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第二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9568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法: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法: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法: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法: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法: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法: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法:第二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国际贸易法绪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概念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在不 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它是世界各国之间国际分工的一种表现形 式,集中体现了各国在经济上的一种相互 依赖性。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概念 与其他的经济活动相比较,国际贸易具有 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 1国际贸易具有跨国性。 2国际贸易的标的具有多样性。 3国际贸易所涉及的关系具有复杂性。 第二节、国际贸易主要理论 一资源的绝对匮乏。 二重商主义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1517世纪 早期的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Stafford),认为只有商

2、业 ,尤其是对外贸易才是利润与财富的源泉;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 反对输入 。 后期的重商主义 , 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曼(T.Man),认为卖给外国人的 商品的总值应该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的总值,从而形成了贸易差额论。 后来18世纪后期法国的重农学派批驳了重商主义者。 三、英国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英国的亚当斯密(Adan Smith)认为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国内应该进行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拥有的有利生产条 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进一步发展了国际分工,导致英国废除谷物法 。两者揭示通过国际分工实现比较利益,形成了比

3、较利益学说 。 四、保护贸易理论。 代表人物:德国的李斯特(F.List),提出用生产力理论来代替英国古典学派的价 值理论,财富本身固然重要,但发展生产力更为重要。 第二节、国际贸易主要理论 五、生产要素比例学说。 代表人物:瑞典的俄林(Ohlin),认为不同的国家之所以有不同的成本 比例主要是因为两国国内的生产诸要素的价格比例是不同的,而不同的 国家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因此,是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加上商品生产的 专业化分工才产生了比较利益。 六、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的弗龙(R. Vernon) 七、国家相互依赖理论。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分类 1、根据国际贸易标的的移动方向

4、分类,可分为出 口贸易、进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2、根据商品的种类可以分为有形商品贸易与无形 商品贸易。 3、根据支付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由结汇方式 和易货方式贸易。 4、根据从事国际贸易的当事人是否通过第三方代 理可分为自营国际贸易和代理制国际贸易。 第四节、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1、经济学类专业为对象的教科书的定义: “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法律 ” 2、法学类专业为对象的教科书的定义 : 沈达明、冯大同的“调整跨越国界的贸易关系以及与贸 易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王传丽的“调整各国之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换关系 以及与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 的总和。包括国际公约

5、、国际商业惯例以及各国有关 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制度、发令与规定”。 第四节、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包括: 1、国际货物买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有关运输、保 险与支付方面的法律; 2、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3、国际许可贸易,即有关专利、商标、专有技术 、著作权及其跨国转让和国际保护方面的法律与 制度; 4、国际商品制度; 5、有关政府管理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第四节、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对国际贸易法中“国际”的正确理解。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过去的按照严格意义上理解的“国 际”,即“国界或各国之间”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国际贸易法的 含义。如问题 1、在保税区(bonded a

6、rea)、出口加工 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以及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的贸易。2、转口贸易。 因此应该理解为跨越边境。边境包括两层含义即跨越国界 和跨越关境。 第五节、国际贸易法的渊源及发展 国际贸易法的渊源有: 1、国内法。指一个国家可以根据它的主权通过国内法 对国际贸易进行法律调整。 2、国际公约及区域性条约。国际公约及区域性条约依 据主权国家之间的合意而形成其法律效力。 3、国际惯例。国际贸易惯例与国际习惯法是国际贸易 最古老的渊源。 4、一些国际经济组织作出的决议、宣言或行动纲领等 。 第五节、国际贸易法的渊源及发展 国际贸易法的发展主

7、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中世纪的商人法(Law Merchant)时期。特点:国际 性、行业性、局限性。 2、民商立法时期。特点:国际贸易法得到国家强制力保 障、立法的分散性、广泛使用冲突规范。 3、国际贸易法的国际统一时期。特点:各国国内法逐渐 减少分歧;一些国际组织制作了大量的包括国际条约、国 际惯例、示范法、标准合同在内的统一规范;国际统一法 的实施等到各国认可,有了强制力的保障;国际统一规范 对各国国内法的示范性。 第六节、国际贸易法的主体、基本 原则及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主体包括: 1、自然人; 2、法人; 3、国际组织; 4、国家。主权行为(act of sovereignty)和非主权行为( non-sovereignty act) 第六节、国际贸易法的主体、基本 原则及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可分为私法性原 则和公法性原则: 1、私法性原则:a、当事人自治原则;b、当 事人平等原则;c、协商一致原则;d、尊重私 权原则。 2、公法性原则:a、国家主权原则;b、贸易 自由化原则;c、给予发展中国家优惠原则;d 、公共利益原则。 第六节、国际贸易法的主体、基本 原则及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国际贸易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1、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主要存在广义和狭 义两种主张。 2、与国际私法的关系。 3、与国际商法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