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中肌松管理.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4761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中肌松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麻醉中肌松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麻醉中肌松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麻醉中肌松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麻醉中肌松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麻醉中肌松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中肌松管理.(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肌松管理 现状和误区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李士通 肌肉运动 皮质运动区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 神经肌肉接头 骨骼肌 敏感性顺序(起效/恢复?) 眼部、面部 喉肌、颈部 上肢、下肢 腹肌、肋间肌 膈肌 当膈肌受体约18游离时出现神经肌肉传导 而胫前肌出现神经肌肉传导要29的受体游离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肌力型肌松监测仪 (MMG) 范例 A, MMG的手掌观。 拇收肌监测仪包括一块放在手掌上 的硬板,用带子将手固定在这块板 上。对拇指轻轻加压(200-300g, 也称为前负荷),与压力传感器相 连,传感器记录神经刺激引起的拇 指收缩。 B, MMG的手背观 虽然仍

2、用于研究中,但现在市场上 已经没有MMG监测仪。 力传感器 掌板刺激电极 力传感器 ( 加前负荷) 掌板 9Anesth Analg 2010;111:129 40 肌电图 (EMG)范例 不同电极可监测不同的肌肉-拇短展肌(APB)、小指 展肌(ADQ)或最常监测的拇收肌(AP)可用于记录尺神经刺激引起的EMG信号。 除了肌电极,还需要2个电极:参照电极和接地电极。 刺激电极 神经刺激装置 参照电极 接地电极 9Anesth Analg 2010;111:129 40 加速度肌动图(AMG)范例. 压电传感器通过拇指适配器固定在拇指上,该传感 器感受尺神经刺激引起的拇指运动,监测仪感受加速(

3、与肌肉收缩力成正比)。 AMG显示器上显示电流强度(显示屏上为60mA)。为了改善肌肉反应的一致性,压 电传感器被固定在拇指上,通过拇指适配器对拇指轻微加压(200-300g,前负荷) 刺激电极 热敏电阻 神经刺激 监测仪 拇指适配器(前负荷) 9Anesth Analg 2010;111:129 40 A B T1 T4 四个成串刺激TOF A、非去极化阻滞 B、去极化阻滞 1、波宽0.20.3ms,频率2Hz,串距12秒 2、衰减T4/T1:定性 定量 T4消失75,T3消失80 T2消失90,T1消失100 3、恢复T4/T10.9 Drenck et al, Anesthesiolog

4、y 1989, Pedersen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0, Kopman et al, Anesthesiology 1996, Fruergaard et al, Acta Anaesth Scand 1998 TOF监测肌松恢复效率 呼吸抑制和潜在抑制(呼吸动力和通气反 射) 呼吸道梗阻和潜在梗阻(吞咽、呛咳) 老年病人应用长效肌松药,如果TOF0.9 或 DBS3,30.9) 9Anesth Analg 2010;111:129 40 3. 抗胆碱酯酶拮抗剂使用规则 麻醉不增强肌松药作用(如全静脉注射麻醉) ,使用抗胆碱酯酶拮抗剂前TOF 计数应为2; 有增

5、强肌松药的作用时(如吸入麻醉),在使用抗 胆碱酯酶拮抗剂前TOF 计数应为4; 如果恢复到MMG (定量)提示TOF 0.90,不应 使用新斯的明,对完全恢复的患者使用新斯的 明会降低上呼吸道肌肉力和潮气量。 9Anesth Analg 2010;111:129 40 4. 临床使用拮抗药的考虑 A. 无监测仪或刺激器有自主活动时使用拮抗药 B. 神经刺激器-主观(视觉,触觉)评估 i. TOF 计数为1或没有TOF反应延缓拮抗 ii. TOF计数为2或3使用拮抗药 iii.TOF 衰减 (TOF0.40)使用拮抗药 iv. TOF 不能察觉衰减低剂量(20/kg)新斯的明 9Anesth Analg 2010;111:129 40 C. 数量化监测仪 (如 AMG, MMG, 和 EMG) i. TOF 计数为1或没有TOF反应延缓拮抗 ii. TOF计数为2或3使用拮抗药 iii.TOF0.40使用拮抗剂 iv. TOF=0.40-0.90低剂量(20/kg)新斯的明 v. TOF大于0.9不使用拮抗剂 9Anesth Analg 2010;111:129 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