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4739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眠的诊疗进展剖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书臣失眠的诊疗进展失眠的定义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神经病学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失眠的分类按病程分:u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u亚急性失眠(病程1个月,85%。1.睡眠日志睡眠日志提问表格睡前完成早晨完成睡眠记录日期今天饮用的咖啡因饮料(0=无)20min的运动就寝前活动助眠药物?酒类(注明时间)昨晚就寝时间

2、PMAM今晨起床时间PMAM昨晚上床后多长时间入睡(min)睡眠中醒来几次昨晚总睡眠时间(h)早晨醒来后自我感觉第1天星期_日期_早晨_下午_晚餐后_早晨_下午_就寝前3h内_次_h()精力充沛()精力部分恢复()疲乏第2天星期_日期_早晨_下午_晚餐后_早晨_下午_就寝前3h内_次_h()精力充沛()精力部分恢复()疲乏第3天星期_日期_早晨_下午_晚餐后_早晨_下午_就寝前3h内_次_h()精力充沛()精力部分恢复()疲乏第4天星期_日期_早晨_下午_晚餐后_早晨_下午_就寝前3h内_次_h()精力充沛()精力部分恢复()疲乏多导睡眠监测多不用于对失眠患者的常规评价。如怀疑患者有睡眠呼吸暂

3、停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性疾病或者异态睡眠,进行PSG检查会有所帮助。2003AASM实践参数对PSG在失眠中的作用进行了说明“当(失眠)初次诊断不明确、治疗失败(无论行为因素影响还是药物作用),或者伴发暴力或攻击行为的突然觉醒时,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指南)”。失眠患者的典型PSG发现包括睡眠潜伏时间延长(30min)、TST(总睡眠时间)减少、WASO(开始入睡后再清醒时间)增加和睡眠效率(TST100TBT)下降。还能够观察到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潜伏时间延长、觉醒指数增高、N1期睡眠增加、N3期睡眠减少。矛盾性失眠的患者,客观睡眠异常明显不如患者报告的情况那样严重。这样的患者常

4、诉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睡眠,可是随后的PSG提示TST仅有轻度或中度的下降。在一些心理生理性失眠的患者中。可以见到“逆首夜效应”,他们在睡眠中心的睡眠质量要好于在家里的情况。在完成PSG检查后,让所有的患者完成问卷调查评价主观睡眠情况(包括TST、睡眠潜伏时间和睡眠质量)非常重要。2.多导睡眠监测3.体动仪客观体积小,佩戴方便不受实验室空间制约真实反映平日自由活动长时间记录(24h-30天)感光性防水性事件标记功能多参数计算可扩展性近年针对体动仪和PSG的文章数量体动仪的发展应用始于1970s第一代体动仪:单轴加速体动仪探测某阈值范围内的活动,对小幅度活动不敏感。体动仪的发展三轴体动记录轻便、防

5、水、感光、事件标记可置于腕、踝、躯干等可存贮数周的数据,无线传输佩戴感应可显示超过24h的连续体动图数据:1.可反映醒-睡模式,估算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清醒次数、睡眠效率2.评估生物节律3.提供生理活动参数,如活动计数、向量幅度、能量消耗、计步、活动强度水平、代谢当量等数据分析体动议在睡眠医学中的作用辅助测定正常健康成人和某些特殊人群的睡眠模式避免首夜效应配合使用睡眠日志和或照护者观察睡眠卫生不良注意:不同仪器、不同数据采集标准、不同判读公式对同一活动的监测结果可有差别。科研中应对采用的算法予以说明。临床和科研一定要有睡眠医生判读和报告。广安门医院(南区)睡眠监测对照人体在睡眠期间的活动主

6、要受自主神经支配,不同睡眠阶段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拮抗变化规律不同,而心率又是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调控比较明显的生理信号,因此心率必然能反映睡眠状态的变化。Thomas等提出了一种测量睡眠中HRV的新方法心肺耦合算法(CPC)。研究结果显示,ECG与EDR在高频区域的强相关对NREM期间的正常呼吸和稳定睡眠阶段,在低频区域的强相关对应反复发生的睡眠呼吸事件。仪器规格o直径:5.2cmo高度:1.5cmo重量:22g美国专利:US8103483US8280501美国FDA医疗认证:K070855、K112573CPC技术相关医学论文已发表几十篇,其中十余篇发表在睡眠医学顶级学术期刊Sleep和S

7、leepMedicine4.心肺耦合(CPC)睡眠检测技术实际案例验证CPC睡眠检测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在美国由两万多个案例取证所得在台湾也有实际使用案例2012-2013年,台大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用CPC对700人进行了睡眠筛查,发现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有50例,转诊到台大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做PSG检查,最后确诊45例。CPC睡眠质量测评系统的优势可有效效检测睡眠品质体积小,无导线针对呼吸暂停症,能区分中枢型与阻塞性病例黄某,女,45岁主诉:自述20年近乎没睡过觉,睡着和醒着差不多,发生的事情全知道。矛盾性失眠症2005年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法(TheInternatipnalClass

8、ificationgofSleepDisorders-2ICSD-2)提出了失眠症的一种亚型矛盾性失眠症,又称为睡眠知觉障碍、主观性失眠症、假性失眠症等。基本特征:患者主诉患有严重失眠,但缺乏睡眠紊乱的客观证据,日间功能受损状况与患者所述的睡眠缺失程度不成比例.矛盾性失眠症的流行病学矛盾性失眠症在人群中流行病学资料不详国外有报道该病在失眠症患者中发病率少于5%最近一项多中心的研究显示在216例原发性或继发性失眠患者中有6.6%是矛盾性失眠。矛盾性失眠症患者中性别差异不详有学者认为在女性中发病率高在青年和中年人中多见少见于儿童和少年。患者多于青年或中年时期起病持续数月、数年不等症状大多不会有明显

9、变化但有些患者的客观睡眠模式可逐渐恶化也有学者认为矛盾性失眠症是生理心理性失眠的前期临床表现抑郁性格、神经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的人群易于罹患矛盾性失眠症。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Th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DiagnosticandCodingManualS.2ndEd.Westchester2005.矛盾性失眠诊断标准患者的症状符合失眠标准;失眠病程至少个月;符合下列1条或多条标准a.很长时间在多数夜晚很少或没有睡眠,罕有夜晚能够拥有相对正常的睡眠b.一周或数周睡眠日记可以发现,患者

10、平均睡眠时间明显低于与已发表的考虑年龄因素形响的正常值。患者在每周指定观察的几晚经常没有睡眠,可是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没有睡眠的夜晚之后却不需要小睡c.患者的PSG等客观结果与睡眠主诉或睡眠日记等主观睡联评估结果始终不相符至少存在下列1项:a.在大多数夜晚,患者彻夜不断地或基本不断地注意环境刺激b.患者述说其在大多数情况下,整夜都保持侧卧的体位,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或默想患者诉说的日间功能损害表现与其他类型失眠患者基本一致。如果存在如患者所述的极度睡眠剥夺,那么其日间功能损害程度远没有预期严重。患者没有诉说白天会突然出理强烈困意需要睡眠、定向力障碍或者因为警觉性或警惕性显著下降导致事故,甚至患者诉说

11、在随后的夜晚仍没有睡眠睡暇紊乱不能用另一种睡眠疾病、内科或神经科疾病、心理疾病、药物,或者某些物质滥用更好地解释矛盾性失眠症的鉴别诊断1.适应性失眠症(急性失眠症)适应性失眠症继发于紧张性刺激后时间较短通常几天到几周病程短于3个月PSG监测睡眠效率降低微觉醒和觉醒次数增多刺激因素消除后睡眠恢复正常矛盾性失眠症病程较长至少持续1个月环境刺激因素消除后仍不能缓解PSG监测与无睡眠障碍主诉的正常人在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并无明显不同。2.心理生理性失眠症心理生理性失眠症生理觉醒程度高患者多存在情绪异常心理学测试问卷或量表提示患者抑郁或者焦虑症状明显日间功能下降PSG监测睡眠效率降低睡眠结构

12、改变明显缺乏有效治疗容易导致抑郁症或需要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物矛盾性失眠症患者心理学测试问卷或量表结果与PSG监测无明显异常日间功能损伤不明显。3.特发性失眠症特发性失眠症在儿童期发病终身患病无缓解阶段疾病、精神因素和药物可以加重患者病情PSG监测睡眠效率降低矛盾性失眠症多于青中年起病症状大多改变不明显少数可以恶化PSG监测无明显异常。4.精神疾病继发性失眠本病特征是失眠由精神疾病所致失眠是基础性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二者有着共同的病程和消长规律心理问卷和量表测试多存在明显异常同时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如抑郁症等矛盾性失眠症的心理问卷和量表测试大多正常或轻度异常。矛盾性失眠的治疗推荐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

13、CBTI),药物治疗,或者同时采用两种方法矛盾性失眠的治疗关于矛盾性失眠症的治疗方法报道较少,还没有系统的治疗指南。目前多应用镇静催眠药物进行治疗,但尚无定论。等认为矛盾性失眠症不仅是一种睡眠紊乱性疾病,而且是一种心理疾病,应用苯二氮艹类药物基础上合并应用奥氮平成功的治愈一例患者。等编写的睡眠医学原理与实践中指出,在失眠患者和正常人中研究认为三唑仑和唑吡坦能够改善某些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知觉,对正常人的睡眠知觉无明显影响,提示这两种药物可能对矛盾性失眠症患者治疗有效。等认为矛盾性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状态的认知错误,他们的心理特征对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因此认知心理疗法是矛盾性失眠症首选疗法,它是通过让患

14、者认识到对睡眠状态的歪曲认知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的一类治疗方法通过让患者了解的监测结果,引导患者倾诉自我感觉,成功治愈一名严重的矛盾性失眠症患者。此外,和训练矛盾性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状态的认知,训练后患者对主观认知心理疗法也可以结合其他疗法,包括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放松治疗、针灸治疗等。报道一例严重的矛盾性失眠症患者经安眠药及抗抑郁治疗失败后经过次电休克治疗成功。失眠的干预方式a.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宜早期治疗。b.对于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当辅助以心理行为治疗,即使是那些已经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的失眠患者亦是如此。c.针对失眠的

15、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d.针对不同人群,也可采用相应的治疗,如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音乐疗法、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e.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的历史悠久,本人倡导失眠患者与医生的互动治疗。f.应强调睡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失眠的心理行为治疗1.睡眠卫生教育:(1)睡前数小时(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咖啡、浓茶或吸烟等)(2)睡前不要饮酒,酒精可干扰睡眠(3)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应避免剧烈运动(4)睡前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5)睡前至少1h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6)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光线及温度适宜(7)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2.松弛疗法3.刺激控制疗法4.睡眠限制疗法5.认知行为治疗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的组合治疗方式:首选CBTI和非苯二氮卓类(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组合治疗,如果短期控制症状则逐步减停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否则将非苯二氮卓类改为间断用药,治疗全程保持CBTI干预。失眠的综合于预传统中医学治疗失眠在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中医治疗失眠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作为指导思想,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宏观地去看待疾病,认为邪扰心神和心神失养是导致失眠的病理机制。除了中药内服外还有针灸、推拿、中药外治等方法。失眠的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BZRA)褪黑素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