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4773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与低温损伤教材(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Judicial Expertise Center of Haust 第十六章 高温与低温损伤 第一节 烧死与烧伤 概 述 烧伤的严重程度 烧死尸体的形态学改变 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一、概 述 又称热损伤(thermal injury)是指因 炙热的流体、火焰、蒸汽和高温气体而引起的 组织损伤。通常烧伤多指火焰导致的烧伤和烧 死。因热的液体、蒸汽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称 为烫伤(scalding burn)。 是热作用而导致组织损伤甚至死亡的一种。 烧伤、烧死烧伤、烧死 广义的烧伤(广义的烧伤(burnburn) 电电 能能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 电流烧伤电流烧伤 化学性烧伤化学性

2、烧伤 放射性烧伤放射性烧伤 二、烧伤的严重程度 (一)(一)深度的判断深度的判断 临床应用以三度四分法,法医病理学常伴有尸体 炭化,而采用四度分级法。 严重程度严重程度 深深 度度 烧伤面积烧伤面积 I 度烧伤(erythematous burn) w w 主要是表皮层损伤,主要为角质层主要是表皮层损伤,主要为角质层 、透明层、颗粒层结构不清,细胞、透明层、颗粒层结构不清,细胞 空泡样变,凝固性坏死等。肉眼见空泡样变,凝固性坏死等。肉眼见 损伤局部红、肿、干燥,呈斑片状损伤局部红、肿、干燥,呈斑片状 改变。愈合后不留疤痕,可有短时改变。愈合后不留疤痕,可有短时 间的色素沉着。间的色素沉着。 w

3、 w 注意:死后不久的尸体接触注意:死后不久的尸体接触5050 6060热源,也可产生皮下血管扩热源,也可产生皮下血管扩 张。张。 尸体一侧在烧灼的过程中,会出现尸体一侧在烧灼的过程中,会出现 红色线条状分界线,不代表生前损红色线条状分界线,不代表生前损 伤。伤。 II度烧伤(blistering burn) 分浅分浅II II度和深度和深II II度。度。 (1) 浅II度烧伤 w w 累及表皮全层及部分真皮乳头层。累及表皮全层及部分真皮乳头层。 w w 水泡位于表皮或表皮与真皮之间。真皮层间质水肿水泡位于表皮或表皮与真皮之间。真皮层间质水肿 ,血管充血,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可见中性,血

4、管充血,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可见中性 粒细胞浸润。粒细胞浸润。 w w 如无继发感染,一般如无继发感染,一般1 12 2周痊愈,不留疤痕,有短周痊愈,不留疤痕,有短 时间的色素沉着。时间的色素沉着。 w w 对于死后不久的尸体受热作用也可出现水泡形成,对于死后不久的尸体受热作用也可出现水泡形成, 但通常渗出液量较少,无炎症反应。但通常渗出液量较少,无炎症反应。 表皮层内水泡形成 HE染色 1010 (2) 深II度烧伤 w w 主要损伤至真皮网状层,部分真皮层及皮肤附件结主要损伤至真皮网状层,部分真皮层及皮肤附件结 构仍保存。痂皮下可见散在的小红点,为残存的皮构仍保存。痂皮下可见散在的小红

5、点,为残存的皮 肤附件周围充血的毛细血管丛。肤附件周围充血的毛细血管丛。 w w 表皮全层、真皮大部分组织凝固性坏死,结构消失表皮全层、真皮大部分组织凝固性坏死,结构消失 ,痂下组织充血、水肿,一般,痂下组织充血、水肿,一般1212小时在坏死层与存小时在坏死层与存 活组织之间可见白细胞浸润带。活组织之间可见白细胞浸润带。 w w 一般一般3 34 4周愈合,易于感染及疤痕形成。周愈合,易于感染及疤痕形成。 III度烧伤(eschar burn) w w 温度在温度在65657070以上可发生,皮肤全层坏死,可以伤及皮下脂肪、肌肉以上可发生,皮肤全层坏死,可以伤及皮下脂肪、肌肉 和骨骼。和骨骼。

6、 w w 肉眼见烧伤皮肤凝固性坏死,可呈褐色焦痂,或白色羽毛状,似皮革状肉眼见烧伤皮肤凝固性坏死,可呈褐色焦痂,或白色羽毛状,似皮革状 ,透过焦痂有时可见粗大静脉网。,透过焦痂有时可见粗大静脉网。 w w 镜下皮肤全层坏死,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血管淤血,与存活组织有明显镜下皮肤全层坏死,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血管淤血,与存活组织有明显 的白细胞浸润带。皮下组织中的大静脉管壁可有坏死。肌肉横纹消失,的白细胞浸润带。皮下组织中的大静脉管壁可有坏死。肌肉横纹消失, 嗜酸性红染,核固缩或消失。烧伤骨骼呈褐色,骨板结构模糊,骨细胞嗜酸性红染,核固缩或消失。烧伤骨骼呈褐色,骨板结构模糊,骨细胞 消失,呈蓝色物质

7、。消失,呈蓝色物质。 w w 预后:预后: 烧伤面积烧伤面积 20cm20cm必须植皮,否则,瘢痕愈合,关节挛缩,影响必须植皮,否则,瘢痕愈合,关节挛缩,影响 功能。功能。 度烧伤(charing burn) 因火焰长时间作用使组织中的水分丧失,蛋因火焰长时间作用使组织中的水分丧失,蛋 白质凝固,组织收缩,变硬变脆,外观呈黑色,白质凝固,组织收缩,变硬变脆,外观呈黑色, 称为炭化(温度称为炭化(温度300300)。)。 烧死个体正面观 皮肤、肌肉炭化, 颅骨局部炭化 (二)烧伤面积(二)烧伤面积 1、中国九分法 成人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 头颈部:头颈部: 9 9 双上肢:双上肢: 2929 躯

8、干:躯干: 3939 双下肢:双下肢: 5959(含臀部(含臀部5 5) 儿童头颈部儿童头颈部 9 9(1212年龄)年龄) 双下肢双下肢 4646(1212年龄)年龄) 2、手掌法 单手五指并拢约相当于单手五指并拢约相当于1 1,五指张开,五指张开1.251.25。 3、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体表面积0.610.61身高(身高(mm)0.01280.0128体重体重 0.15290.1529 三、烧死尸体的形态学改变 (一)体表(一)体表 1、衣物残片。 2、尸斑鲜红, 尸表油腻。 3、皮肤烧伤。 4、眼部改变:在火场中,由于烟雾刺激,受害人 因反射性的紧闭双眼,死后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 雾炭

9、末熏黑的“鹅爪状”改变,称为外眼角皱褶。 由于双目紧闭,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征 候。均是生前烧死的征象。 5、体重减轻,身体缩小。 6、拳斗姿势(pugilistic attitude)由于肌 肉遇热凝固收缩,而肢体屈肌较伸肌发达 ,使尸体常呈屈曲状,类似于拳击手在比 赛中的防守状态。 7、假裂创 (false split)高温使皮肤组织 中水分蒸发,干燥变脆,皮肤凝固收缩, 沿皮纹裂开,形成梭形裂口,酷似裂创, 称为假裂创。伤口较浅,多个,位于靠近 火焰部。 事故现场拳斗姿势 假裂创 拳斗姿势 正面观 下肢皮肤炭化,假裂创形成 胸壁皮肤炭化,部分肋骨骨质炭化 (二)内脏器官(二)内脏器

10、官 呼吸系统 w w 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 呼吸道粘膜烟灰、炭末沉着;呼吸道粘膜烟灰、炭末沉着; 上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充血、坏死;甚至形成上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充血、坏死;甚至形成 纤维蛋白、坏死粘膜、粘液以及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纤维蛋白、坏死粘膜、粘液以及中性粒细胞为主的 假膜。假膜。 w w 肺出血性肺水肿、肺不张,肺血管可有纤维蛋白性肺出血性肺水肿、肺不张,肺血管可有纤维蛋白性 微血栓、脂肪性栓塞。微血栓、脂肪性栓塞。 心脏和血液 w w 心肌急性缺氧性改变心肌急性缺氧性改变 w w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其他有毒气体。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其他有毒气体。

11、消化道消化道 w w 吞咽炭末、烟灰是生前烧死的证据之一吞咽炭末、烟灰是生前烧死的证据之一 w w 个体严重烧伤,尤其是生存一段时间,可出现应急性个体严重烧伤,尤其是生存一段时间,可出现应急性 溃疡。溃疡。 颅脑 w w 急性脑水肿急性脑水肿 w w 颅骨在焚烧(颅骨在焚烧(cremationcremation)过程中可出现星芒状)过程中可出现星芒状 或裂隙状改变,或裂隙状改变, w w 硬膜外热血肿(硬膜外热血肿(extradural heat hematomaextradural heat hematoma)硬)硬 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分离,同时硬膜的血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分离,同

12、时硬膜的血 管和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血液聚集在间隙内,管和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血液聚集在间隙内, 形成血肿。多呈新月形,边缘锐利,呈巧克力砖形成血肿。多呈新月形,边缘锐利,呈巧克力砖 红色,质地脆,疏松,与脑膜粘连不紧密,断面红色,质地脆,疏松,与脑膜粘连不紧密,断面 呈蜂窝状。一般体积较大,相当厚呈蜂窝状。一般体积较大,相当厚1.5cm1.5cm,常见,常见 于额部、颅顶部和颞部有时也可沿展至枕部。于额部、颅顶部和颞部有时也可沿展至枕部。 硬膜外热血 矢状面 四、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w w 现场勘查现场勘查 w w 明确死亡原因明确死亡原因 w w 鉴别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鉴别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

13、 w w 确定死亡方式确定死亡方式 w w 个体识别个体识别 (一)现场勘查(一)现场勘查 1 确保现场安全。 2 现场以意外多见 ,但首先应以刑事案 件进行勘查。 3 物证提取时,注 意减少人为污染。 (二)死亡原因(二)死亡原因 1 窒息:热呼吸道综合征,喉痉挛,机械性 窒息等。 2 中毒:一氧化碳,氢化物,其他有毒气体 中毒等。 3 烧死:疼痛、低血容量性休克,高血钾, 并发症。 4 机械性损伤致死。 (三)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三)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 w生活反应:外眼角皱褶、睫毛征、热呼吸道 综合征、吞咽烟灰、碳末等。 w炎症反应 w碳氧血红蛋白含量 死后局部皮肤炭化,死后局部皮肤炭化,

14、 炭化边缘红线炭化边缘红线 生前烧死,局部炭化,边缘生前烧死,局部炭化,边缘 水疱形成红肿水疱形成红肿 (四)死亡方式(四)死亡方式 w意外多见。 w自杀:自焚,目的性强。 w他杀,单纯利用烧死少见,多伴有其他手段 他杀后焚尸,燃烧现场多以尸体为中心。可 伴有毒药物中毒,机械性损伤,火器伤等。 其中枪弹伤可年能残留金属物,如:弹壳、 弹丸、铅丸等。 (五)个人识别(五)个人识别 w指纹提取 wDNA提取,减少污染 w骨骼,股骨,骨盆 w牙齿 w纹身即使在炭化状态也可能保持完整。 二、中 暑 死 1 1、中暑发生的条件、中暑发生的条件 (1)环境因素 (2)机体条件 (3)人为因素 2 2、中暑

15、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中暑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3 3、中暑死的形态学改变、中暑死的形态学改变 4 4、中暑死的法医学鉴定、中暑死的法医学鉴定 三、冻伤与冻死 低温所致的体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损 伤称为冻伤(frostbite)。当环境温度过低 ,个体保暖不足,人体散热量远大于产热量 ,超过了体温调节的生理限度,导致代偿失 调,严重地破坏了人身的物质代谢与生理功 能引起的死亡,称为冻死(death from cold )。冻伤或冻死多系意外事故。 1 1、冻伤的程度及面积、冻伤的程度及面积 (1)冻伤程度 度冻伤度冻伤( (红斑性冻伤红斑性冻伤) ) 度冻伤(水泡性冻伤)度冻伤(水泡性冻伤

16、) 度冻伤度冻伤( (坏死性冻伤坏死性冻伤) ) 度冻伤:坏死深达肌肉与骨骼,肢体坏死、脱度冻伤:坏死深达肌肉与骨骼,肢体坏死、脱 落落( (离断离断) )。 (2)冻伤面积 冻伤面积的计算参考烧伤面积计算方法。冻伤面积的计算参考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2 2、冻伤发生的条件、冻伤发生的条件 (1)地理及环境因素 *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 * *风速风速 * *潮湿潮湿 (2)机体因素 * *年龄年龄 * *饥饿和疲劳饥饿和疲劳 * *外伤或疾病外伤或疾病 * *酒精或药物酒精或药物 * *其他其他 3 3、低温所致的病理、低温所致的病理 生理改变及临床表生理改变及临床表 现现 (1)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3)呼吸系统 (4)泌尿系统 (5)内分泌系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