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599360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师 学前儿童游戏论春在线作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两岁前的婴幼儿进行游戏的主要形式是:A. 感觉运动游戏B. 象征性游戏C. 结构游戏D. 规则游戏 满分:3 分2.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时机是:A. 儿童有能力进行游戏时B. 儿童出现认知冲突时C. 儿童能独立进行游戏时D. 儿童专注于游戏时 满分:3 分3. 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鼓励和引导儿童探索、思考与表达的言语方法是:A. 说明B. 描述C. 建议D. 提问 满分:3 分4. 下列游戏中最强调游戏高度的独立自主性的是:A. 教学游戏B. 结构游戏C. 角色游戏D. 规则游戏 满分:3 分5. 儿童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其施加一定的

2、影响或干预是指:A. 游戏的教育化B. 游戏指导C. 教育的游戏化D. 游戏学习 满分:3 分6.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心理体验总称为:A. 兴趣性体验B. 自主性体验C. 胜任感体验D. 游戏性体验 满分:3 分7. 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的教育家是:A. 福禄培尔B. 皮亚杰C. 列昂捷夫D. 陶行知 满分:3 分8. 创办的“幼儿之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游戏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A. 皮亚杰B. 福禄培尔C. 陈鹤琴D. 蒙台梭利 满分:3 分9.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属于:A. 角色游戏B. 表演游戏C. 结构游戏D. 规则游戏 满分:3 分10.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认为

3、儿童具体运算阶段游戏的主要形式是:A. 象征性游戏B. 感觉运动游戏C. 练习性游戏D. 规则游戏 满分:3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学前儿童游戏内容的发展趋势是:A. 婴儿时期游戏更多反映儿童周围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和现象B. 3岁儿童游戏反映的社会现象的范围逐步扩大C. 4岁儿童游戏由反映日常生活过渡到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D. 5岁以后儿童游戏的主题更具有社会意义 满分:3 分2.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局限性是:A. 忽视游戏的社会性B. 只强调游戏的生物学意义C. 一些理论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验证D. 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E. 过

4、分夸大成人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满分:3 分3. 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包括:A. 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B. 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C. 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D. 儿童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E. 教师的参与 满分:3 分4. 游戏组织实施计划的结构包括:A. 游戏的场地B. 参加游戏的人数C. 本周的教育目标D. 游戏的类型及活动区E. 针对每类游戏及活动区的计划内容 满分:3 分5. 学前儿童游戏组织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A. 给予儿童进行游戏的充分自由B. 积极肯定儿童的游戏表现和游戏成果C. 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合理安排游戏D. 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培养儿童良好的

5、游戏习惯E. 制定游戏的组织实施计划 满分:3 分6. 游戏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表现为:A. 游戏是儿童自由自发的活动B. 游戏处于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C. 游戏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或宗教活动D. 游戏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E. 游戏跨越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而普遍存在 满分:3 分7. 玩具和游戏材料的选择标准包括:A. 昂贵B. 具有教育性C. 符合儿童的发展水平D. 符合艺术要求E. 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满分:3 分8. 克拉思诺和佩培拉提出游戏的特征是:A. 灵活性B. 肯定的情感C. 虚构性D. 控制性E. 内部动机 满分:3 分9.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飞跃发展阶段特点是:A

6、. 出现了经典的游戏理论B. 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C. 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D. 出现了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E. 重视实验研究 满分:3 分10. 维果斯基的游戏学说认为游戏的发展价值包括:A. 游戏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B. 游戏促进儿童表征思维能力的发展C. 游戏促进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D. 游戏促进儿童想象能力的发展E. 游戏促进儿童动作灵活性的发展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建构物功能的实现往往是与表演游戏相关联的。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2. 游戏活动的方式方法应由教师决定。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3

7、. 不同种类玩具的搭配关系对儿童游戏主题产生影响。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4. 加维提出了游戏四因素论。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5.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重要活动。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6. 规则游戏中游戏者不一定要遵守规则。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7. 社会环境因素中有些因素是自觉的、可调控的,有些因素是自发的、不易调控的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8. 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本能活动。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9. 虚拟性或想象性不是游戏的典型特征。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0. 在建构游

8、戏中小班幼儿大部分能够在操作前设想好建构的物。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1. 音乐玩具主要指各种能发出悦耳声响的玩具,如小铃铛、小喇叭、口琴、小铃鼓、花嘟棒等。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2. 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贡献在于极大地提高了学前教育实践中开展和指导儿童游戏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了游戏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3. 游戏的兴趣性是通过游戏的内容、游戏的形式、游戏的情节反映出来的。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4. 游戏是人类社会的活动现象,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5. 在有规则游戏中儿童更加关注行为的

9、结果。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6. 游戏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7. 幽默感是指一种对自己能力的体验。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8. 言语指导方法主要包括启发、重述、询问、提问、灌输等。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19. 弗洛依德认为儿童游戏的动机是剩余精力的发泄。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20. 精神分析理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出现的原因与意义。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1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

10、程度沉积岩1对地层划分到组或阶,如范围大应进一步二分或三分,确定其时代,测定其厚度及产状2.对标志层、成矿有利的岩层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应注明;3研究鉴别各地层的接触关系,岩层的层理机械沉积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4研究喷出岩的特点,层序、层理、及岩相等特征,岩石的组成及其特点,测定其时代、厚度及产状;5.与矿产关系的研究,含矿层或对成矿有利岩层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层位与岩性特征,测定其厚度与产状1.在1万分成的基础上,按岩层、岩性特点进一步详细划分岩层,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胶结物性质,结核体的形态、沉积韵律、测定各层厚度、产状与

11、空间分布关系。2.3.4.5同左6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地层,或成矿的主要围岩、对其岩石作详细的岩石矿物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并应控制它的厚度、产状等有关特点在空间上的变化。一般地段的研究程度可低于1万或与之相似。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岩层其研究程度仍与1万相同含矿层或成矿有利地层仍与12千相同,其他问题研究程度可低于12千。侵入岩1.确定侵入岩的时代、种类、规模、形态及产状,研究侵入岩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2.对侵入岩体应详细划分岩相;3.研究岩体的原生构造;对原生构造带的特征分布范围与产状等,在图上应给予标示。4.研究岩体之间及岩体与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接触变质的范围,内外接触带的变化特点及产状。5

12、.脉岩的分布特点、岩性特征、规模及产状,脉岩与岩体的关系,脉岩之间的关系、脉岩与成矿之间的关系。6.研究侵入体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岩体的形态变化、产状变化与岩相变化对成矿的富集作用。7.岩浆岩型的矿床、对岩体的研究程度与揭露程度,应达到对矿化研究程度的要求。除左列1-7各项内容外应进一步做到:1. 详细划分岩相、不仅要从接触带的变化特征出发划分边缘相、过渡相及内部相,研究各自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点,而且要从岩浆的结晶与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同化作用和自变质等特点划分岩相。2. 揭露和控制岩相及接触带的产状变化;3. 详细划分原生流动构造与原生裂隙构造的分布特征产状,研究岩体各部位的付矿物特征,

13、近可能的标出岩体流动前缘;4. 对岩体与脉岩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化学分析5. 与成矿有关的岩相或脉岩,在图上的宽度大于1毫米者应表示,小于1毫米者应扩大表示,但应说明。同上同上1万1千地质测量质量要求表(吉林参考)21万15千12千1千1万草测12千草测1234567一地质观测研究程度变质岩1研究变质作用特点及变质程度,划分变质带2.研究各变质带空间分布规律与产状的变化特点,3划分变质相研究各变质相系的关系4.研究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或矿化富集作用之间的关系5对含矿层或成矿有利的变质带应详细研究并控制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研究其层位与岩相特点,测定其厚度与产状,其厚度能填出时应专门表示、填不出时应扩大表示。1按变质程度及特点,详细划分各变质带的变质级,按岩性特点与构造特点划分岩层;2.详细研究各变质相的剩余矿物,变化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组合与常见矿物组合特点。3.详细研究各变质带的接触关系,对各带的片理、线理、香肠状构造及残留构造等变化特点,并精确的测定其产状。4同左4.55.对各变质基本岩石类型应作详细的岩矿鉴定与岩石化学分析,以便进一步建立变质相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