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31594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8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借助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借助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借助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助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前郭县海勃日戈镇中学姜淑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刚开 始学习化学这门课程的初中生来说总是充满了新鲜 和好奇,他们会对形状各异的化学仪器、五颜六色 的化学药品以及千遍万化的实验现象等都产生浓厚 的兴趣。因此,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吸引力,能有 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 积极性,进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验证性实验。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恰当安排新奇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使其产生强烈的求 知欲。如首节课,利用点燃镁条、加热碱式碳酸 铜、向无色的酸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剂等实 验产生的各种奇妙现象,将学生带

2、入神奇有趣的实 验王国,令其流连忘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又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让学生 用玻璃管向稀的紫色石蕊试液中吹气,紫色的石蕊 试液变成了红色;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结果“清 水”变成了“豆浆”。由此,学生通过动手参与, 既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了感性知识,又可以引发学 生的好奇心,吸引其注意力。 二、启发性实验。培养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 兴趣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对什么都感兴趣,但他们 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往往是暂时的。因此在教 学中,我更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强化,使之保持和发 展,所以实验时不仅要让学生认真观察,而且还要 及时恰当地提出问题,使他们的

3、思维始终集中在课 堂上,使兴趣得到强化。如在教授“氧气的性质” 一节时,我打破了先物理性质、后化学性质的常规 步骤,而是调整顺序,由实验开路,以兴趣引思 考,将一根燃着的火柴熄灭后(带火星)迅速插入 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熄灭的火柴又燃烧起来,学 生看到后立即产生疑问:火柴怎么又重新燃烧起来 了?瓶里装的是什么?由此引入新课。通过以上实 验导入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氧气的色、态、味等 物理性质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氧气的化学性质获得 了生动的感知。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得得心应 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一举两得。 三、探索性实验,拓展兴趣 以求索精神进行实验,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 知欲望,极大地激发学生

4、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 教学平台l教学 存疑的状态中,进而追根溯源,掌握规律,获得要 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 律”时,我并没有先给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通 过实验去验证,而是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让 学生观察、思考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 之间有什么关系,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了、 减少了、还是没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课本 上的两个实验,通过实验探索问题的答案。最终学 生在实验中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从而产生了巨大 的学习动力和深厚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进一 步理解定律,我又指导学生做了镁条与硫酸反应的 实验,即在锥形瓶内装上少量的稀硫酸,瓶内壁贴 上一小片镁

5、带,塞好塞子进行称量,天平平衡后不 动砝码,取下瓶子倾斜让硫酸浸没镁,立即看到镁 带表面产生气泡,待反应完毕后,再称量、观察, 天平依然平衡。而后让学生打开瓶塞,使气体逸 出,重新塞好塞子,再称量,观察发现天平已不平 衡了,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在学生参与实验获 得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质量守恒”。 四、应用性实验。巩固兴趣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均可用化学反应来解释,如 节日焰火:将金属粉末铝镁铜混合点燃;变色实 验:采用氢氧化钠滴加酚酞溶液(先在纸上喷字, 再在试管中做);气体生成实验:采用纯碱和稀盐 酸反应。每个实验做完后,我都会联系实际讲解 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焰火实验可以解释节日看

6、到 的烟花,变色实验可以解释“迷信”“捉鬼”的原 理,纯碱和稀盐酸实验解释家里蒸馒头用“碱”的 道理。实验虽然简单,但不同的实验现象不但能够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会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浓厚 的兴趣,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不断挖掘实验所蕴藏的教 学功能,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最优教学方案,充 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魅力,利用实验生动、直观的优 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巧妙地应用暗示、类 比等方法,让学生在兴趣的趋使下主动、准确、全 方位地获取知识,力争达到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 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等多方位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效 果。这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育转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别晓梅】 吉林教育综合122Ol 7 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