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

上传人:n**** 文档编号:11594640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章)(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 创新创业选修课程 柯达破产事件 2012年1月19号有家百 年老店宣布破产了, 而且是家享誉世界一 百二十余年,年营业 收入最高时超过200亿 美元的著名企业。她 就是柯达公司- 在影像成像、医疗、 和无损检测产品等诸 多领域全球排名领先 ,尤其在影像成像领 域积累了110多年的经 验的百年老店。 柯达 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 伊士曼创建于1880年, 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州罗 切斯特市。至今有130多 年的历史。 主要经营影像产品,是 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 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 应商。 强大的柯达 10几年前,靠一盒盒胶卷,柯达全球营业额一度 高达128亿美元,员工总

2、数约7万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 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 ,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 ; 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 的相机市场份额 柯达有关介绍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 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 利和其它欧洲国家。 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 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

3、字相机。 为何破产 2003年,因为胶卷销售开始萎 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当年销 售利润就从2000年的143亿美元 锐减至41.8亿美元,跌幅达71% 。 而自2005年以来,柯达仅有一年盈利,其他年份 全部亏损。为节约经营成本,柯达自2004年以来 累计裁员约20%,全球员工数从1998年的8.6万人 减至2010年年底时的不足2万人。2003年随有过政 策改革,但现在看来晚了。 破产原因分析 首先,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而对于数 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反应迟钝。通俗点说就 是“跟不上时代。” 其次,管理层作风偏于保守,满足于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 份额和垄断地位,缺乏对市

4、场的前瞻性分析,不能市场化 ,导致产品更新缓慢。政策犹豫不决,没有及时调整公司 经营重心和部门结构,产品转型不坚决,柯达错失了发展 良机。通俗点说就是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 事实上呢!跟不上时代是假,主要 是太固执于传统市场 表面上看是。柯达得以成就霸主地位的是胶片业,而从 2000年以后,互联网促进数字技术大发展,传统的胶片摄 影逐渐被数字摄影取代,因此以胶片立足的摄影技术及其 公司必然失去基础。 事实上,1975年,柯达的工程师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 码相机。但是是无胶卷摄影,管理层告诉他,“这个很漂 亮,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为什么柯达管理层无视未来市场的可能,抛弃甚至隐藏了 这一重

5、大发明?原因胶片技术已经带给柯达巨大利润,而 且展望未来,柯达公司还可以继续安享更加丰厚的现金收 益(确实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胶片业务还给柯达带来巨 利),如果继续研发和推广数码成像技术,那么柯达公司 之前的技术基础会轰然倒塌,数十年来赢利的商业模式和 市场链条可能终结。隐藏这一发明主要是固执于传统市 场。 其他相关的例子 柯达是没有做好而倒下的一个,而谷歌和苹果公 司则是这些年做得好而成为新的巨人的。摩托罗 拉和诺基亚虽很早就掌握了触摸屏技术,但是因 不肯放弃传统市场而忽视了搭建桥梁进行市场化 ,最终输给了苹果公司。 在我国,也有这方面的例子。1993年,安徽人研 制出了世界第一台VCD机

6、“万燕”,但是开发者忽视 了专利、广告等所有搭建市场化的因素,导致以 自己倒下的代价替别人做了嫁衣,成就了其他公 司。所以,柯达公司的悲惨结局,值得一切创新 型企业,尤其是拥有创新性产品的传统企业重 视。 启示:创新世界里,不进则退,慢进也退。 12 第一章 创新与创新能力 广东科技学院创新创业选修课程 案例: 有一天,山洪暴发,一棵大树被洪水从山上冲到了山下。甲、乙二 人同时发现了它,于是二人商量如何分树。 甲很想得到这棵树,但也不能说得太明白,他怕引起乙的不满,便 很委婉地对乙说:“树是我们两个同时发现 的,你说吧,你说怎么分 就怎么分!我家最近要盖新房,分完树我还得回家准备材料去!” 乙

7、听了甲的话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仔细地看了看那棵树,很大 方地对甲说:“你家盖房子需要木料,我要木料也没什么用。这样吧, 树根归我,我回去当柴烧,其余的都归你!” 甲听了乙的话非常高兴,他也很佩服乙的大度。讲好了分树的办法 ,两个人便各自找来家人帮忙,把树按乙说的办法分开了。甲高高兴兴 地把树干运回了家,乙也在家人的帮助下把树根抬了回去。 其实,甲的家里根本不准备盖新房,只是为了得到那棵树才这样讲 的。第二天他就把树卖给了一个准备盖房的人,得了2000元钱。乙的家 人听说了,都埋怨乙。乙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过了一段时间,乙用那个树根做的大型根雕卖了10万元。甲听到这 个消息后,气得够呛,但

8、也没有什么办法。其实,即使当时把树根给了 甲,他也只能把它劈了当柴烧。因为和乙相比,甲缺乏一种关键的能力 ,那就是创新能力。 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12个月”。 离开了创新 微软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也许一年后就不复存在了 一、什么是“创新”? “创新”一词在汉语中早已有之。 在词源中 “创”字有疮、伤、损的意思,其共同含义是“ 破坏”; 对“新”的解释是,“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新华字典中对“创新”的解释是“抛弃旧 的、创立新的”,即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出独特 的、新颖的且富有成效的见解与思维。 综合起来,创新的意思应该是破旧立新、推陈出 新、“首创新事物”。 1.创新概念

9、的经济学解释 创新”一词源于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 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所写的一本书经济发展理论,在 这本书中,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 新”的概念。 熊彼特首先提出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他 提出的创新是指采用发明的手段,并使用 发明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 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 想、方法以及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它 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约瑟夫.熊彼特 (1983-1950) 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者提高产品的质量 采用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过程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及新

10、的供给来源 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熊彼特创新的五个方面内容: 可归纳为三类: 一是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的开发、老产品的改造、新生产方式的采 用、新供给来源的获得以及新原材料的利用 二是市场创新。包括扩大原有市场的份额及开拓新的市场 三是组织创新。包括变革原有组织形式及建立新的经营组织 发展出两个独立的分支: 一是技术创新理论,主要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为研究对象; 二是组织创新理论,主要以组织变革和组织形成为研究对象 2.创新概念的管理学解释 从管理的角度,组织创新作为技术创新的平台,推动技术创 新成为企业永续发展的根基,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企 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创新的管理学解释强调了“

11、过程”与“产出”,是指从新思 想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直至首次商业化的 全过程,是发明、发展和商业化的聚合,在这一复杂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短缺,都不能形成最终的市场价值,任何 一个环节的低效连接,都会导致创新的滞后。 本课程所采用的现代定义: 创新是人类是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 ,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成功付诸实施并获得更高效益 的运作过程。 换句话说,创新就是人们能动进行创造并最终获得更高 效益的一个综合过程。 3.创新贯穿于人类历史 (1)人类对火的利用 我国古代文字记载的“钻木取 火”。说明在“北京人”时期 (大约5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 期),已经能使用和

12、控制火了 。 古文献礼含文嘉记载:“ 燧人氏始钻取火,炮生为熟, 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 “北京人”用火 3.创新贯穿于人类历史 (2)人类对工具的制作与使用 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已懂得用岩石制作石器,用它作 为武器或原始的生产工具。 “北京人”用石器作为工具 早期石器较粗大,以砍砸 器具为主;中期石器形状 变小,尖刃器发展迅速; 晚期石器更趋小型化,出 现了石锥。 3.创新贯穿于人类历史 (3)现代社会中技术创新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龙 头”。 蒸汽机的出现工业机械化 轮船、火车的出现提高运 输能力 内燃机汽车工业和航空工 业的大发展 计算机问世数字化、

13、信息 化时代 启示: 持续有效的创新活动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地区、城 市、企业)形成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创新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地区、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基础 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一个人(或群体)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 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 新的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也可以说,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人(或群体)通过创新活 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成果的能力,是一个人在创新活动 中所具有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种能力的总 和。 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多个方面: 创新意识 创新基础 创新智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 ) 创新方法 创新

14、环境 创新能力的定义强调的是: 1.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任何人的创新、创造、 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人类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人类社会的发 展就是通过不断的继承、批判、发展和创新实现的。 2.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于创新中要有强烈的创新动机、 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品格。 3.创造性地提出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特性 (一)创新能力是时时处处皆有的能力 1.创新能力人人皆有普遍性。 要克服的常见误区: (1)生理残疾无法创新。 (2)智商不高,难以创新。 (3)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创新。 (4)年龄偏大,难以创新。 (5)外行,不可能创新。 案例: 爱迪生的用才之道 大发明

15、家爱迪生曾招聘到一个助手。这是从1000多名优秀的大学 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一个数学奇才。报到的第一天,爱迪生让他测算 一下灯泡的体积。这位数学奇才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采用大量的数 学公式进行推导。当他把一本写满了的数学草稿交给爱迪生时,爱迪 生只看了一下结果。就说:“你算对了,真了不起。”助手问:“你 如何知道是正确的?”爱迪生说“我也计算过,所以我知道你的推算 是正确的。”助手又问,“你用了多长时间,怎样计算的?”爱迪生 说;“我用了3分钟。”助手惊咤不已地说:“这不可能,我用了72 个小时,4320分钟,而你只用了3分钟?”爱迪生说:“我的算法很 简单,我把一个杯子装满了水,然后把灯泡全按

16、下去,把流出来的水 用量杯一量就知道它的体积了。或者,把灯泡的螺口拧开,装满了水 ,然后再倒入量杯,也就知道它的体积了。” 启示:创新往往是简单的,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和复杂。 关键是人的思维方式,要用创新的思维突破常规思维。 2.创新能力时时皆有突然性。 美国创意顾问集团主席查理斯.奇克 汤姆森做了一个权威的测试,位居前10的 最佳创意时间是: (1)坐在马桶上 (2)洗澡或刮胡子的时候 (3)上下班坐公共汽车的时候 (4)快睡着或刚睡醒时 (5)参加无聊会议时 (6)休闲阅读时 (7)进行体育锻炼时 (8)半夜醒来时 (9)上教堂听布道时 (10)从事体力劳动时 3.创新处处皆有 创新表现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它涵盖了社会所有的 职业,所有的方方面面,无一例外。 一个人只要有心创新,那么创新的机会处处都有,它对 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人人、事事、处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