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5560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鱼关键技术的27个知识要点1、我国渔肥的发展历程1、 我国渔肥的发展有3、4年的时间,主要渔肥厂家都集中在湖南、湖北地区,这与其当地的养殖模式肥水养鱼有关。渔肥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农业肥的发展路线一路走下来的,即先有农家肥发展到化肥,再到复合肥,然后又发展到生物肥和现在的配方肥。但是到了2010年后,很多厂家清醒的认识到侧水施肥才是最有利养殖户的选择,缘之康专家小组不建议施放固定氮磷比例的复合肥:各个水体本身氮磷含量有差异,不同养殖阶段,氮磷含量还有所变化,如施放固定氮磷比例的复合肥,使水体中氮磷也不科学合理。因此我们缘之康建议:定期检测水体中的可溶性氮磷,施放生物有机肥的同时单独施放氮、磷肥

2、,尽量保持(氮)68:1(磷)比例,可有效防止水体在高温季节的恶化(如蓝绿藻及鱼病的爆发)。这就是为何有些水库/湖泊/精养塘,在初期,可能水体里的氮磷比例差不多,施肥效果还可以,而一段时间后,无论如何施肥,最终发现肥水都不理想的原因之一。2、水体施肥的目的是什么?水体施肥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改变水环境,通过施肥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溶解氧,而氧是所有生态因子的原动力,可以改变水体肥瘦、氨氮和 亚硝酸盐超标等不良水体状况。二是为了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通过人工促进饵料生物增长从而提高水产品产量,从而降低饵料系数,减少养殖成本。3、我国

3、养殖水体分哪几类?我国的养殖水体根据其养分情况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新水体也叫缺养水体,主要指新开挖的池塘水体及水库等大水面;二是富养化水体,指那些局部养分高、营养不平衡的水体;三是老化水体,是那些营养固着的水体。所以我们要判断准确后再针对不同水体情况来施肥。4、如何判断水体的肥瘦程度?水体的肥瘦程度,主要指水中作为鱼类饵料的浮游生物的含量。浮游生物本身带有色彩,可以使水体呈现各种颜色,生产应用中常通过观察各种优势藻类形成的水华颜色来判断水质肥度,同时,浮游生物在水体中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透明度,因此,透明度大小反映浮游生物量的多寡。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测定透明度和观察水色二项指标来判断水体肥度

4、。5、怎样简单测定透明度?透明度即阳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其大小由水中浮游生物、有机碎屑、泥沙及其他悬浮微细颗粒的含量所决定。一般而言,夏、秋季浮游生物繁殖快,透明度低;冬、春季浮游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透明度高。刮风、下雨时有波浪,水中泥沙泛起,透明度低;无风、晴天时,透明度高。因此,正常情况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水体的肥瘦。测定透明度的标准方法是用透明度盘。无透明度盘时,可将手臂伸直,掌心对着脸,使掌心与胳膊成直角,慢慢将手由水垂直伸入水中,直到恰好看不见掌心(来回测试),测定水到手臂的长度即透明度。6、如何根据水色判断水质类型?水色是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色彩的综

5、合反映。因此,可以根据水色的不同,将养殖水体划分为瘦水与不好的水、肥水、恶水、工业污染水等几大类。(l)瘦水与不好的水 瘦水清淡,呈淡绿色或淡青色,透明度达60cm70cm或以上,浮游生物少,丝状藻类(水绵、刚毛藻等)和水草较多。不好的水以下几种水色的浮游植物数量虽多,但其表面具胶质或纤维质,不能或难于被鱼类消化利用,对养鱼不利。暗绿色:天热时水面常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油膜,以裸藻、团藻为主;灰蓝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以颤藻为主或蓝藻较多;蓝绿色:透明度低,浑浊度大,天热时水面有灰黄绿色浮膜,以微囊藻、绿球藻为主。这几种水体需要投饲、施肥,改变浮游植物种群组成。(2)肥水 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混浊

6、度较小,透明度适中,一般在20cm40cm,以鱼类易消化的硅藻、隐藻、金藻、轮虫为主,也有部分枝角类、挠足类,适合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水色有以下2类。褐色水:包括黄褐色、褐带绿色等,以硅藻为主,也有一些隐藻、绿球藻和栅藻。绿色水:包括油绿色、黄绿色、绿带褐色 等,以硅藻为主,也有一些隐藻、绿球藻和栅藻;(3)转水 水质随天气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水体,也称水华水、乌云水,通常出现在春末或夏秋季节晨雾浓、气压低的天气,浮游生物数量多,水色呈蓝绿色、带状或云状绿色,浮游植物以裸甲藻、隐藻为主。(4)恶水 呈红褐色、棕色,以含有毒素的红甲藻为主,鱼类摄食后消化不良甚至引起死亡。未经处理不能用于养殖。(5

7、)工业污染水 水色混乱,有红色、褐色、乳白色等,水中含过量的硫化物、氰化物,以及汞、铬、铅、锌、砷、镍等重金属,对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极为不利。未经净化处理不能用于养殖。7、“肥、活、嫩、爽”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肥:浮游生物多且鱼类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透明度在30cm左右;活:水色和透明度常在变化,不滞死,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旺盛期的表现;嫩:水色鲜嫩不老,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灰蓝或蓝绿,或者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爽: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cm25cm,水中溶氧量较高。要保持“肥、活、嫩、爽”的水质,就要“

8、定时、定量、定质”向池塘输送物质(饲料、肥料),经常更新池水,改善溶氧状况,注意水色变化。8、如何通过“四看”来判断水质?四看主要是通过看水色、水色的变化、下风油膜、水华等对水质进行判断。(l)看水色 由于各种肥料所含养分不同,培育出的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有差别,水体会呈现不同的水色。水色呈褐色和绿色,均是典型的肥水,含有大量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2)看水色的变化 鱼类易消化的浮游植物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白天随着光照增强,藻类逐渐趋向上层,下午14时左右藻类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夜间由于光照的减弱,藻类的分布较均匀。水体形成上午透明度大、水色清淡。下午透明度小、水色浓厚的日变化特点。此外,水色间隔

9、10天15天会出现浓淡交替变化,这是由于藻类的一个优势种群被另一个优势种群替代的结果。鱼类易消化藻类种类的不断更新,是“活水”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高产的前提,另一方面,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也随之出现明显的日或月的周期性变化。(3)看下风油膜 根据池塘下风处油膜的颜色、面积、厚薄来判断水质好坏。肥水:一般下风油膜多、较厚、性粘、发泡并伴有明显的日变化,即上午呈褐色或烟灰色,下午多呈绿色。油膜中除有机碎屑外,还含有大量藻类。坏水:下风油膜面积过多、过厚且伴着阵阵恶心味,甚至发黑变臭。应立即进行换、冲水,同时根据天气情况,严格控制施肥量或停止投饵或放肥。(4)看水华 水华能直观地反映水的理化性质、生

10、物特点,以及对鱼类的影响与危害,是判断水质的理想指标。水华带状或云块状,是过肥状态,继续发展对鱼类有明显危害,应加以控制。9、为什么要在水体中施肥?各种水产养殖对象都是异养生物,其生长的物质、能量需要完全依赖于外源性饵料。除工业化、高密度养殖生产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外,天然饵料是水 产养殖生产中主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基本食物。在苗种培育、大水面天然增殖,以滤食性水产动物(鱼、虾、蟹、蚌、贝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水体,若能及时地供给天然饵料,满足水产动物的物质、能量需求,优质高产就有了物质保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盐类在自然阳光照射下,能很好地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大量繁殖浮游植物,提供天

11、然饵料。水产动物通过摄食水体 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而生长,因而水产动物的生长与水体中的无机盐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们每年从水体中捕捞出大量的水产品,相应带走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如果不及时向水体中补充这些物质,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施肥来增加营养元素(主要 是氮、磷)的含量,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保证水体最大限度的生产力。10、施肥的具体作用有哪些?施肥的目的是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施肥的具体作用主要是使浮游植物得到必要的营养元素

12、而大量繁殖;促进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有益菌的增殖,为鲢、鳙、鲤、鲫、鲂、虾、蟹、蚌、贝等提供各种适口饵料;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直接为水产动物所利用。11、施肥对水中细菌有都些影响?细菌是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缺少的分解者,也是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食物。因此,水中细菌的数量多少对提高养殖产量有很重要的意义。施肥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细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对细菌繁殖的效用也不同。在生产中可以看到,施肥区及施肥区附近的细菌大量聚集,同时施肥水域有大量的吞食细菌的浮游动物。由于浮游动物的吞食及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施肥区细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为保证细菌的繁衍增长,必须投入新的肥料。12

13、、施肥对浮游生物有哪些影响?(l)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的性质有密切关系。施有机肥时以隐藻、尾毛虫、周毛虫等为优势种群,4天7天达到数量高峰,施无机肥时以放射硅藻、栅藻、榴弹虫、弹跳虫等为优势种群,2天达到数量高峰,施氮肥时,绿球藻形成优势种群,施磷肥时固氮藻类形成优势种群。(2)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量也有密切关系。施肥量较大、水温较高,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施肥量较小、水温较低,以小型硅藻(如纺锤硅藻、圆盘硅藻)或金藻等为优势种群。(3)施肥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主要在初期,以后随着浮游植物种类的增多、密度的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转为营养需求复杂、增长率较低但竞争

14、力强的大型种类(例如鞭毛藻类、蓝藻)。(4)施传统肥料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鲢鱼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一般在4天5天达到数量高峰,鳙鱼易消化的浮游动物在5天7天达到高峰。(5)底栖藻类与浮游植物之间在养分和光照上存在着尖锐竞争。如果水绵等大型丝状藻类先增长起来,则养分被吸收,浮游植物就难以增长;反之浮游植物若大量繁殖,由于透明度降低,底栖藻类也难以滋生。这种情况在早春清塘、施肥后可能出现。早春的水温低,必须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施足基肥或追肥,使 浮游植物抢先繁殖起来。(6)施肥后浮游动物出现顺序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挠足类。因此,在施肥时应掌握好各类浮游动物的数量达到高峰期所需时间,以保证培育的浮

15、游动物在个体大小和数量上及时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13、水温对施肥有何影响?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程度,从而影响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水温较高,水生生物的活力强,新陈代谢旺,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强,反之亦然。施肥后,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期的时间也随水温和天气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水温在22左右,天气晴朗,适量施肥后2天3天水色可达到肥水标 准;若施肥后遇到阴雨天气,由于温度降底,光照不足,有机成分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较慢,有时5天6天后,水质也不转肥,此时不要轻率地肯定是施肥量 不足而大量施加追肥,待天气晴l天2天后视水色情况再决定是否施追肥。14、酸碱度(pH)对施肥有何

16、影响?在中性和弱碱性水体施肥,能产生最大效果,此时浮游生物繁殖最快且数量最多。若水体中淤泥过多,水质极度污染,土壤和水呈酸性反应,微生物的生命环境恶化,有机物无机化的进程大大减慢,这样的水体施肥效果不好。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通过施用石灰水调节水体的pH至碱性,等毒性消失后再施肥。15、溶氧对施肥有哪些影响?施常用肥和溶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施肥不足,水质较瘦,虽然含氧量较高,但是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不足;施肥过量则易污染水质,造成水中溶氧缺乏。因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施肥量,既要使水质较肥,天然饵料过多,又要使水中溶氧量不致过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施有机肥,特别是未经腐熟发酵,使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后再施,可减少施肥后的耗氧,而且其肥效也比较稳定,这是施腐熟有机肥的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