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9606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 投入产出.(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 第一、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 第二、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 第三、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第四、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第五、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的简介 二、投入产出表入门 三、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四、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简介 沃西里沃西里 列昂惕夫列昂惕夫( (Wassily

2、Wassily Leontief,1906-1999)Leontief,1906-1999),美,美 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19731973年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获得者。 沃西里列昂惕夫生平 1、1906年,出生于彼得堡; 2、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彼得堡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移居德 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 3、1928年,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 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顾问。 4、1931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5、1932年,与诗人马克丝(Este

3、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6、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 7、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8、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 至1973年; 9、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产出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的20多年 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 10、 1975年,转至纽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沃西里列昂惕夫的主要贡献 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 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

4、,特别是 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 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 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 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 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 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 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沃西里列昂惕夫获得的主要荣誉 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AAAS); 计量经济学会会员,1954年任会长; 美国经济学会(AEA)会员,1970年任会长;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名誉会员; 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名誉会员; 1953年,比萨大学授予他查理

5、包姆勋章; 1967年,美国纽约大学授予他终身教授称号; 1968年,法国全国退伍军人协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华西里列昂惕夫的主要著作 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1941)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投入产出分析中理 论和经验的探索(1953) 投入产出经济学(1966) 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与推理(1966) 经济学论文集:理论、事实与政策( 1977) 世界经济和未来(合著,1977)等。 列昂惕夫悖论(之谜) 列昂惕夫之谜的意思是,用统计方法检验HOS理论,根 据HOS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产品,进口劳动密 集产品,而列昂惕夫选择1947年美国的200种产品

6、进行 检查,把产品分为一组出口,另外一组进口的2组,比 较其要素密集度,得出的结论却是与HOS理论的预测完 全相反的,美国进口了资本密集型产品,比出口商品资 本密集度高了30%,这就是列昂惕夫之谜。 其人力资本解释是,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 优势是拥有很多经过大量教育和培训的高素质劳 动力,而教育和培训可视为对人力的投资,因此 高素质劳动力可以称为人才资本,如果把这部分 人力资本加到物质资本上,美国就仍然是出口资 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 之谜就自然破解。 HOS理论 比较优势一词进入到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并成为最重要的理 论概念,首先应该归功于李嘉图(D. Ricardo)。

7、 李嘉图 模型是对斯密(A. Smith)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的重要扩 充。其核心思想是,在各国之间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 下,因为国家间技术水平相对差异而产生的各国生产同一 商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异,构成国际贸易的原因,并且决定 着国际贸易的模式;按照这种贸易模式进行的自由贸易和 国际分工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改善,并为各贸易国 带来国内福利水平的增进。 HOS理论的主要内容 这一理论有两个中心概念: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和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其基本结构则被后来的研究者归纳为四个基本的定理( theorem)。它们分别是 1、赫克歇尔俄林(H

8、eckscher-Ohlin,H-O)定理, 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Stolper-Samuelson,S-S)定理, 3、要素价格均等化(factor-price equalization,FPT)定理或称H-O-S定理, 4、雷布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 。 这四个命题之所以被称为定理,是因为它们都经过了严格的数理证明。 二、投入产出表入门 (一)表式 (二)行列含义 行:记录各个部门产品的使用去向。 列:记录各个部门生产过程的投入结构。 (三)三类数据 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2、各部门最终使用(又称最终需求)数据。 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三)四象

9、限划分 第象限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第象限 最终使用流量 第象限 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量 第象限 ?(收入的分配) 三、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生产法: GDP=313431-191572=121859(亿元) 收入法: GDP=58950+17462+18741+26706=121859(亿元) 支出法: GDP=52571+19120+43632+1933+30944-26942+601 =121258+601 =121859(亿元) 四、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一)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二)投入产出表揭示了各部门间错综复杂 的关联关系。 2 投入

10、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一、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二、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 三、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 四、进口的处理 一、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一)同质生产单位与产品部门 同质生产单位(homogeneous unit)是 只包括一种生产活动的单位。 产品部门(homogeneous industry)是 从事相同活动的同质生产单位的集合。 (二)产品部门与产业部门的差别 一个产业部门由按照主要生产活动分类的基层单位构成, 基层单位一般都会有次要生产活动,所以产业部门的总产 值往往会包含一部分在性质上应属于其他产业部门生产活 动的产值。而产品部门则完全由同一类生产活动构成。 因此产业部门又可称为混合

11、部门(或称企业部门), 而产品部门又称为纯部门。 机构部门与投入产出核算无关 产业部门( 基层单位) 产品部门 (同质生产单位 ) 主要生产活动 次要生产活动 只包括一种生产活动 一个炼焦厂 是一个基层单位 焦炭(主要 生产活动) 发电(次要 生产活动) 供热(次要生 产活动) 根据产品部门的定义,其主要 生产活动构成一个同质单位, 而两项次要生产活动也应划分 为不同的两个同质单位,即一 个基层单位分为了三个同质生 产单位(三个产品部门)。 (三)投入产出表的类型 1.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行与列的部门分类都使用产品部门的口径。 2.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行标题的部门是产品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

12、则是产业部门口径。 3.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行标题的部门是产业部门口径,列标题的部门 则是产品部门口径。 4.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行与列都使用产业部门口径,这种表不常用。 产品产业表与产业产品表是采用间接推导法(UV表法)推出产品 产品表的基础,前者又叫U表,后者又称V表。产品产业表与产业 产品表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产品产品表才是最终的投入产出表 。 二、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 SNA-1993建议在投入产出核算中,应使用 基本价格,但实际的投入产出表大多采用 生产者价格,我国也是如此。 三、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 1.分类体系 中国1997投入产出表采用的是两级分类体系,第一级分为40部门,

13、 第二级则进一步细分为124部门。 2.分类标准 (1)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ISIC),目前用的是第三版。中国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其部门 分类。 (2)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GTAP)部门 分类体系第二版(GTAP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2,GSC2 )。 四、进口的处理 (一)进口品作为一列 (二)进口品详列成矩阵 (一)进口品作为一列 1.基本方法 (1)在投入产出表的第象限设置一个进口列,

14、记录每种产品总共进口 了多少。 (2)在中国,从国家表到地区表,都是以此种方式来处理进口的。 2.注意事项 (1)第象限和第象限(进口列除外)中各元素的数值都已包含了进 口。 (2)进口列虽然放置在第象限,但其所记录的数据并非仅和最终使用 有关,其中一部分是被生产过程当期消耗掉了,属于中间使用。 (二)进口品详列成矩阵 把总进口列按照各种进口品的使用方向扩 展成矩阵,将进口品矩阵直接加在原第 、第象限的下方。 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一、直接分解法 二、间接推导法 一、直接分解法 (一)基本思路 首先充分利用现有核算资料进行分解或 调整,以满足产品产品表的数据口径,如 果现有资料不能满足

15、要求,则进一步组织 重点调查来获取数据。 (二)总产出 1.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调整。 2.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调整 3.建筑业总产出的调整。 4.第三产业总产出的调整。 1.农业部门总产出的调整。 现有核算资料的农业部门总产出加上商业 部门代征的农产品税,就可以与投入产出 表所要求的口径一致。 2.工业部门总产出的调整 (1)对现有的规模以上企业部门总产出进行 分解,将次要产品的产值分解出来,按产 品性质归入所属产品部门。 (2)利用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出的调查数 据,得到按企业部门分类的各工业部门总 产出,并一步调整为产品部门总产出。 (3)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相加,就可得到投 入产出表口径的总产出

16、。 3.建筑业总产出的调整。 现有核算资料中的建筑业总产出不包括5万 元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与施工工 程有关的地质勘探、勘察设计的产值,而 投入产出表应该包括,所以需要增加这两 项的产值。 4.第三产业总产出的调整。 对于第三产业各部门,一般现有核算资料 只有增加值数据,而没有总产出,因此需 要根据各部门财务收支资料等进行估计。 (三)最初投入与中间投入部分 现有核算资料已有各部门增加值数据,但 仍需按照类同总产出的方法进行分解和调 整,才能与投入产出表口径相符合。 关于中间投入部分,几乎没有有关的现成 核算资料可资利用,必须依靠专门的基层 调查。 (四)最终使用部分 1.居民消费支出的估计 (1)有实际货币支出的消费的基础数据可以从住户调查资料中获得。 (2)没有实际货币支出的消费需要进行估算。 2.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估计 基本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