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94267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四年级《扁鹊治病》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治病教学设计陈江小学 何缅茹教材分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二则。本单元以“故事长廊”为主题展开。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蔡”等4个生字,会写“扁”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

2、摩人物的心情。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一 成语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一起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人扁鹊(板书“扁鹊”二字)。请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出示的这几个成语,猜一猜扁鹊的身份。(课件出示:救死扶伤 药到病除 妙手回春 对症下药 起死回生 杏林春满 )是的,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这里要提醒大家,扁鹊并不是他的真名,他叫秦越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他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

3、要学习的寓言扁鹊治病(补充板书“治病”,齐读课题)。二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41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要留意跟你读的不一样的地方,并做上记号。1. 理睬、骨髓(两个三声的字组成词语,第一个字发生音变,读第二声)。2. 儿化音:一会儿3. 读准这些字的后鼻音:名、病、兴、经、请三 整体感知师: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生:扁鹊和蔡桓公(板书:扁鹊、蔡桓公)。师:课题虽然叫扁鹊治病,但是扁鹊并没有开药,更没有把蔡桓公的病治好。其实,这篇文章,以古文的方式,选入中学课本,题目就叫扁鹊见蔡桓公。我觉得,这个题目更恰当一些。在这个故事中,扁鹊拜见蔡桓公,一共见了几次?生:

4、四次。师:准确地说,应该是见了三次。最后一次,远远地躲开了。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扁鹊拜见蔡桓公,发现蔡桓公病情如何?用“ ”画出来;扁鹊告诉蔡桓公,蔡桓公的态度怎样?用“”画出来。读完后,想一想,尝试完成这张表格:出示:次数扁鹊的诊断蔡桓公的态度1病( )不( )2病( )不( )3病( )不( )4病( )不(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勾画得很认真,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谁先来说?生:第一次拜见蔡桓公,扁鹊的诊断是皮肤上有点小病,蔡桓公不相信他的话。师:皮肤上有点小病,我们概括为:病在生:皮肤。师:蔡桓公的态度是生:不相信。不信。师:第二次

5、呢?生:我认为是病在皮肉,蔡桓公的态度是不理睬。师:“病在皮肉”不如换成“病入皮肉”,“理”和“睬”的意思一样,建议把“不理睬”换成“不理”或“不睬”更简练。生:第三次,扁鹊的诊断是病到肠胃,桓公的态度是不高兴。师:“不高兴”,可以换成两个字生:不爽、不悦、不快、不乐。师:我们就用“不悦”吧。生:最后一次,扁鹊认为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蔡桓公看到扁鹊躲着他,觉得很奇怪。师:是呀,我们换成“病入骨髓”,桓公却一点也不知道,觉得扁鹊的反应很奇怪,这叫不生:不解。(此时已完成下列表格)次数扁鹊的诊断蔡桓公的态度1病(在皮肤)不(信)2病(到皮肉)不(睬)3病(至肠胃)不(悦)4病(入骨髓)不(解)

6、师:谁能看着表格,把课文的大意讲一讲。 生:扁鹊第一次见到桓公,说他皮肤上有点小病,蔡桓公不相信;第二次,扁鹊说他病已经到皮肉之间了,蔡桓公没有理睬他;第三次,扁鹊说他的病已经到了肠胃里,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第四次,扁鹊说他的病已经深入骨髓,蔡桓公却没有感觉到。最后,蔡桓公病死了。师:你看,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把故事讲明白了。(隐去字幕)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得再简练点。生:扁鹊三番四次告诉、提醒蔡桓公要治病,但是桓公不听劝告,小病变成大病。最后,蔡桓公病死了。师:“三番四次”用得很准确。四品读故事1、说说扁鹊师:文章里主要写了两个人,分别是谁?生:蔡桓公和扁鹊。师:作者写扁鹊的时候,主要描写了

7、人物的语言。用心读一读扁鹊的话,边读边思考:你从扁鹊的话里读懂了什么?扁鹊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神态?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一练。出示: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让学生想像、补白)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 )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 )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 )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

8、更加严重。” 师: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怎么说的,谁来读读?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师:谁用朗读告诉我们,病虽然轻微,但应该及时治疗。生: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师:读课文,不仅要理解意思,还要把自己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第二次呢?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师:是呀,比以前严重了。谁用朗读告诉蔡桓公,他的病严重了,得赶紧治疗。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师:你想想啊!桓公的病加重了,作为医生的扁鹊,有什么感受呢?生:焦急、着急。师:请你焦急地读一读

9、。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师:第三次呢?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师:此时的扁鹊,可以说是心急如焚啊!他会怎么劝蔡桓公呢?谁再来读读?生: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师:从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中,你体会到扁鹊是个怎样的人?生:很有责任心的人、很执着的人。2、说说桓公师: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桓公是又有什么反应呢?请你读读下面几句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学法迁移,想像、补白)蔡桓

10、公( )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 )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蔡桓公很不高兴, (眉一皱,心想:“_。”) 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非常不高兴(脸一沉,_)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扁鹊说他皮肤上有点小病,他是怎么回答的?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师:你从这句简单的话中,读出了什么?生:桓公根本不相信他。生:桓公认为扁鹊是个骗子。师:是呀!桓公一点儿也不相信他。谁再来读一读。生: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师:如果加上动作,不屑一顾的感觉就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生:(抚胸、摆手)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

11、也没有。师:真是活灵活现啊!第二次,扁鹊说他的病加重了,蔡桓公有什么反应?生: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师: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他在想什么呢?生:我明明说过自己没病,你为什么还要来烦我?生:他越是说我有病,我就越不相信他的话。生:一次次来烦我,该不是想骗我一些钱吧。师:第三次,蔡桓公什么反应呢?生: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师:非常不高兴,是什么样子的?生:脸黑得像锅底,眼睛里会喷出火。生: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扁鹊拉出去斩了。师:从蔡桓公的反应中,你觉得蔡桓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以为是的人、很自负的人、很固执的人。师:像蔡桓公这样不相信自己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讳疾忌

12、医(板书“讳疾忌医”)。3串讲故事师:我们来配合一下,讲一讲这个故事。女生读扁鹊的话,男生读蔡桓公的反应,我来串联整个故事。师:有一天,名医扁鹊拜见蔡桓公,善意地提醒他女: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师: 蔡桓公听了,一点都不信,说男: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急切地催促他女: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男:蔡桓公有点不高兴,没有理睬他。师:扁鹊又退了出来。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郑重地劝告他女: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男:蔡桓公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师:就这样,蔡桓公的病越来

13、越严重,小病变成了大病,最后生:蔡桓公病死了。五揭示寓意师: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面对浑身疼痛、命悬一线的蔡桓公,名医扁鹊为何一走了之?生:因为桓公的病已经很严重,谁也没办法了。师:是的,无药可救了。生:如果不走,治不好桓公的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生: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师:这叫“病入膏肓”。课文有一段话,写出了扁鹊不再为桓公医治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师:“无能为力”是什

14、么意思? 生:是说没有任何办法了。师:是呀!面对固执的蔡桓公,名医扁鹊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板书:无能为力)。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生:得了病,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早作治疗。生:做人不能太顽固,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生:有了小病,要尽早治疗,不然会变成大病。师:仅仅治疗疾病,是这样的吗?生:不是!其他方面也一样。比如,你犯了小错,不及时改正,会变成大错。师:变成大错会怎样?生:成了习惯,改不了了。生:没有机会改正了。生: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师:是的。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防微杜渐”。(板书:防微杜渐)六拓展延伸 师:蔡桓公身为一国之君,处理过许许多多的大事。最终,却因为一点小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临终前,他的心情一定不会平静。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