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8924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为本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以生为本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生为本实现数学课堂有效的动态生成.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1 4年 第 1 , 2期 ( 下 ) 中学数学研究 8 9 法, 那么教学的实效性就能得到显著提高 富有“ 数学 味”的课堂也是学生 充分经历数 学学 习的探 索过程和思考过程的课堂, 我们既要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教学, 又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只有这样, 我 们才能充分展示数学的“ 魅力” , 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的“ 内 涵” , 那么浓浓的“ 数学味”必将充满整个数学课堂 把“ 数学 昧”留住, 数学教学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以生为本 , 实现数学课堂有效 的动态 生成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上洋中学 ( 5 2 9 8 2 3 ) 欧昌铬 课堂教学 是实施 素 质教育

2、 的 主阵地 和主 渠道 , 教 学 任 务和教学 目标是 在课堂 中实现 的。 新课 改下 , 我们 的课堂确 实某种程度上让学生有参与, 与传统的满堂灌、 零参 与不同, 老师的完全课堂消失了。 但是你会发现, 教师还很累, 学生还 很苦 , 学习效果 自然照旧是外甥打灯笼。 究其原因, 是没有全 面依靠学生, 将生命感、 价值感“ 唤醒” 。 课堂教学应展示课 堂的真实性, 实现有效的动态生成, 让学生在自主体验 中感 悟 , 在创新 中发展 , 在发展 中成长 。 一 、尊重学生 , 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尊重学生, 建立一种“ 民主、 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 是 课堂动态生成的

3、生态条件。 学生有思想, 有感情, 有独立的人 格 , 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在数学课堂中, 要变“ 师教”为 “ 学生学” ,教师就应以民主 、 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 放下 “ 居高临下”的师长架子, 以生活 的“ 朋友”, 学习上的“ 伙 伴”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 这样,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 自 老师的平等关怀 , 对老师就会 由“ 敬而远之”变为“ 亲而近 之” ,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尊重学 生 , 让学生成为课 堂学 习的主 人。 学生 是课 堂教 学的主体, 更是教学“ 资源”的主要构成和生成者 , 他们在课 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 、 积极性、 思维

4、方式、 合作能 力 、 发表的意见、 观点, 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看法, 都是教 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只有相信每一个学生 , 尊重每一个 学生, 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真正地活跃在教学过程 中。 如在 三角函数课堂教学中, 教师发现一位学生“ s i n 3 0 。 +s i n 6 0 。=s i n 9 0 的运算后并 没有 简单地 否定 , 更 没有粗 暴地批 评 , 而是 引导 学生讨论 。 结果 出现 了 : 生 甲: “ s i n 3 0 。和 s i n 6 0 。 的值分别是和, 而 s i n 9 0 。 的值是 1 , 与的和不是1 。 ” 生 乙: “ 出现s

5、i n 3 0 。 +s i n 6 0 。=s i n 9 0 。 的原因是把s i n 3 0 。 看作是 s i n 3 0 。 , 导致了s i n 3 0 。+s i n 6 0 。=s i n ( 3 0 。+6 0 。 ) 。 ”生丙: “ 我发现 s i n 3 0 。+c o s 6 0 。=s i n 9 0 。 。 ”学生的回答启发了老 师 , 给老师教学上的灵感 , 这时教师又问: “ + 启:9 0 , s i n a+ c O =s i n ( + 卢) 成立吗? 请同学们下课后再研究研究。 ” 课 后 有的学生还发现 了 s i n + 0 S =1 , 并给出了

6、证 明。 这些 都是教师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的结果。 课堂能有这样鲜活动 态生成 , 还何愁我们的课堂“ 死气沉沉”呢? 二、 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 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 成 时下许多教师为了迎合新课改潮流, 在确定教学目标方 面 , 存在一种不 良倾向 , 就 足 旨目按 “ 三维 目标 ”架 构来确定 教学 目标 , 教学设计贪多求全, 只求花哨, 缺少务实, 这样的 目标看似积极、 全面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但实际上恰恰与新 课标所强调的三维 目标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原则是背道而 驰 的 , 结果还是忽视 了学生的 个性发挥。 由此, 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 追求课堂的动态生成, 就 不

7、用写教 案 , 不必 预设 。 其 实 不然 , “ 凡事 预 则立 , 不预 则 废” 。 要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就需要一个全新的 “ 备课理念” , 正确定位教学 目标。 1 、 “ 备课”首先要“ 着眼于整体, 立足于个体, 致力于主 体” , 课前要善于学情调查, 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 尊重学生 的智慧, 倾听学生的声音,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此 作为确定数学教学 目标的依据。 教学内容不但要考虑教材提 供的知识点, 还应考虑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性资源。 2、 其次, 确立教学 目标时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起点, 突 出学生自己钻研、 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例如确立“

8、 随机事件” 这一课教学目标时, 课前要去调查各部分知识有多少学生已 了解 , 哪一部分知识 是学生这一 年龄段所关 注的 问题 , 关 于 这部分知识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预测他们解决问题的 策略, 所达成的目标。 预先为学生合作学习留出时间和空间, 为课堂的生成创造条件。 三、 激励评价 , 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是面对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 是情感、 经验 交 流 、 合作 和碰 撞的过程 , 在这 过程 中, 不 仅学生 的认知 、 能力在动态变化和发展, 而情感的交互作用更具有偶发性和 动态性 , 恰恰 这些动态 因素对课堂效 果影响更 大。 比如对 于 教师提出的

9、问题, 学生的回答可能大大超出教师的预想, 甚 至比教师的预想更多更深刻更丰富, 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和利 用这些动态因素, 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激励评价, 时刻把握每 一 个发展学生的契机。 如在“ 用代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 析式”课堂教学中, 教师出示题 目: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 中学数学研究 2 0 1 4年第 1 , 2期( 下) 过A( 1 , 0 ) 、 B ( 一2 , 0 ) 、 C ( 2 , 4 )三点 , 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大 多数学生用待定系数法 : 设Y=。 + +c , ( 00 ) 通过解 方程组求得; 有一个小组认真分析了这道题的特征 , 设出了 Y=n ( 一1

10、 ) ( +2 )( 。0 ) , 再将( 2 , 4 ) 代入上式, 很快得 出函数解析式, 大家投予欣赏的目光, 教师也给予真诚的表 扬和掌声鼓励。 此时学生们情绪激昂、 思维活跃 , 教师便因势 利导提出问题: 能否适当改变题中的条件, 使所求的函数解 析式不变? 各小组 又活跃起来 了, 生 甲: 已知 Y=n + + C ( n0 ) 的图象过点A ( 1 , 0 ) , B( 一2 , 0 ) ,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 式。 生乙: 已知Y= , 平移, 使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 1 , 0 ) 和 ( 一2 , 0 ) , 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生丙 :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 经过( 0

11、 , 一2 ) , 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后 , 以Y 轴为对称轴, 图 象向上平移? 个单位后与 轴只有一个交点, 求这个二次函 数的解析式。 生丁: 已知二次函数Y= +b x一2图象过点 o ( 一 1 , 一 2 ) , 且函数最小值为 一 ? ,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 式。 以上所用的方法都不同, 但所求函数解析式均为 Y= + 一2 , 正所谓殊途同归。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 解决问题 后又产生新的问题 , 这是一个 动态生成 的过程 , 教师激励 评 价,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也展示了教师的无穷魅力。 四、 关注学情 , 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 学情”是 学生在学

12、 习过程 中表现 出来 的不 同能力差异 的特点的具体情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协同、 互动、 倾听、 移情、 体验 、 分享、 质疑、 争辩、 认同、 协商、 妥协、 谦让 、 反思、 表现等活动和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 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由于学生个体问的差异, 且课堂上生成 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 及时关注“ 学情” , 注意把握好方向, 适时地作出判断和反应 或点拨帮助, 或聚焦深化, 才能促进更高质量资源的生 成 。 1 、 探究存在困难时适时“ 帮助” 在教学 活动 中, 可能会 出现思 维 困难 , 也可能 遇到短 时 间

13、内个人无法完成的操作活动, 这时,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 为 学生的有效探究和交流铺路搭桥, 并引导 、 帮助学生进行有 效探究和交流。 比如: 在教学“ 统计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播 放了一分钟内经过校门口的各种车辆的录像 , 让学生统计一 下各种车辆的数 目, 学生要求教师再放一遍录像 , 因为车辆 太多, 速度又快 , 学生数不过来, 教师又放一遍, 学生还没有 数清楚 , 学 生的意见 出现分 岐 , 探 究出现 了困难 。 这时 , 教 师 捕捉这个生成点 , 引导学生: “ 想想办法, 如何解决这个问 题? ”教师和学生一起商量, 确定“ 分工合作”方案。 在小组 内, 有统计轿车

14、数目的; 有统计公共汽车数目的; 还统计数面 包车 、 大卡车等数目的。 又放录像一分钟后, 学生顺利地完成 了统计任务。 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 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 要进行恰当而又适时的帮助, 以充分体现“ 为学生学习服 务”的思想 。 2、 探究的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 替换” 在课堂上,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 教学任务要解 决 的是这个 问题 , 可学生非要解 决另一个 问题。 其实这 没关 系, 这说明他们被更重要的问题吸引住 了, 他们迫切希望先 解决那个问题。 这时候我们如果引导孩子围绕他们的问题去 探究 , 不仅顺应了学情, 而且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的自己质 疑, 他

15、们 自己发现问题 、 提 出问题 、 解 决问题 , 兴致必然 高 昂, 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火花竞相进射。 因此在课堂上对于一些 学生探究主题的变化我们要及时的替换 , 在同样是提高学生 探究能力的基础上 , 我们不必害怕选择那些使孩子们 中途 “ 离队”的问题 , 去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吧! 如在 一次函数教学中, 老师在课中出示了练习题: “ 王阿姨一天能编 1 5只竹篮, 已知 1 0千克毛竹可编 8只竹 篮 , 每 只竹 篮 的售 价 是 2 1元。设 每 千 克 毛 竹 的成 本 是 ( 元) , 每只竹篮能获得利润 Y ( 元) 。 ( 1 )请写出 Y ( 元)与 ( 元)之间的函

16、数关系式。 ( 2 ) 若每千克毛竹的成本是 0 4 8 元, 求出王阿姨一天所获利润。 ”对于第一小题大家都写出 1n 了Y=2 1 一 。 但对于第二小题要算王阿姨一天的利润, o 1n 一 小部分同学得出( 2 1一 0 4 8 )1 5=2 2 5 ( 元) , 而 。 大部分同学在探究王阿姨一天卖出多少个获利多少? 最大获 利是多少? 于是老师改变了原先设计的教学程序, 组织同学 们围绕这一题 目展开讨论: 王阿姨卖出几只竹篮就不亏本? 多卖必只竹篮获利会是多少? 最大获利是多少? 这是一个预设之外的生成点, 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生成 点, 引导学生思考去解决了。 教师的教学智慧也得以增长, 课 堂体现了其生命价值。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勇于放手, 携一份期 待、 信任 、 鼓励的心境, 走进学生的心田; 应充满教育智慧, 敏 锐地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和每 一 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 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 点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