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建生物高效课堂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98769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建生物高效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建生物高效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建生物高效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建生物高效课堂(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亡l TE 8 8 m 一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组建生物高效课堂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 律的一门科学,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 将课本中隐藏的生物学知识, 通过形象 逼真的动态效果表现出来, 具有很强的 直观性和形象性, 能真实地表现出各种 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 创建生物高效课 堂,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和再现功 能, 生物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制成课件 , 让课本内容的有关知识生动形象的表现 出来, 引起学生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习能力, 组 建生物高效课堂,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如, 在

2、学习 “ 被子植物的一生”时, 正 是冬天,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制成课件, 再现种子的萌发、 植株的生长、 桃花的盛 开 、 以及果实和种子的成熟过程, 引起学 生 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然后, 针对每一个过程, 提出相应的问题, 引导 学生观察、 思考、 讨论, 最后师生共同总 结。 学生可以亲眼看到从桃花的盛开到 形成一个桃子的全过程 , 这样学习, 学生 对学过的知识理解的深、 记得牢。 再如,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 “ 传染病及其预防” 时, 我们先根据教学内容, 制成课件, 展 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阅读、 讨论传染病和 非传染病的特点, 以及传染病流行的三 个基本环节, 预防

3、传染病的措施等, 师生 共同总结板书, 在学生学习开始疲劳, 注 意力开始分散时, 播放传染病的有关录 像, 创设隋境, 引导学生讨论, 加深对课 本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对传染病的有关 内容, 艾滋病的有关内容, 认识更全面、 更深刻、 更直观。 激发了学生的注意, 创 建了高效课堂, 促进了有效学习。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将课本知识 重新组合, 组建生物专题复习课 教师根据生物课本的内在联系, 组合 有关图片、 录像等, 制成课件, 然后展示 课件, 提出问题, 指导学生去观察、 分析、 综合, 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 笔 者2 0 0 9 年3 月在杭州路中学出示了全市公 开课。

4、课题是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专题 复习, 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制成了课件。 把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重要试验步骤图片放在一张图片上, 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复习、归纳、总结, 用 “ 擦一滴一撕一展一盖一染一吸”和 “ 擦一滴刮一涂盖一染一吸”, 概括 比较两个试验 的相 同步骤和不 同步 骤, 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 学习。通过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病毒、 细菌、 动物、 植物、 酵母菌的细胞 结构模式图。 然后请学生针对图片观察 讨论,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病毒、 细菌、 动植物细胞及真菌、 细菌区别。 通过学生 的观察比较得出这些分类不同的生物的 共性和特性。提高了学生的观

5、察能力和 思维能力, 最后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 讨论 、 分析, 师生共同总结出生物体的 结构层次, 由微细到宏大依次是, 基因一 D N A 一 染色体一 细胞 核一 细胞一组织一 张本部山东省平度市杭州路中学 器官生物体 ( 动物由系统构成生物体) =生物部分一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这样把 生物教材中, 具有很强的联系性的知识 用图片的形式组合在一起, 便于学生温 故而知新, 同时把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 用图片的形式突出出来, 创建了生物高效 课堂 , 促进 了学生有效学习。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促进生 物实验教学 生物实验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实验 ,

6、可 以增强学生实验的信心, 增强实验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 积极性, 大胆参与实验操作, 促进学生 成功试验、 有效学习。 1 增强实验的观察性、 演示性, 让学 生看的更明白 例如, 在做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时, 利用信息技术把整个过程展示给学生, 在制片阶段用镊子撕取 一小块洋 葱鳞 片 叶的内表皮, 然后把它浸入载玻片的水 滴中, 用镊子展平, 最后用镊子夹起盖玻 片, 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然后缓缓的放下, 这个过程要慢、要连 贯,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盖玻片的盖法。 是 否有气泡产生。 讨论这样盖的好处, 学生 通过观察更容易掌握本实验的操作技巧。 2 通过

7、放实验录像, 让学生观看后进 人情景, 提 出问题 、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例如, 在学习 “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 物”的实验时, 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实验 ( 下转7 9 页) 2 0 1 0 1 0中 国信息技术教育 7 7 很方便, 考试效果也不差, 岂不妙哉。于 是, 花上两节课让学生集中观看那些该 做、 也能做但又没有做的实验录像, 不让 学生来验证一下他们所学的物理概念、 规律 , 这显然是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实践证明: 实验是学生认识过程的起 点, 通过实验有助于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l生的高度, 同时又可以使学生在反复 的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从而培 养他们发现

8、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 再次 , 以电化教 学手段取 代物理实 验, 会造成课程目 标的缺失。 物理课堂教学既要 重视 学生 的物理 知识技能目标的教学, 又要重视学生的 过程 与方法 目标 的教学 , 还要重视 学生 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 让学生在 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同时, 感悟探究原 理, 迁移探究方法, 培养学习情感, 形成 正确的学习态度, 体味知识的价值。 在操 作上, 教师应注重创设 “ 大情境”, 提供 必要的 “ 研究材料”, 引导学生自主提出 问题, 进行猜想,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方案, 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研究, 正

9、确归纳和分析实验数据现象, 交流和 讨论实验结论 , 科学评价实验过程, 引 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 际, 从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形成科学的 价值观, 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去为人类 社会作贡献的情感。而电化教学手段把 实验 以现成的方式 呈现给 学生 , 忽视 了 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亲 身体验和探究过程, 使物理教学的过程 方法目 标及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目标 得不到完整落实, 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 素质。 如 “ 研究气体分子的运动”实验, 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只是以动态画面投影 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N O 2 气体与空气在 两只相

10、互接触的集气瓶中的扩散现象 后, 便给出了 “ 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的结论。这样做虽然也能说 明问题, 但学生却缺乏动手过程, 不能获 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 指导学生用硝酸与铜片现场制取并收集 红棕色N 0 2 气体, 再分别将装有空气的集 气瓶与装满N O 2 气体的集气瓶上下接触,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只瓶中气体颜色的 变化, 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科学评价实 验过程。 这样做, 学生亲历N O 2 气体的制 亡薹 TE 8 8 m 一 取过程, 亲眼目睹了N O 2 气体与空气集气 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既学会气体的制 取与收集、 扩散的知识技能, 又获得了物 理实验

11、探究的快乐与体验, 同时还激发 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情感, 培养 了学生 的实践能力。这样 的实验效 果就 会 更好 , 物理课程 目标 就能够得到更好 的落实。 因此,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既要 注重使用辅助电化教学手段, 增大课堂 容量, 提高教学效果, 又要注重做好、 做 全、 做实各个应做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自 动手、亲身去体验, 更好地整合教学资 源, 让两者的优势互相补充。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 智力、 能力和创新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 素质。 参考文献: 余文森 ,吴刚平 新课 程的深 化与反 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4( 5 ) 2 】 刘家

12、骥 新课 程教 学问题 解决实践研 究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 0 0 6( 2 ) 【 5 】 王泽农 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 2 0 0 4( 5 ) ( 上接 7 7 页) 录像, 然后在学生想动手做实验时, 引导 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自己提出问 题、 展开讨论、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不 同的学生提出了不 同的问题 。 有的学生提 出为什么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 昼夜, 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用黑纸片把叶 片的一部分从正反两面遮盖起来, 有的 学生提出为什么把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隔 水加热, 通过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讨论, 这样学生 自己提

13、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增强了学 生试验的信 , 学生在明确实验原理的情 况下试验, 更容易获得成功。这样, 由于 利用了信息技术, 组建高效课堂, 引导学 生有效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思 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 律的科学, 较其他学科就更富有形象性 和直观性, 这就决定了生物教学必须直 观、 生动, 应体现一个 “ 活” 字。 笔者用以上做法对我校2 0 0 4 级七年 级生物做过实验, 六班按传统教学方法 进行 ( 对照班 ), 一班按以上方法进行 ( 实验班 ) 。 对有关内容进行测试, 实验 班历次测试成绩的优秀率、 及格率、 A 级

14、 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班。由此可见, 实验 班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得深, 记得牢。 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 强。不少学生反映, 这样上课不枯燥、 有 兴趣、 记得牢。 教学效果显著的原因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真正体现了 “ 教为主导, 学为 主体”, 教是为了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 从机械的被动状态解脱出来, 变为活 跃 的主动状态。 ( 2 ) 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能有效的将感性认 识上升为理陛认识。 ( 3 )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学 生的热情, 达到了 “ 举一反三”、“ 触类 旁通”的境界。 近几年来, 笔者带领学生动脑筋、 想 办法,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组建生物高效 课堂, 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主动学习状 态, 有效而又愉快的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 兴趣和能力, 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条有效 途径。 z m o l o中 国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7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