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97372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浅论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的论文论文 关键词: 马下达艾滋病社区服务人权保护 论文摘要: 乌干达曾经是艾滋病肆虐最严重的非洲国家,但乌干达政府自1986年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防治艾滋瘸行动,建立适应乌干达国情的防控艾滋病工作体系。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始于1987年的坎旺卡社区支持活动,并迅速在全国推广,形成了政府干预和指导的法律机制医疗和物资支持制度、非歧视的社区关爱机制、宗教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参与机制等基本制度。通过加强立法,完善对社区支持模式的法律规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社区服务的技术指导和对艾滋病孤儿的援助等

2、措施使该项制度不断完善 非洲是艾滋病重灾区,尤其是在乌干达、滓巴布韦、赞比亚、坦桑尼亚,艾滋病流行情况特别严重。为了抵御艾滋病的侵害和其流行对社会造成的严重损失,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乌干达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建立了防治艾滋病的综合体系。其中,加强对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关怀和支持的社区支持体系,是一项提高病人的生存期限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得力措施。在这一制度下,官方和非官方组织、个人、群体及各种专门机构纷纷参与社会支持活动,从精伸上、物质上给予艾滋病病人充分的人道主义支援和关爱。本文将重点分析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社会法律制度,以期对非洲其他国家和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所裨益 一、

3、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建立 乌干达是非洲最早被卷入艾滋病灾难的国家之一。1982年,在乌干达南部的维多利亚湖区域发现了该国第一批艾滋病患者及其病毒携带者。Www.COM到了80年代后期,有数以千计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因发病而死亡。19871988年,乌干达成年人艾滋病感染率为9。1990年,几乎在乌干达所有的地区均有确诊的艾滋病病例。到1992年,乌干达艾滋病毒感染率达历史最高峰,超过30上世纪8090年代,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众多国家中,乌干达艾滋病流行程度最为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这一地区大约有600万人属hiv感染者。孕妇的艾滋病病毒测试阳性比例高达30,在诊所就诊的1519

4、岁少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38。首都坎帕拉有25的成年人受感染。从1982年这个国家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已有1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目前还有100万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其中多数是青壮年艾滋病还给这个国家造成200万孤儿,并且hiv感染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有关专家认为,在未来的51o年中,多数hiv感染者在历经各种慢性病折磨后将陆续死亡。而大量青年病人的死亡将导致乌干达劳动力短缺,从而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艾滋病给乌干达带来了空前而深重的灾难。 为此,乌干达政府和人民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和资源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自1986年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的防治艾滋病行动,通过设

5、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减缓艾滋病蔓延的计划措施,充分调动各种财政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了乌干达特色的防控艾滋病工作体系。从1993年起,乌干达的艾滋病毒感染率逐步下降。据乌干达艾滋病委员会(ugandaaidsmission,简称uac)资料统计,该国艾滋病毒感染率从1992年的30持续下降到201X年底的60。 在乌干达防治艾滋病的经验中,可供其他国家借鉴的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有两条: 一是努力加强国民教育; 二是大力推广家庭关怀与社区支持计划,以改善病人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控制艾滋病泛滥。 乌干达的社区支持活动始于1987年,由坎旺卡一名受过“社区服务”专门训练的牧师东尼达拉

6、发起。随着时间推移,各街区均建立了自己的社区服务小组。各服务小组采取轮流在成员家中聚会的方式,一起做祷告,共同研读圣经,讨论和制定帮助社区居民的计划 。通过社区服务小组成员的聚会,一方面培养小组成员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又对其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如家庭访问技能)。到1988年3月,恩桑比亚(nsambya)医院开始派出流动医疗服务队,到坎旺卡社区治疗晚期艾滋病病人。于是卡班达成员组成新服务小组充当医疗队向导。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医疗队走后继续上门服务,为艾滋病病人提供帮助与支持。每当社区中有新的病人出现,“卡班达”就会主动将病人带至医院或介绍流动医疗队上门,使病人能够获得及时治疗。 到1989年10

7、月,坎旺卡社区已有100多名为hivaids病人服务的“卡班达”。数月之后,坎旺卡社区有9个“卡班达”小组,每组有1530个最为活跃的成员。社区服务小组每周聚会一次,成员在一起祷告,一起读圣经,一起讨论自身及邻里的困难,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努力解决社区问题。在社区支持小组中,“卡班达”成员多数由2o一35岁青壮年组成。其成员结构为商人、店主、中学生、一般工人、手推车工人、家庭主妇、办公室文员和旅馆服务人员等等。 “卡班达”小组只有1名组长,由成员推举产生。组长任职期为2年,2年后换届选举。在坎旺卡基督教区,“卡班达”支持服务队的运作思想主要为“非强权”领导制、团队工作精神及成员服务责

8、任制。其活动中心始终围绕艾滋病病人和贫困者的关怀与支持进行。在小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有成员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会以各种方式介入群体活动,小组活动不能由个人包办,任何个人均无权主宰或决定小组事务。 在乌干达政府的支持下,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迅速在全国发展,为有效组织和领导社区支持活动,1997年成立了“民主力量联合会”专门负责艾滋病孤儿的社区关爱和保护。随后,乌干达又建立了“自我关爱农村教育支持协会”,对农村艾滋病社区支持组织进行指导和经费支持 。乌干达的坎旺卡社区支持模式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并在全国推广,一方面应归因于服务人员培训班的发展和地方教堂、牧师的努力;另一方面与乌干达政府的努力密不可

9、分。 经过10多年的努力,乌干达政府和人民成功地扼制了艾滋病蔓延的速度。目前这个国家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低于其他非洲国家。乌干达成功抗击艾滋病的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被誉为“非洲控制艾滋病的典范”。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向乌干达颁发了“为促进非洲健康作出突出贡献奖”,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201X年把“对世界防治艾滋病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人勋章”授予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201X年8月12日一18日在多伦多举行的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4万名各界代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代理总干事安德斯努德斯特伦对乌干达包括社区支持模式在内的艾滋病防治体系进行了充分肯定。 二、社

10、区支持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政府干预和指导的法律机制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乌干达经由性途径感染hiv的人数估计已达总数的90。因此,乌干达在1986年就开始了艾滋病预防教育,是非洲第一个开展全民艾滋病性途径传播预防教育的国家。通过社区支持模式的艾滋病预防教育,目前60以上成人均已具备相关预防知识。在此基础上,政府一方面颁布新法令,将国民性行为法定年龄提高至1418岁,而违法者将被判入狱监禁,强奸14岁以下公民将被判处死刑ll;另一方面制定了艾滋病综合防治法案,该法对防治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的法律地位、建立、组织形式、经费来源进行了具体规定。不仅如此,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乌干达艾滋病委员会”,

11、由国家总统亲任委员长,以便从政治、经济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乌干达艾滋病委员会下设信息部、心理咨询部、教育部、社区服务部、防疫部和经济计划等部门。各部门均制定了相关政策并已开展相关计划。与此同时,乌干达政府还制定多层次战略规划和社区支持活动计划,动员全社会团结一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战。 (二)建立医疗和物资支持制度 hivaids在乌干达流行面极广。据估计,在2045岁年龄段人口中,2o一30的人口呈hiv阳性反应。由于感染hivaids,多数人已经丧失工作,因而艾滋病病人生活困难,无法交纳房租。一些病人常常被房东逐出房门,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有鉴于此,乌干达的社区支持体系首先作出反应,对hi

12、vaids病人给予支持和关怀。 1医疗关怀。社区医疗关怀在医院等健康服务部门与艾滋病病人间起着桥梁联系作用。在艾滋病防治支持的社区中,服务成员一旦发现有人患病,就会立即向医院报告。不仅如此,服务成员们还将确定病人是否已被送往医院,或流动医疗服务队是否已上门为其服务。在规定的时间,服务成员会将定点医院流动服务之家的医护人员带至病人家庭,让医护人员为病人作医疗救治;如果医务人员因故未到,他们又会将病人先带至社区中心集中,然后再将他们转运至定点医院。一旦医生诊治完毕,服务成员们还将病人送回家。由于社区服务成员对艾滋病人的医疗服务的有效干预,使乌干达艾滋病病人的诊治数量增加了12倍。与此同时,极大地减

13、轻了医疗部门的压力,有助于艾滋病人医疗质量的提高。 2人力物力支持。在乌干达的艾滋病社区支持模式下,社区中心每月第1个周日都将举行一次小型集会。社区居民会将捐款带到教堂,购买玉米粉、豆类及其他生活用品。据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坎旺卡社区在1年时间里,该区二级教会,用居民捐款购买和分发的食品价值约400-600美元,面对坎旺卡这样的贫困社区,400美元是一笔很大的财产 。食品分发工作一般由服务成员担任,最需接受帮助者人选也由服务成员决定。在食品分送过程中,艾滋病病人通常被纳人受助对象,大多数人均可获得分送的食品。除物质捐赠外,服务成员们还会为艾滋病病人清洗蔬菜、淘米、取水、劈柴、清洗衣物和床单

14、、打扫房间、清洗碗碟、帮病人洗澡等等。 在乌干达的贫困城市社区,困扰艾滋病病人的最大问题是收人和住所。在这些社区,服务成员通过小笔艾滋病支持基金、帮助病人租用临时住房;或开展小型计划,如卖鱼、制作画框、做手工活计、木匠活计等等,帮助病人获取小笔收人。一些女性艾滋病病人利用其缝纫手艺用社区成员为其提供的布料制成衣服出售获得一些经济回报。 (三)建立非歧视的社区关爱机制 l消除病人紧张情绪。艾滋病已成为乌干达有史以来最敏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许多艾滋病病人自感遭受他人排斥,社会处境非常艰难。而在建立社区支持的地方,人们不仅不会规避和责难艾滋病病人,反而会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社区服务成员常常到病人家中拜访,热情问候和帮助病人,他们还会用手触摸病人,把手放在病人身上为他们祈祷、为了减轻病人的羞耻感觉,他们对艾滋病三缄其口,甚至故意装作不知病人病况。社区服务人员对病人的态度极大地解除了邻里对艾滋病的紧张情绪。许多从前害怕与病人接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