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98769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析(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层建筑施工 第四章 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一、大体积混凝土定义、特点、应用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实例 一、大体积混凝土定义、特点、应用 n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 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 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n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 80cm以上,同时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 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n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大 体积混凝土定义为:混凝土

2、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 于1m,或预计会因为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特点: u结构厚实,钢筋密,混凝土量大; u工程条件复杂(一般都是地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u施工技术要求高; u水泥水化热较大(温度差预计超过25度); u易使结构产生温度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应用: u高层建筑的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多有厚度较大的混凝土 底板,还常有深梁; u高层建筑的桩基常有厚大的承台; u上部结构也有大体积混凝土,如巨型柱、防辐射结构等; u桥梁工程中大直径桩基础,斜拉桥桥塔的一些部位,连续 梁桥墩台梁等。 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

3、,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释 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形,由此形成的温度应力 是导致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的规律是:混凝土的温度随龄期增长 变化,具有升温较快,约在4872h左右达到温度峰值。 某大型工程基础底板水化热温升的测温曲线 底板厚度:4.5m 入模温度:13 最高温度:63.9 最高温升:50.9 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种类: p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水化 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温 度很快上升,但由于混凝土表 面散热条件较好,热量可向大 气中散发,因而温度上升较少 ;而混凝土内部由于散热条件 较差,热量散发少。因为温度 上升较多,内外形成温度梯度 ,变形不同形

4、成内约束。结果 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面层 产生拉应力,当该拉力超过混 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 面就产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种类: p混凝土浇筑后数日,水泥水化热基本上已释放,混凝土 从最高温度逐渐降温,降温的结果引起混凝土收缩,再加 上由于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碳化等引起的体积收缩变 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外约束),不能自 由变形,导致产生温度应力(拉应力),当该温度应力超 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则从约束面开始向上开裂形成温度 裂缝。 微观裂缝(0.05mm以下) 宏观裂缝(0.05mm以上) 混凝土裂缝 粘着裂缝: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上的裂缝; 水泥石裂缝:骨

5、料间水泥浆中的水泥石裂缝; 骨料裂缝:存在于骨料本身的裂缝; 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 1-粘着裂缝;2-水泥石裂缝; 3-骨料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其深度一般可分为: (1)表面裂缝 (2)深层裂缝 (3)贯穿裂缝 贯穿裂缝切断了结构断面,破坏 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危害严重; 深层裂缝部分切断了结构断面, 也有一定的危害性; 表面裂缝虽然不属于结构性裂缝 ,但在混凝土收缩时,由于表面裂 缝处断面削弱且产生应力集中,能 促使裂缝进一步开展。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其出现的时间分: (1)早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28d内出现的裂缝; (2)中期裂缝:混凝土浇筑

6、后28-180d内出现的裂缝; (3)后期裂缝:在180d以后出现的裂缝。 按其对结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影响分类: l有害裂缝:随其发展可能影响到结构的性能、使用功 能和耐久性的裂缝,一般为深层或贯穿性裂缝,且其宽 度超过了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 l无害裂缝:只是影响结构的外观,对结构的性能、使 用功能和耐久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其产生原因: (1)荷载作用下的裂缝(约占10%); (2)变形作用下的裂缝(约占80%); (3)耦合作用下的裂缝(约占10%); 国内外有关规范对裂缝宽度都有相应相应的规定 ,一般都是根据结构工作条件和钢筋种类而定。我国 的混凝土结构

7、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对混凝土结 构的最大允许裂缝宽度亦有明确规定: (1)在正常的空气环境中,裂缝允许宽度为0.3-0.4mm; (2)在轻微腐蚀介质中,裂缝允许宽度为0.2-0.3mm; (3)在严重腐蚀介质中,裂缝允许宽度为0.1-0.2mm。 裂缝宽度限值 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产生的温度裂缝,是其内部矛盾发展 的结果,一方面是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一方面是 结构的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内约束阻止这种应变,一旦 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1. 水泥水化热; 2. 约束条件; 4. 混凝土收缩变形。 3. 外界气温

8、变化;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根据我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经验,为防止产生温度裂 缝,应着重在控制混凝土温升;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减少混 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改善约束和完善构造设计 方面采取措施。 (一)控制混凝土温升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降温阶段,由于降温和水分蒸发的 等原因产生收缩,再加上存在外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温 度应力。因此控制水泥水化热温升,即减小了降温温差。 1. 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多用32.5级和42.5级矿渣硅 酸盐水泥,如42.5级(即原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其3d 的水化热为180kJ/kg,而同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则为

9、250kJ/kg,水化热量减少28%。 2. 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试验数据证明,每立方米的混凝土水泥用量每增减10kg, 水泥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根据结构实际承受 荷载情况,对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进行复算并取得设计和质量检 查部门的认可后,可采用f45、f60或f90替代f28作为混凝土设计强 度,使得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40-70kg左右,混凝土水 化热温升相应减少4-7。 3. 掺加减水剂木质素磺酸钙 木质素磺酸钙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泥颗粒有 明显的分散效应,并能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而引起加气 作用。因此在混凝土中掺入水泥重量0.25%的木质素磺酸 钙,不仅能使混凝土和

10、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 了10%左右的拌合水,节约10%左右的水泥,从而降低了 水化热,大大减少了出现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4. 掺加粉煤灰外掺料 由于粉煤灰具有一定的活性,不但可替代部分水泥, 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形,具有“滚珠效应”而起润滑作用, 能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并可增加混凝土可泵性,降低混 凝土的水化热。 5. 粗细骨料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宜优先采用以自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配 制混凝土。因为用连续级配粗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具有较好 的和易性、较少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较高的抗压强度 。在石子规格上可根据施工条件,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 配良好的石子。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40mm石子比

11、采 用5-25mm石子每立方米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15kg左右,在 相同水灰比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可减少20kg左右。 细骨料以采用中、粗砂为宜。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 细度模数为2.79,平均粒径为0.38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 模数为2.12,平均粒径为0.336的细砂,减少用水量20- 25kg/m3,水泥用量相应减少28-35kg/m3,降低了混凝土的 温升和减少了混凝土的收缩。 6.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 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总温升和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 ,控制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同样很重要。混凝土从搅拌机 出料后,经搅拌运输车运输、卸料、泵送、浇筑、振捣、 平仓等工序后的混凝土温度称

12、为浇筑温度。 (二)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为了减少升温阶段内外温差, 防止产生表面裂缝;给予适当的潮湿养护条件,防止混凝 土表面脱水产生干缩裂缝;使水泥顺利进行水化,提高混 凝土极限拉伸值;以及使混凝土的水化热降温速率延缓, 减小结构计算温差,防止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和产生温度 裂缝,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和保温养护是重要的。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 边施工边铺养护袋 泵管 施工缝 浇筑 抹平 覆盖塑料膜保湿 覆盖草袋保温 (三)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 通过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其极限拉伸值,这对防止产 生温度裂缝亦起一定

13、的作用。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 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 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 小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程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提高10%-20%左右,从而提高抗裂性。 二次振捣时机:将运转着的振动棒以其自身的重力逐 渐插入混凝土中进行振捣,混凝土仍可恢复塑性的程度是 使振动棒小心拔出时混凝土仍能自行闭合,而不会在混凝 土中留下孔穴,此时施加二次振捣最适宜。 (四)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 1. 设置滑动层 由于边界存在约束才会产生温度应力,如在与外约 束的接触面上全部设置滑动层,则可大大减弱外约束。 如在外约

14、束的两端的1/4-1/5的范围内设置滑动层,则 结构的计算长度可折减约一半,为此,遇有约束强的岩 石类地基、较厚的混凝土垫层等时,可在接触面上设置 滑动层,对减少温度应力将起到显著作用。 滑动层的做法:涂刷两道热沥青加铺一层沥青油毡 ;或铺设10-20mm厚的沥青砂;或铺设50mm厚的砂或石 屑层等。 2. 设置缓冲层 在高、低底板交接处和底板地梁等处,用3050mm厚的聚 苯乙烯泡沫塑料做垂直隔离层,如图所示,以缓冲基础收缩时 的侧向压力。 (a) 高、低底板交接处 (b) 底板地梁处 缓冲层示意图 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3. 合理配筋 在构造设计方面进行合理配筋,对混凝土结构的抗裂 有很大

15、作用。工程实践证明,当混凝土墙板的厚度为400- 600mm时,采取增加配置构造钢筋的方法,可使构造筋起到 温度筋的作用,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配置的构造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例如 配置直径6-14mm、间距控制在100-150mm。按全截面对 称配筋比较合理,这样可大大提高抵抗贯穿性开裂的能 力。进行全截面配筋,含筋率应控制在0.3-0.5之 间为好。 4. 合理分段施工 后浇带: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于施工期间 留设的临时性的温度和收缩变形缝,该缝根据工程安排 保留一定时间,然后用混凝土填筑密实成为整体的无伸 缩缝结构。 后浇带的间距在正常情况下其间距一般为20-30m

16、, 保留时间视其作用而定,一般不宜少于40d,在此期间 早期温差及30%以上的收缩已完成。 后浇带的构造有平接式、T字式、企口式等三种,如图所 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施工方便,避免应力集中,宽度可取 7001000mm。当地上、地下都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在 设计中应标明后浇带的位置,并应贯通地上和地下整个结构, 但钢筋不应截断。 (a) 平接式 (b) T字式 (c) 企口式 5. 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方案 可采用分层连续浇筑或分段分层踏步式推进的浇筑方 法。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分层连续浇筑。对于工程量 较大,浇筑面积也大,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且浇筑 能力不足时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分段分层踏步式推进的 浇筑方法。 混凝土浇筑可根据面积大小和混凝土供应能力采取全 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300- 500mm且不大于震动棒长1.25倍。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 分层推进,一般踏步宽为1.5-2.5m。斜面分层浇灌每层厚 30-35cm,坡度一般取1:6-1:7。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