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ppt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9536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基础ppt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浅基础ppt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浅基础ppt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浅基础ppt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浅基础ppt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基础ppt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基础ppt教材(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工程 主讲教师: 李 成 河 教 材: 基础工程 主 编: 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 2.1 概述 n地基基础设计时,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就 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 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 ,材料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n常见基础有:浅基础、深基础、深浅结合 基础。 n天然地基上浅基础优点:便于施工,工期 短,造价低,如能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 宜优先采用。 n本章主要讨论天然地基上浅基础,也适用 于人工地基。(但注意修正参数不同) 2.1.1 浅基设计内容 1)选择基础材料,类型,进行平面布置; 2)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深度; 3)确定地基承载力; 4)底面尺寸,

2、变形稳定验算; 5)基础结构设计; 6)、绘图、施工说明。 浅基常规设计法 1)常规设计法,把上 部结构、地基、基 础三者分离开来, 分别对三者进行计 算。例框架结构图 2-1。 浅基设计存在问题 1)满足了静力平衡条件,但忽略了三者变形 的连续性,地基础变形与沉降应相一致, 满足变形协调条件。 地基越软,计算与实际差距越大,合理分 析应满足静力平衡,变形两个条件,复杂 情况应采用上下结构相互作用。 2)常规法应满足下列条件:沉降较小或较均 匀,基础刚变较大;对连续基础荷载柱距 均匀。 2.1.3 设计原则 1)对地基计算要求,基础设计分三个 等级:甲、乙、丙符合下列相应规定: a.所有基础均

3、应满足承载力计算规定; b.甲、乙级基础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c.表22所列丙级可不做变形验算,但 属下列情况之一,仍作变形验算; d.对高层、高耸、挡土墙尚验算稳定性; e.基坑工程验算稳定; f.地下水较浅时进行抗浮验算。 2)关于荷载取值规定 a.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埋深时,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抗力采用特征值 b.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上荷载效应按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不计入风、地震作用。限值为地基变形允 许值。 c.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基础桩承台高度内力 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基本组合。地基 土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应分别为标准值 、平均值

4、、特征值。抗剪取标准值、压缩 取平均值、荷载特征值。 2.2 浅基础类型 n扩展基础是把荷载侧向扩 展到土中,使之满足地基 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扩 展基础包括无筋扩展基础。 图2-2。钢筋混凝土扩展基 础。图2-3、图2-4 2.2.1 扩展基础 2.2.2 联合基础 相邻两柱距小或一柱在边 图2-5 2.2.3 柱下条基 地基较软弱,荷载分布不均,用扩展 基础可能发生较大不均匀沉降时,将一方 向上若干柱子的基础连成一体。图2-6 2.2.4 交叉条形基础 两方调整不均沉降图。图2-7、2-8。 2.2.5 筏形基础 面积较大或使用要求抗弯刚度大,整体性好 。 2.2.6 箱型基础 2.2.7

5、 壳体基础 发挥抗压性能好特点 2.3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n基础埋置深度:指基础底面至地面(设计 地面)的距离。是基础设计重要一环,关 系到地基基础方案的优劣,造价的高低, 施工难易。 2.3.1 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 1)建筑物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 下设施,基础型式和构造,不宜小于0.5m; 2)高层建筑应满足承载力变形,稳定性,箱 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要求。筏基、箱基不宜 小于建筑高度的1/15,桩筏或桩箱基础不宜 小于建筑高度的1/181/20; 3)作用在地基上荷载大小和性质。 2.3.2 工程地质条件 1)持力层:直接承受基础的土层,其下的各土层称 为下卧层。 2)地基受力层:

6、条基底面下深度3b,独基下1.5b, 且厚度不小于5m范围(沉降计算深度)。为满足 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基础应埋在良好的土层上, 在受力层内有下卧层时,下卧层承载力变形也应 满足要求。 3)良好土层:对小型建筑。粘土坚硬,硬塑,可塑 状态粘土层。中密(15 w hw 土不被承压水冲破(即流土) 2.3.4 地基冻融条件 1)冻土:当地基土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 土中部分孔隙水将冻结形成冻土。由季节 性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2)冻胀现象:由细粒土组成,冻结前含水率 较高。冻结其地下水位低于冻结深度 1.52.0m,冻深处土成为冰晶体,未冻结 深度区自由水和结合水会不断地向冻结区 迁移、聚集,使晶体

7、扩大,土发生膨胀、 隆起。导致建筑物开裂。 3)融陷:土层解冻,含水量增加,土体处于 饱和软化状态,承载力降低,建筑下陷, 称融陷。导致建筑物开裂。 4)是否产生冻胀现象与下列因素有关。土粒 径大小,含水量多少,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5)规范把土冻胀性分类:不冻胀 、弱冻胀、 冻胀、强冻胀、特强冻胀。 6)可冻胀土中最小埋深。 dmin = Zd hmax Zd= Z0 zs zw ze (设计冻深) Z0标标准冻深 hmax-允许残留冻土层厚度 zs土类别对冻深影响系数 zw土的冻胀性对冻深影响系数 Ze环境对冻深影响系数 2.3.5 场地环境条件 2.4 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 1) 浅基础的地

8、基承载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的 能力。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 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 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fa 表示。 fa=pu/K 允许沉降的Sa的函数 抗力采用承载力特征值。 2.4.1 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2.4.2 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的确定 1)按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 2)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3)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 4) 按建筑经验确定 1)按土的拉剪强度指标确定 a.地基极限承载力 fa=Pu/K K安全系数K=23,取值与地基基础设 计等级、荷载的性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的可靠程度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b. 规范推荐的理论公式。 f

9、a=Mb Y b + Md Ym d + Mc Ck c.按理论公式计算几点说明 a)影响最大的是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应选择原状 土样以三轴压缩实验中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每 层土实验数量不得少于6组。 b)地基承载力还与基础的大小、形状、埋深以及荷 载情况有关。对饱和软土当k0,增大b可提高 承载力。 c)与埋深d有关,但对实体基础,增加的承载力将 被基础和回填土重量的相应增加抵消。特别是饱 和土Md=1。 d)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e)内磨擦角标准值和粘聚力标准值。 2)按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载荷试验包括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板 试验及螺旋板载荷试验。前者适用于浅基,后 二者适用于深基。 根据

10、载荷试验成果p-s曲线确定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分二种情况。 a.对密实砂土、硬塑粘土等低压缩性土,由 强度安全控制,按规范规定以直线段末点 把对应的压力p1(比例界限荷载)作为承 载力特征值。对于呈脆性破坏的土,pl与 pu很近,pu2pl时,取pu/2作为特征值。 b.对松砂、填土、可塑粘土,由允许沉降量 控制。当压板面积为0.25-0.5平方米时, 规范规定可取沉降s=(0.01-0.015)b所对 应的荷载作为承载力特征值。此值不大于 最大加载量的一半。同一层土要有三个以 上试验点,当极差不超过平均值30%时取平 均值为fak。 3)按规范承载力表确定 规范给出了按野外鉴别结果、室内物理、

11、力学指标 ,或现场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查取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的表格,求得fak。 N=-1.645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试 验规范表格方法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应修正 2.4.3 地基变形验算 1、建筑物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 。 2、变形特征分四种: 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沉降值或基础沉降平均值 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量之差; 倾斜倾斜方向两端点沉降差与其距离比值; 局部倾斜在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 的比值。 地基变形允许值确定涉及许多因素:规范分析了国 内外各类建筑物的有关资料,提出了建筑物地基变 形的允许值,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

12、基变形 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 用上要求确定。 3、在计算地基变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由于建筑地基不均匀,荷载差异很大, 体型复杂等因素,引起的地基变形,对于 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值控制,0.002 0.003。对框架和单层排架结构应由相邻 柱基沉降差控制,对于多层、高层、高耸 结构应由倾斜值控制,必要时,应控制平 均沉降量。 b. 必要时,需预估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 用期间地基变形值。 一般多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 砂土完成80%,低压缩性土50%80%,中压 缩性土20%50%,高压缩性土5%20%。 c.计算地基变形最终沉降量为: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

13、: d.计算地基变形时,应考虑相邻荷载的影响, 其值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 e.当建筑物地下室基础埋置较深时,需要考虑 开控基坑地基的回弹。回弹变形量: f.在同一整体大面基础上建有多栋高、低建筑 ,应该按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 进行变形计算。 2.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1、按承载力计算底面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轴心荷载作用 Pkfa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 平均压力。 Pk=(Fk+Gk)/A A=Fk/(fa-rGd+rwhw)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满足Pkfa,还应符合 pkmax 1.2fa 2.5.1 按地基持力

14、层承载力计算基底尺寸 2.5.2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按 下式验算: 基底处附加应力: 条形基础 矩形基础 当软弱下卧层为压缩性高而且较厚的软粘 土,或当上部结构对基础沉降有一定要求 时,除承载力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验 算包括软弱下卧层的基础沉降量。 2.5.3 按允许沉降差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1、基本概念 同一建筑荷载不同的柱基础,如果只按统 一的来确定底面尺寸各基础沉降是不同的 。地基沉降弹性力学公式: 2、调整基础底面值: 减小到: 基础尺寸为: 2.5.4 地基稳定性验算 1、地基稳定性可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验算 。 2、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建筑,当基

15、础b 3m 时,基础外边距坡顶水平距离: 2.6 扩展基础设计 1、无筋扩展基础内容适用范围: 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砼和三合土等材 料组成的墙下条基或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于多 层民用建筑和轻型厂房。 2.6.1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2、基础高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拉、抗剪强度较低,必须控制内拉剪应 力,结构设计时通过控制材料强度等级和 台阶高宽比来确定基础截面尺寸,不需要 进行内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2.6.2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截面设计包括确定基础高度和底板配筋。 计算时以基础净反力P;取1m计算单元。 1、构造要求 2、轴心荷载作用 1)基础高度,由受剪承载力确定: hV/0.7

16、f t V=Pj b 1 2)基础底板配筋 3)偏心荷载时 2.6.3 柱下砼独立基础 1、构造要求 n2、轴心荷载作用 n1)基础高度,按砼受冲切承载力确定: 锥体落在基础底面之内 设计时先假设ho代入公式计 算 当 时 2)底板配筋 平行l方向: 3)偏心荷载作用: 以Pjmax代入上式,计算基础高度,底板配筋 2.7联合基础 2.7.1 概述 1、双柱联合基础分类 矩形:用于柱矩较小时,为使基底压力均匀,底 面形心应接近荷载合力作用点。 矩形: 梯形: 连梁式:柱矩较大,加设阻止转动 2、规定假定 1)基础是刚性的,高度不小于柱矩1/6时,可视 刚性; 2)基底压力为线性分布; 3)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土质均匀; 4)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影响。 联合基础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