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体备课.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88045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3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集体备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集体备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集体备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集体备课.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改 热 线 一 、新课标下 1 研 究教 材 人 ( 1 ) 理 解 “ 三 点” 一 课的基本策略 能 点 、 重难 点 、 注 意点 。 地理教材 由众多知识和能力点组成 , 每章节教学 内容都有其较 为独立的若干知能点 , 需要教师准 确全面地予 以理解 和把握 ;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材 各章节 中起关键作用 的知能点 ,具有生长性 ; 教 学难点是指学 生在现有知能水平下难 以理解 和 掌握的知能或不易解决的问题 ; 注意点是指各知 能点、 重难点 中易混淆 的或关键 的问题 。找出教 材 中情感与价值观 目标教育点 , 以便在教学中有 的放矢地加以落实 。 教师个人备课时 , 一

2、定要认真学 习和研究新 课程标准 、 教材 、 教师用书 , 毕业班还要研究高考 考试说 明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 提 出具体 的教学 目 标 ( 知识 与能力 , 过程 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 价值 观 ) ; 要 深入 了解学生 , 摸清学情 , 研 究学生 的非 智力 因素( 学习兴趣 、 学习态度和 学习习惯等 ) , 要详备 突出重点 的方法和突破难点的策略 , 归纳 注意点的方式方法 , 以便设计合理有效的学生 自主学习探 究活动方案 , 利于授课时切 中要 害, 化难为易 , 突出学生在 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 在高中必 修三第二章“ 荒漠化的防治” 这一节

3、 中,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及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是教学重点 ,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 的 自然、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是教学难点 , 万里长城和农牧 过渡地带是注意点之一 ,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则是情感 与价值观 目标教育点。 ( 2 ) 把握“ 三个认知层次” 了解、 理解、 运用。 在新课 程标准中出现 了“ 三个认知层次” , 了解是指对知识的认识 和识别 。如必修三 的遥感 、 全球定位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 、 西北地 区和其它 自然区划 的界线 、 荒漠化 的对策和措施等 知识均属此类。理解( 或初步学会) 是指在了解 的基础上 , 对知识的领会 、 解释和说明。如必修三的人 口增长与荒

4、漠 化的联 系图、 西北地区干旱 为主的 自然特征形成 、 草原地 区掘井带来的负面作用等知识。运用( 或 学会 ) 是指在理解 的基础 上 , 对知识 的初步运用 、 分析 和重新组合以及能 比 较熟练地进行迁移 。如荒漠化的 自然和人为因素 、 灌溉与 次生盐渍化 、 种植业侵入牧区带来 的影响等 。这三个认知 层次是基于认知水平和该知识点在本学科教学内容 中的 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考虑提出的三级教学要求 , 使整体教 育合理化和教育要求具体化 。在每节课时教案 中, 不仅要 一一 列出各知识点 , 而且要分别用 A、 B 、 C注明教学认知要 求 , 以便把握教学 、 练习的尺度。特别是复

5、习阶段 , 拟出双 向细 目 表 , 以使学生全面正确掌握。 每位教师应该超前一周备课 , 要尽力提出有独创性 的 设计方案 , 以便资源共享 ; 在教学环节上要有创新 , 要写 出 教学 目标达成 的具体方法 ; 提 出 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 以便 集体研讨 , 攻克难点。 2 研 讨教 法 集 思广益 ( 1 ) 探讨“ 三法” 教法、 学法、 考( 练) 法 教法 、 学法 、 考( 练) 法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 目标所采用的教师教 的 方法 、 学生学的方法和考( 练) 的恰当时间及方式。 教法服务于学法 , 考 ( 练) 是检验教法和学法的实 际效果 。备课既要对课程标准“ 心中有数

6、 ” , 还要 “ 胸中有书” , 更要“ 目中有人( 学生) ” ; 既要备教师 怎么教 , 更要备学生怎么学, 还要备 怎么考与练 。 备教法 , 就是遵循课程标准 , 驾驭教材 , 根据学生 实际 , 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 方法 、 板 书、 作业等 , 把 教材 中学生看不到摸不着 的深层含义挖掘 出来 ( 即备 出深度) ,如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因果联 系、 递进关系; 把梯度大的知识点 、 重难点分散化, 一 步一个台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即备 出 梯度) ; 把各知识点的精要方面 , 关键字句归纳提 取分析( 即备 出精度) 。备学法 , 就是将学生的心 智水平 、已有的知

7、识水平和教学要求相结合 , 施 之以有效的教法 : 从课前预习、 课堂阅读 、 听课笔 记 、 知识记忆 、 分析运用 , 到课后训练、 笔记整理 、 知识梳理拓展等方面都精心设计 , 以便给予学生 有效 的指导。备考( 练) 法 , 就是针对教学 内容的 知识点 、 重难点和注意点 , 并研究 分析高考 的考 试说明和不同地 区的考题 , 从 中找出考练重点 , 精心创设 课堂提问 , 设疑讨论 、 目标练习、 课后作业 、 单元检测 、 模拟 训练 、 各类题型解析等方式方法 , 引导学生动脑 、 强化学生 记忆 , 实现知识迁移 、 培养学生能力。 ( 2 ) Z - t“ 究 “ 三

8、结合 ” 知 能结合 、 知技 结合 、 知 行 结合 。 知能结合 , 就是把认知与理解 、 记忆 、 运用分析综合等多种 能力相结合 , 运用所学知识解 释 自然界现象 , 工业 、 农业 、 城市形成 与分布等现象 , 解决 日常生活 、 生产 中的实际问 题 。知技结合 , 就是把认识与地理活动 、 动手技能相结合 , 如进行热力环流 、 简易傅科摆设计实验等。知行结合 , 就是 把认知与知情转化 , 、 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 如 由环保理念 上升为环保行动等。结合教学内容, 有机进行科学世界观、 价值观 、 审美观 、 环境观 的教育 。知能结合属知识智能领 域 , 知技结合属 于

9、操作技能领域 , 知行结合属情感态度价 值观领域 , 只有 三个领域有机结合 , 才能完成新课标规定 的教学 目标 , 落实素质教育。 3 管理创新 撰写教案 ( 1 )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 系。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进 行考核和评价 , “ 各家 自扫门前雪” 的现象就会从根本上得 到转变。学校把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具体落实到备课组 , 备 课组“ 千斤重担人人挑 , 个个肩上有指标 ” 。充分利用好每 位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想方设法使教师群策群 力 , 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 , 个人研究 成果各有所专 , 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 结合 , 弥补主讲教师 的

10、不足 , 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 拓展教学思路 , 取长补短 , 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 2 ) 科学制定集体备课程序。集体备课应该以先进的教 育理念为指导。在讨论教学问题 、 提出教学主张、 设计教学 策略时 , 要多质疑 : 是否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是否有利 于问题的生成和解决?是否有利于 自主学 习?是否有利于 合作研讨?是否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 形成?是否有利于自我体验?要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备课 理轰育 2 0 0 8 年 第6 期 第 七 届 国 际 中 学 生 地 理 奥 林 匹 克 竞 赛 介 绍 课 改 热 线 公婿 王 民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

11、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博导( 1 0 0 0 0 0 ) 七届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 I G E O C a r t h a g e 2 0 0 8 )于 2 0 0 8年 8月 7日至 1 2日在 突尼斯共 和国迦太基举行 。 共有 2 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中国队由 华南师大附中的四名同学组成( 雷辛、 陈思哲、 黎敏 丹、 胡思 佳) , 最后雷辛、 黎敏丹同学获得铜牌。 中学生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 ( I G E O) 于 1 9 9 6年在荷 兰海牙举行 的第 2 8届 国际地理大会期间进行 了第一届竞 赛 , 取得了成功 , 因而在 国际地理大会结束时达成 了共识 ,

12、中学生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与国际地 理大会和其间的区域会议同时举行。其主旨是 : 激发青年 人对地理和环境学习的兴趣 ; 通过关注青年人地理知识 、 技能和兴趣的质量 ,积极促进人们思考地理作为一门中学 课程的重要性 ; 为各 国青年接触沟通提供条件 , 从而促进 国家间的了解。 该竞赛到 2 0 0 8年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参赛国的数 目从 第一届只有 5个国家, 到 2 0 0 8年已发展为 2 4个 国家和地区 的代表团参加 ,可见该竞赛在各 国地理界的影响已越来越 大, 而且已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竞赛形式。了解中学生国 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规章 、 形式及发展方向, 分析

13、其命题特 点 , 对于了解 国际地理教育发展 的特点和方 向, 促进我国中 学地理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性 ,尤其是对地理新课程的实施 和评价有借鉴意义。 0 ” +-+- +- -_卜 一 - + _一 - +- 一 、第七届 中学生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形式 和 内容 中学生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测试包含三部分: 笔试( 占总 分的4 0 ) 、现场问答 ( 占总分的2 0 ) 、户外测试 ( 占总分的 4 ) 。 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试题要求, 必须使用国际地理奥林 匹克竞赛官方语言( 英语) 作答。内容涵盖自然与人文, 并较突出 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问题解决, 侧重地理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1

14、笔试(W r i t t e n Te s t 卜一 主题 式测试 竞赛首先进行的是笔试 , 基本以主题的形式进行, 通常选 择重要的地理议题为对象, 每个主题又包括若干问题。这些主 题一般为国际及举办国或地区的热点问题 , 另外还考虑同期举 行的国际地理大会的主题, 也有地理理论的运用和解答题。本 部分侧重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竞赛的笔试部分一共有 7 题 ,分别是国际旅游 、 气 候与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 哥伦比亚的波哥大 、 能源的未来 与可持续发展、 非洲陶器罐 中罐食物系统 、 中国的气候与奥 运会、 世界粮食问题。 题 目包括“ 资料” 和“ 问题” 两部分 ,

15、 所给 的资料丰富, 包括数据 、 地图、 图表等。具体的题型有论述题 和选择题。 题 目很开放, 涉及面广, 对学生的地理学知识背景 有较高的要求。 2 户外地 图测试( Ma p p i n g E x e r c i s e ) 竞赛的第二项是户外地图测试, 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 资料 , 使之适合当前教学 , 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 集体备课时要确定一个主备课 的发言人 , 主备人在集 体备课的前三天把 已经备好 的教案 , 发到每个人的电子信 箱 , 让其他教师思考并提出不足 、 拿 出修改文稿 , 集体备课 时人人发言, 大家讨论 、 形成共识 , 捕捉讨论 中有价值 的创 新

16、思维火花。备课组应经常邀请比 自己高一年级的备课组 长参与集体备课 , 请其提 出上一学年度在教学本课题时的 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 供大家借鉴。最后综合集体智慧 , 完善创新方案 , 使教案内容更加充实 。集体备课方案形成 以后 , 组织教师认真反思 , 紧扣 自备过程 中的成败得失 , 捕 捉感悟点, 将教学感受记录下来 , 开展 自己的二次备课 , 形 成 自己上课的正式教案。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教师 的备课与 研究能力 , 提升教学效果。 一 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该有五个阶段: 准备阶段 、 分析 阶段 、 创造阶段( 编写教案) 、 提高阶段 ( 即第二次备课 , 调 整和修改教案) 和总结 阶段。课后交流是备课 总结阶段的 主要内容 , 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写好教后分析并及时进行 交流 , 谈谈 自己的教学得与失 , 促进教师教学 水平更上一 层楼。 二、 新课程理念下集体备课应树立的意识 ( 1 ) 合作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