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594734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版六上23《学与问》课件(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学与问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当 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 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 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 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 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 学习,结果几年下来,他却一无所获;老大得 到了有“问”字的半块,于是遇到问题就问别人 ,结果别人最后都很烦他,几年下来,他也一 无所获。同学们,你认为兄弟俩一无所获的原 因是什么? 23、学与问 v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 v学与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 学与问这篇课文。 v、自学课文。 v()借助拼音读

2、准字音,读顺句子。 v()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 意思。 xi shn ku f xing 懈 沈 括 辅 翔 不懈 姓沈 概括 辅助 翱翔 松懈 沈阳 括号 辅导 飞翔 生字词 知识殿堂 金钥匙 铺路石 缠着 无影无踪 科学奥秘 不懈探求 稀奇古怪 五彩缤纷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随时随地 能者为师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相辅相成 强健有力 翱翔 芳菲 din shi p chn o xi shn f o xing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近义词:五颜六色)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 ,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 化快而多。 相辅相成 : 互相补

3、充,互相配合 。 字词释义 学与问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文体: 议论文 中心论点:勤学好问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v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由论点、论据、论证 三部分组成,即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 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 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因 此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议论文的语言是以议论为主,而记叙、说 明、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议论 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 达要求准确、鲜明。 v、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 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1、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 也是问来的。” 文

4、章层次 : 2、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3、解决问题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 4、列举沈括的故事,说明要善于把勤学 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5、总结,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 的习惯。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v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 ?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先提出观点:( ) 再通过 ( ) 来证明观点。 最后得出结论 :( )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哥白尼小时候和沈括小时候的 两个事例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 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 求得真知。 阅读课文,分析问题: 1、课文围绕“ ”这一中 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 诉

5、我们“ ”的重要性,教育我们 要从小养成 的习惯。 勤学好问 问 勤学好问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勤学好问”请 在第1、5自然段中找出与这一论点一 致的文章的中心句,用“”画下来。 第一段: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第五段: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 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 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v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 v知识就是指有( ),知识是学 来的,也是( )。“问”常常是 ( ),是( )。 v 人们常把 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 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 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 之门

6、的铺路石。 问的重要意义。 v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 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 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 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 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 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v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 白尼吗?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 v(勤学好问;爱提问题; v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v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 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 继续走近哥白尼。 v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 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v(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 ;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 v用一个词来概括就

7、是好问 v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 尼好奇、好问的?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 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 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 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 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 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 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 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不懈探求 缠着 列举内容的省略 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 v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 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 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 朗的夜空有那么多

8、星星,为什么到了白 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 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 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 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v不懈探求:对于问题,真理的探索求知 永不疲倦。 v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 般。 v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 哥白尼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天 文学家、日心说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经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 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在西方统治达一千多年的 地心说。日心说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才为人们所接受,这是 天文学上一

9、次伟大的革命,不仅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 ,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支柱。“从 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 踏步前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哥白尼著有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1543年出版 。 从哥白尼的故事,领悟到什么? 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出问题。 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 的成就呢? 勤学好问 v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 问的例子吗 ? v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 力; v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 机 v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 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 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v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

10、通过 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 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 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 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 例子,我们再继续学习第四段。 沈括1031-1095,字存 中,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杭州 钱塘人。沈括的科学贡献遍及天 文 数学 物理 地质 气象 生物 医学等领域。著有梦 溪笔谈,本书全面总结了宋朝 以前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 上享有极高声誉。英国科学家李 约瑟评价沈括为“中国科学史上 的坐标”。1979年7月1日为了纪 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将该台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 2070命名为沈括。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文学家

11、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仁宗嘉祐八年(1063)进士。曾任扬州司 理参军、提举司天监、翰林学士、权 三司使、知延州、龙图阁学士等职, 参与王安石变法。晚年隐居润州梦溪 园(今江苏镇江东)。平生博学善文 。所著梦溪笔谈不仅是中国科学 史上的一分极其珍贵的遗产,也是一 部重要的笔记文学著作。 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 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 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 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 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 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 达到的辉煌成就。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 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

12、 v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 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 ,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v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 段,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 呢? v沈括是个(勤学好问;留心 观察;爱动脑筋) 的人。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 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 ,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 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 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 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 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 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 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

13、多,才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v“仍然”这个词说明什么? v“仍然”这个词说明什么? v答:说明沈括时时挂念着这个问题,从 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和探求,所以来到深 山的寺庙里才能有所发现,明白诗中的 道理。 v这个事例说明“善于把 ( 勤学好 问)和 (观察思考) 结合起来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读第四段,完成练习 v(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v(2),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 思. v(3),(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 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 但是 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 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思考:

14、沈括小时侯对什么产生 了疑问?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 呢?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产生疑问 请教好学 放在心上 亲临现场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 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 起来。 v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 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 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 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又该怎 么做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 然段. v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哪几个词最能 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v(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v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 么,有了问题,我们该

15、怎么做? v自由读3自然段。思考上面的问题 。 v(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v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 是什么意思吗? v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 的句子。 为师能者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 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 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 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 请教。 v理解:什么叫“能者”? v理解:什么叫“能者”? v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 v什么叫“能者为师” ? v什么叫“能者为师” ? v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 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 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v三人行,必有我师. v不耻下问. v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 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v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 学是耻辱. 学无涯而问不止, 问无休而学有成。 v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 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 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v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 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 问的习惯, 下面我们齐读课文最 后一段。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 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 ,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 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 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