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97568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综合小学科学课中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城西小学 朱勤峰摘要 新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费时多、效率低、学生难以控制的现状。为了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把握住实验在科学课中的功能和作用,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策略,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 实验材料 实验手段 能力习惯 探索 创新“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做”在学生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不

2、如实践。实验是打开科学探索的大门,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了。课堂上的实验操作能使学生更快、更好、更透地掌握科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已成为广大科学学科教师的共识。然而,针对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费时多、效率低、学生难以控制的现状,我们更需要运用多种策略,让科学探究更有效。下面就是我几年来实践和积累的几条策略:一、重视实验教学,这是实现有效探究的思想动力。很多老师,也包括很多学生认为上科学课太麻烦,找起实验材料一大堆,讲起道理来一大摞,教师讲得累,学生听着枯燥乏味。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科学教师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看待周

3、围世界,一切都会变得“神奇”起来。如烧开水时为什么水灌得太满就会溢出,修路时为什么要在中间留出一段缝隙,用盐腌,油炸的方法为什么可以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等等生活中一些浅显的科学道理包含在这样的显而易见的现象当中。因此,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行实验探究,会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他们探究欲望,看来开展实验探究大有可为。因此,科学课教师首先要正视科学课程的地位,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不能认为科学课是什么副课或是什么可上可不上的课,对于实验课可以削减或是不做实验,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演示几下了事。这种传统的课程理念就会影响科学课堂的行而有效的探究。因此,每位科学课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二、建“材

4、”立“库”,是进行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要进行实验教学,没有实验材料,没有更多的库存材料,怎么办?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积累就成了重要的环节。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途径解决的:(1)实验材料要多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我的做法是: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

5、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2)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我在教学种子变成了幼苗一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凤仙花种子一下子找不到。在教学前,我发现四年级小朋友种在水中的蚕豆种子都发芽长出了茎和叶子,我就选择了蚕豆。原因是我考虑到一些实际教学的需要:学生们了解和熟悉蚕豆种子而且容易收集。相反,教材里面提到的凤仙花有些学生则很陌生,而且他们比较难收集到,出芽长大也相对较晚。 (3)材料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比如磁铁有磁性一课中,在选择各种分值的硬币中,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特别是五角和一角的硬币有二种,一种能被磁铁吸住另一种不能被磁铁吸住,这在选材上要有代表性。而在油菜花开

6、了中我就选择了既有花蕾的,又有开一半的,还有全开的油菜花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的材料,不仅决定了学生实验的有效性,而且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目的性。(4)日常器具的利用在课外做实验是教学的必要补充:用一些身边简单易得的器材或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易的装置,在课处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理解到科学无处不在。如用一根吸管,将它的一端剪成喇叭口,放在嘴中吹,可发出某一个音调的声音,然后用剪刀将吸管一段段的剪去,可听到音调越来越高;自制一个红绿灯变换的装置。这些实验,是课堂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不一定现场指导,而是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实验,自己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能培养学生研究生活中与科学

7、有关的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5)有的实验材料可以在一学期中使用多次,我就把这些材料收集起来,建成一个实验材料库,例如:气球、小药瓶(塑料的,玻璃的)、注射器(经过消毒处理)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实验柜里,现在我们学校实验室的实验材料越来越多总之,在很多实验中,都可以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再“填空”配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前以小组的形式自己搜集器材,在上课时展示。我们将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不仅齐全,而且种类会很多。实验过程中,课堂气氛也会因为有学生自己所收集的材料而更热烈,学生思维也会更活跃,探究热情很容易高涨。因为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充分经

8、历科学学习的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三、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是有效探究的有力保证 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小学科学实验课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综合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及课程的需要,小学科学实验课不能上得一成不变,过于呆板,而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灵活性。灵活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媒介,也是优化实验教学的保证。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上,主要有演示实验和小组实验两种教学形式。1、演示实验。为了揭示所探究问题的发生、发展,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由教师做给学生看的示范实验,叫做演示实验。任何探索和创新都起源于观察与模仿,可见,演示实验在科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演示实验能让学生直接获得

9、感性认识并升华到理性认识,它能使学生开阔思路,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同时能使学生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教师的实验是演示给学生看的,所以,我们在演示实验中,必须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过程,如果有些实验可见度不高,不妨利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辅助。另外,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只有仔细观察了,学生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无从下手了。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喜欢新奇的事物,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选择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力求简易方便,现象清楚、生动。2、小组实验在教师演示实验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亲历有结构的科学探究。根据现在小学人多器材少的现状,我们一般采用

10、分小组实验的方式。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时常看到,小组实验若组织不当,往往就会影响整个教学效果。我们经常会发现,做实验的时候,有的学生只是自己一个人做,不让别的同学动手;有的同学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从不参与做实验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总是讽刺出错的同学,有的同学从不发表一句言论,态度很冷淡因此,在小组实验中,我们必须要培养好学生的合作习惯。在实验时,教师要对小组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任务,避免出现“一人做、众人坐”的局面。实验小组长的培养也很重要。一个好的实验组长能够给你分担很多的工作,他可以帮你组织好每个学生的实验工作,他可以让你实验课井然有序地开展。而如何培养小

11、帮手至关重要,各位老师需要花点心思、花点精力在这上面。例如,在做利用酒精灯使玻璃片上的水加快蒸发的实验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工,像点酒精灯、夹玻璃片、填写实验报告、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工作应落实到人、职责明确。至于哪个人具体负责哪一项工作由实验组长决定,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怎样尽可能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以取得更大的合作成果。譬如,让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就能讲得更清楚、具体、准确。四、注意实验过程中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培养,是有效探究的中心环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到: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它告诉我们科学课上学生习惯的培养

12、是非常必要的。“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成功的一半。”一句话就道出了学生实验习惯在实验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实验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1、学生实验前的准备要充分一个漫无目的地行走的人,是永远不会到达任何地方的。实验之前,学生应了解实验的目的和一些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做好准备,不了解要求,做的时候就会出现过度的“自主”,玩的成分比实验更多。有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这样学生对整个实验会更加清楚,他们会为证实自己的能力而认真、主动地实验与思考,实验兴趣更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也会使他们积极进取,激发他们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同时,实验前让学生亲自准备实验仪器,能使他们更加爱

13、护各种器材。这些都为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实验过程中要重视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操作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验态度上加以引导,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当中来。其次,教师要从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上加以引导,要保证学生开展规范的实验操作,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对于学生操作上出现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导,不能任其错误。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学会全面观察整个实验,学会有针对性地重点观察,学会实验的对比观察,使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

14、烂笔头。在学生认真观察后动笔记录尤为必要,这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与此同时,教师加强引导,课堂上学生叽叽喳喳、海阔天空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3、实验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实验成功了,要总结经验;实验失败了,要找出问题,总结教训,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实验中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实验者就会从中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做完实验,要求学生及时清理仪器,擦干桌子,一切东西归位,有些东西可以回收的就回收,不能回收的要妥善处置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教育。有人说,实验习惯的养成比单纯学习知识、应付考试要重要得多。确实如此,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能派

15、上用处其实很少。然而,具有良好实验习惯的人,会发挥合理想象,找出解决问题办法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实验习惯的培养,不要认为这可有可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地培养,只要我们树立信心,注意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在经过一两年时间的训练后,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实验习惯,你的实验课就会上得井井有条,课堂效率高,学生学得快又好,真正地上出名副其实的实验课。五、对分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改进,是有效探究的巩固和延伸新课程理念指出:教材是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这就意味着教材是知识的一个载体,教学是可以利用它们,但是是可以根据学情进行适当取舍,灵活安排。如在上水是

16、怎样变热的,在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后,书上又用了烧杯、酒精灯、细纸屑等常用材料观察水的对流,在此我对此实验作一改进:用一青霉素药瓶装冷水,蘸一滴已配好的红墨水(不宜太浓)让学生点燃蜡烛在其外焰上加热,可以很明显看到水在加热过程中,在瓶内从下到上再到下的变化过程,即发生对流。此实验做好的同时,节省了较多时间,同时也很安全。如果硬是用书本上的烧杯、酒精灯、细纸屑等常用材料观察水的对流,恐怕要好几十分钟。那么我们教师这样修改下实验方案,然后让他们说说这样设计的好处在那里,这样是不是更好呢?每一次老师修改实验,对学生都会是一种触动,也能给他们带来启迪。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领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他们就会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准备、实验的设计、实验方案的不断完善、实验的操作这一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