时对系统性能的 影响 (1) (3) (2) 系 统 型 别 () 0 静态误差系数 典型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K 0 K 0 0 K 0 0 0 可见,系统型别越高,跟踪信号能力越强,提高型别可以 消除稳态误差;开环增益越高,跟踪信号能力越强,提高开环 增益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典型输入下的稳态误差及静态误差系数 (p129例3-12) 计算r(t)=1(t),t,t2/2时系统稳态误差。 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即本系统为K=1的型系统,其静态误差系数及稳态误差为: 例 物理解释 R(s) C(s) _ E(s) 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u动态性能指标(5个)和稳态性能指标(1个) 一阶系统 u标准闭环传函、结构图 u典型输入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二阶系统 u标准闭环传函、结构图 u阻尼比与系统特征根分布的关系;阶跃输入下欠阻尼、临界 阻尼、过阻尼响应曲线特点。 u欠阻尼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动态性能指标(5个)计算公式。 稳定性 u劳斯判据及其应用 稳态误差 u稳态误差的计算:有用输入下和扰动输入下。 本章小结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