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与“知识”的关系.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43152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与“知识”的关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活动”与“知识”的关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活动”与“知识”的关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与“知识”的关系.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L UMNS 1 专栏 “ 活动“ 与 “ 知识 的关系 如果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习如 何完成一项活动, 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让学 生做这项活动。“ 做” 既是教学内容, 也是教 学方法。 讲授法与活动法,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但是不 管是讲授法, 还是活动法, 都有一个基本的标准, 就 是 要让学生 学到知识 。在使用讲授 法 的时 候, 教 师 讲授 的内容就是 知识 , 因此讲授与知识的关系 , 相对 比较简 单、 明确 。在使用活动法 的时候 , 教师 并不 直 接讲授 知识 , 而是通过设计一个活动 , 让学生在活动 中掌握 知识。有一个 问题非常 关键, 就 是活动与

2、知 识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不搞清楚, 常常 会落入 “ 为活动而活动”的陷阱。在课堂里, 搞活动 的 目的是为 了学 习知识, 知识学 习是 活动的教 学指 向。如果让 学生搞 了很多活动 , 但 该学的知识没 有 学到, 这个活动就没有价值 。 活动本身即学习内容 如 果这 堂课 的教 学 目标就 是让 学生 学 习如 何 完成一 项活动 , 最好 的办法就是直接 让学生做 这项 活动。“ 做”既是教学内容, 也是教学方法。从知 识的角度来说, 教学内容就是掌握这项活动的程序 性知 识, 即 “ 如 何做 的知识 ” , 教学 方法就 是把这 项 活动做 一遍, 做 出来 , 完成这

3、 项活动 。例 如, 我们 在 R i v e r H i l 1高中听到的一堂音乐课, 教学内容是创 作, 学生用录音笔在学校录下一段声音, 然后借助电 脑的创作软件, 创作一节以学校生活为主题, 并利用 在学校录下来的这段声音为素材的曲子。在另一间 美 术教室里 , 教学 内容则是 制作这 些音乐碟片 的封 4R 作者系 上海市洋泾 中学 校长 套 , 学生在 电脑上设计 出封套 , 并保存下来。 一 般来说 ,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 本身不会很复杂。另外, 学生要学习的这个知识, 将 以隐性知 识的形态存 在于学 生的头脑里 , 并不 以显 性知识的形态呈现于外。因此 ,

4、教学过程表 现为“ 活 动一番” , 活动过 了即可 。 活动本身蕴涵知识 与第一种情形不 同, 这种情形下活动本身并不要 求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但是学生在活动中会得到一 些体验, 教师将这些体验加以概括、 提炼、 加工, 从而 生成知识。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学生, 而是从学生的 某个体验中现场生成, 这是课堂教学中活动与知识最 常见、 教学效果也最好的一种情形。我在 H e r e f o r d 中学听了一堂数学课 , 知识点是概率, 教师将学生分 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转盘, 分为红蓝黄三 个 区域, 转盘上的指针可 以转动 , 一个学生反复快速 拨动指针, 一个学生则如实记录指

5、针所停留的区域, 然后 小组讨论后 以数学语 言描述指针停 留在不 同区 域的几率。我在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问题的解决者 ( 本刊 2 0 1 2 年第 1 期) 讲述的 T o w s o n高中 “ 不 同类型 政府的优势和劣势” 这堂课中,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 “ 搭纸塔 ” 活动。第 一个课例 的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概 率这个概念, “ 转盘活动” 为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提供了 一 种经验;第二个课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分辨出不同 类型的政府及各自的特点, “ 搭纸塔活动” 让学生亲身 经历 了一回 “ 民主政府”“ 专制政府 ” 和 “ 无政府主义 政府 ” 的领导。这两个课例的教学 目的都在于让

6、学生 学习具体的知识, 其教学过程都是现场生成学生的经 验, 然后将经验转化为知识表达。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 知识生成于学生 的经验 ”“ 经验来源于活动” , 即 “ 活 动一经验 一知识” 逐层递进 。 在 这种情 形中, 活动 与知识 的关系是一种 内蕴 关系 , 即知识内蕴在活动之中。在活动与知识之间, 有一个必经的环节 , 即经验 , 活动的直接 目的是让学 生获得这个经验。这两堂课, 教学的最后 目标都在 于知识的获得, 但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经过他们前 面的某种体验才有效, 也才可能实现。 正因为这种情形下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是一种内 蕴关系, 所以这种活动法教学最为有效, 从活动到知

7、 识 的衔接最为顺畅 , 因为有 亲身体验这一环节, 知识 的学习过程在学生心灵 中留下 的心理痕迹也最为深 刻。更为重要的是, 因为有 了体验这一环节, 学生在 这 个学 习过程 中获 得 的不仅 仅是 知识, 还有与这 个 体 验过程 相伴 随的各种情 感、 意志体验 。这部 分经 验的东西, 即使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加以知识化, 也会 一 并沉 淀在 学生的心灵中 。 活动为知识学习搭台阶 与 “ 活动本身蕴涵知识 ” 相 比, 这种情形下, 活动 与 知识之 间并没有 必然 的联系, 知 识存在 于活动 之 外。教学目的在于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 但如果学生 一 时 瞳不 了, 掌握不 了,

8、 那就需要搭个台阶。搭台阶有 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灌输知识。因为学生一时懂不 了、 掌握不 了的知识, 肯定是 由于这个知识点太难 , 那 就先给个比较容 易的知识台阶, 再 去摘取那个难点知 识。第二种方法是先策划一个活动, 这个活动会产生 一 个成 果, 这个成果能帮学生攀 上一级 台阶, 学生 在 这个台阶上就可 以摘到难的知识 。因此从活动入手 , 然后利用这个活动的成果来帮学生攀台阶, 比让学生 直接去学习一个知识点, 学起来要容易得多。这里的 关键是任何 活动都会有一个活动成 果, 在教学 中, 学 生的这个活动成果是可 以利用的。 在 P a r k v i l l e中学,

9、我们 听 了一堂 自然科 学课 , 该堂课 的主题是分离混合物 。上课伊始, 每个小组得 到三个小包 , 里面分别装着沙粒 、 食糖和铁屑 。教 师 要求学生将这三样东西混合起来, 然后提出这节课的 学 习任 务: 想 办法将刚刚混合 起来 的三样 东西分 离 出来。在学生开始讨论以后 , 教师又给每个人分发几 张纸, 上面 的 内容是关于沙粒、 食糖 和铁屑 的性质之 类的说明。学生拿到这张纸后, 开始认真阅读, 并在 纸上做标记。仅仅 3 O 分钟不到的时间, 每个小组都 顺利地将沙粒、 食糖和铁屑分离了出来。然后教师再 发给每个人一张纸, 要求学生 写下整个过程和对应 的 几 个环节,

10、并写下 自己对沙粒、 食糖 和铁 屑的一些认 识 。这 堂课, 学生要 学的就是沙粒、 食糖 和铁屑 的物 理化学性质 , 但这个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有点难度 。于 是教师安排了一个 “ 分离混合物”的活动。这个活 动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利用金属的磁性将铁屑分离出 来; 第二个环节是用水融化食糖从而将沙粒分离; 最 后用烘干机烘干沙粒, 对糖水加热挥发获得食糖。在 此过程中, 学生分别获得了“ 金属有磁性, 可被磁性物 八 课堂 中的活动, 目 的是 让 学 生 学 到 知 识。 不 同 的活 动 与要 学 的知 识 有 不同的关系, 不 同 的关 系 有 不 同 的具体操作 要领。 因此, 弄清楚活

11、动 与 知 识 的关 系 至 关重要。 厂 、 G B AL e d u c a t i o n 质吸附 ”“ 食糖溶于水”“ 水加热可挥发 ” 等知识 。在 学生完成这个分离混合物的活动后, 理解这些知识就 很容易了, 而且记得也更牢 。 在这个教学过程 中, 有一个环节看上去很随意 , 其实非常重要, 这就是教学过程最后让学生对应这 个 活动 的几 个环 节 , 写 下对铁 屑 、 沙 粒和 食糖 的认 识。这就是运用 “ 活动成果” 来向知识延伸。 活动作为一种增加学习兴趣的方法 第 三 种情 形 中, 活动 与知 识没 有 必然 的联 系 , 用别的活动也可以作台阶达到掌握知识的 目的

12、, 但 活动本 身对知识 学习来说不可 或缺。没有 “ 分离沙 粒、 食糖和铁屑” 的活动, 就没有对“ 沙粒、 食糖和铁 屑 的物理 化学 性质 的知识 ”的掌握 。也就 是说 , 两 者之 间的关系不 是必然 的, 但却环环相 扣, 而且这种 关系还 是 内在 的 。第 四种情形 , 活动 与知识 之间没 有内在的关系, 活动只是作为增加学习兴趣的手段, 没有这个活动也仍可以学习, 只是学生学习兴趣会 小一些 。我在 小组学 习的利与弊 ( 本刊 2 0 1 2年 第 2期)一文中提到的P a r k v i l l e中学的一节 自然 科学课, 内容其实就是测试土壤的某种性质, 但教 师

13、却大 讲近期 当地发 生的一起刑 事案件 , 最后将 问 题集 中到如 果从现场 收集到 的土壤是 A种 性质 , 则 犯罪嫌疑人是某人; 如果是B种性质, 则是另一人。 现在教师取到 了现场 的土壤 , 同学们开始做测试 吧。 也不知 教师发给 学生 的那撮土是 不是真有 来历 , 反 正 同学 们当真 了, 兴趣 大增 , 态度 极严肃 , 因为 这关 系到破 案 。在 H e r e f o r d中学我们 听 的那 堂数 学课 上有一个环节是复 习四则混合运算 , 也就是做 习题 。 这个对美国学生来说当然有点枯燥, 教师为了吸引 学生, 设计的活动叫“ 最喜欢的运动队名单” 。先在 一 张纸 上填写最 喜欢 的运 动员 的名字和球 衣号码 , 然后根据学生 的爱好和 比赛要求将 不同的运 动员进 行组合 , 相应将 这些运 动员球衣 的号码 按不 同组合 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 并求 出一个值 , 不同的值 对应不 同的比赛结果。四则混合运算确实是比较枯燥, 但 这样一来, 学生们就算得不亦乐乎了。 课 堂中 的活 动, 目的是让 学生学 到知识 。不 同 的活动 与要学 的知识有 不同 的关 系, 不 同的关 系有 不 同的具体操作 要领 。因此, 弄清楚 活动与 知识 的 关系至关重要 。 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