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3083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仪器设备布线设计和检验 新项目布线相关文档 布 线 检 验 详 细 内 容 布 线 检 验 报 告 4 1 2 3 主要内容 布 线 总 体 要 求 5 目的、参考标准 检 验、 检 验 报 告 目的: 为规范产品布线设计、工艺设计以及具 体布线的测试,指导测试人员对产品布线 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指导其正确操作 ,客观地评价仪器的布线状况。 目的 参考标准: vIPC-A-610D 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要求; vIPC-A-620A 电缆线束装配的技术条件和验 收要求; vIPC-2221A 印制板设计通用标准。 vGB 4793.1-2007 /EN61010-1:2003 测量 、控制和

2、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一部分 通用要求 参考标准 布线相关设计文档: v电 源 系 统 设 计; v地 线 系 统 设 计; v布 线 结 构 设 计。 布线相关设计文档 电源系统设计: 1、电源系统设计计算书 功耗、效率、冗余、启动电流、电磁兼容、安全 保护措施、功耗电缆的计算等。 2、电源系统设计框图 电源输入范围、100240VAC标出不同电压范 围的输入电流、各级电源的电压和电流以及线规。 布线相关设计文档 地线系统设计: 地线系统设计框图 1、交流供电保护地、机壳架体、直流工作地(各模块 和线路板)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2、保持直流工作地“地电位”的平衡所采取的结构措施

3、; 3、在电磁兼容方面采取的措施。 4、交流保护地接地电阻的理论值,标出各连接器的位 置,标示出地线系统电缆的线径。 布线相关设计文档 布线结构设计: 1、布线结构设计文件 按产品机构结构、功能和性能需求,以及电源系 统、地线系统设计形成的仪器成品,仪器布线在布局 结构上应进行设计,布线结构设计在总原则上要满足 下述布线设计总体要求。 2、布线结构图纸或图片 可来自工艺文件,各布线的具体要求,关键点要 有尺寸要求。 布线相关设计文档 布线结构设计总体要求: v在产品结构设计时要为布线设计留有空间。 v在产品结构设计时要为线缆的固定方式进行预设计。 v在印刷线路板设计时应考虑连接器的连接方式(立

4、式 、卧式),应考虑连接器的避免插错,应考虑印刷线 路板的安装结构与连接器连接方式的配合等等。 v在布线结构设计时不得出现线缆与各零部件的干涉。 v布线结构设计要与发热元件应保持在20mm以上的距 离(避免线缆老化),线缆不能与运动结构件、或不 带保护的锐缘发生干涉。 布线设计总体要求 布线结构设计总体要求续: v布线结构设计时线缆最外侧与仪器外壳应保持在 5mm以上的距离。 v布线结构设计时,交流功率负载的电线不能与其它信 号信或控制线捆成一束(确实能证明不影响功能和性 能的除外)。 v布线结构设计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电缆长度 达到最短。 v不同类型线把在布线时要保持不小于10mm的间

5、距。 布线设计总体要求 1、电缆线径检验: 电缆线安全载流量表 导线最大电流如果在表格的两档中 间,则采用向上一档的导线截面积,即 选用较粗的导线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导线截面积( mm2) s2.5 2.54610 16 25 安全载流量( A) s*1028354865 91 120 1、电缆线径检验: 1)外部电源线(含地线)检验 注:S1是应选导线截面积 S2是实际导线载面积,经此表中内容检查合格的电线, 如果在以下各条款中有不符合项仍可判定布线为不合格。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序号电线 名称 电线 型号 载流量 (A) S1 (mm2) S2 (mm2) 其它(外观、颜色 、电线标记) 判

6、定 1 P F 2 P F 3 P F 4 P F 5 P F 1、电缆线径检验: 2)内部电源线及载流电线检验(含内部 地线) 注:S1是应选导线截面积 S2是实际导线载面积,经此表中内容检查合格的电线, 如果在以下各条款中有不符合项仍可判定布线为不合格。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序号电线 名称 电线 型号 载流量 (A) S1 (mm2) S2 (mm2) 其它(外观、颜色 、电线标记) 判定 1 P F 2 P F 3 P F 4 P F 5 P F 1、电缆线径检验: 2)信号线 注:S1是应选导线截面积 S2是实际导线载面积,经此表中内容检查合格的电线, 如果在以下各条款中有不符合项仍可判

7、定布线为不合格。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序号电线 名称 电线 型号 S1 (mm2) S2 (mm2) 其它(外观、颜色 、电线标记) 判定 1 P F 2 P F 3 P F 4 P F 5 P F 2、电缆线弯曲半径 注:非美规电线电缆,可根据导线的线径与美规电线电缆的导线线径对比确定最小 弯曲半径。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线缆种类 非屏蔽电线有屏蔽电线或电缆 最小弯曲半 径 小于或等于 AWG10者3倍外 径,大于AWG10 时5倍外径 5倍外径 3、线把固定 3.1扎带捆扎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要求:扎点整齐、紧锁、并保持一定的节距,一般不大于,将导线扎成整齐、紧靠的束把,例图1。 序号缺陷

8、检测方法检测 1交流功率电线与控制线或 信号线捆成一把 对比工艺文件和实际布线,目测。a)检查工艺文件是否正确对该处布线线把固定做出正确要求 。 b)检查实际线把固定有错误。 2扎点太宽松导致导线松散 目测+手工a)用手轻轻拨动扎点两侧的导线,变型严重。 3扎点太紧导致扎带切入导 线绝缘皮 目测a)扎点变型,扎线线径小于线把直径; b)扎带造成导线绝缘皮损伤,严重者露出导体。 4扎点节距太长目测+直尺或皮尺测量e) 多个扎点间的线把松散。例图2 5扎带线尾过长目测+直尺或卡尺测量f) 线尾长度超过扎带宽度。 6扎带损伤目测g) 扎带不应有损伤。 7未捆扎目测h) 应该捆扎而未捆扎,例图2. 3

9、、线把固定 3.2线卡捆扎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要 求: 卡点紧锁、并保持一定的节距,将导线扎成整齐、紧靠的束把 ,并固定在衬板、架体、横梁等支撑物上,例图3。 序号缺陷检测方法检测 1交流功率电线 与控制线或信 号线捆成一把 对比工艺文件 和实际布线, 目测。 a)检查工艺文件是否正确对该 处布线线把固定做出正确要 求。 b)检查实际线把固定有错误。 2卡点太宽松导 致导线松散 目测+手工a)用手轻轻拨动卡点两侧的导 线,变型严重。 3卡点太紧导致 扎带切入导线 绝缘皮 目测a)卡点变型,扎线线径小于线 把直径。 b)线卡造成导线绝缘皮损伤, 严重者露出导体。 4卡点节距太长 目测e) 多

10、个卡点间的线把松散。 5线卡损坏目测f) 线卡有损伤或失效不能卡紧线 把。 4、导线的交叠 在布线时由于导线线径不同、汇 入线把的位置不同,在布线过程中有 可能出现导线的交叠,因此导线的交 叠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4、导线的交叠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要 求: 布线应与线把轴线平行,无交叠,布线应完全在线把内,例图4。 序号缺陷检测方法检测 1布线不在线把内目测a)布线不在线把内,例图5。 2布线交叠扭曲目测a)线把不滑顺,交叠扭曲,线把直 径有变化,例图6。 3布线过长目测a)在线把内反复弯曲捆扎,例图5 和图7。 5、线把的分离 布线是为完成各线路板间、各连接器间的电气连

11、接而进行的,因此在线把的不同位置布线时会出现导 线汇入线把或导线从线把中分离,不讲布线走向,统 称为线把的分离。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图10 5、线把的分离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 要求 : 线把在分离处要用扎带进行固定,弯曲半径满足 本规范中相关条款的要求,例图8。 序 号 缺陷检测 方法 检测 1捆扎点缺 失 目测a) 分线处没有用扎带进行捆扎 ,例图9。 2分线弯曲 半径过小 目测+ 卡尺 测量 a) 弯曲近似锐角,或按弯曲半 径要求条款测量,弯曲半径 不足,例图10。 6、布线的中间连接 在仪器实际布线时因某此特定因素 (例如为检测方便)在导线布线过程中 会出现接头(焊接或用连接器连接)

12、。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图11 图13 6、布线的中间连接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要 求: 扎带要在连接点两边分别进行捆扎,导线不应产生应力,例图11 。 序号缺陷检测方法检测 1捆扎点缺 失 目测a)一侧或两侧均无捆扎点,例图12。 2导线应力目测a)捆扎点过近造成导线应力,例图13。 7、布线的末端处理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图14 图16 技 术 要 求 : 未用导线要用收缩性封套进行绝缘处理 ,折叠后捆在线把内,封套伸出导线末 端长度至少为导线直径的2倍,伸出绝缘 层上延伸长度至少为导线直径的4倍或, 其中较大者,例图14。 序 号 缺陷检测 方法 检测 1未绝缘目测a)未用收缩性封套进 绝

13、缘处理,例图15 。 2末端不在 线把内 目测a)处理后的末端没有 捆在线把内,例图 16。 3长度不足直尺 测量 a)封套延伸长度不满 足技术要求的规定 。 8、布线的位置固定 为了布线在仪器中美观、方便检修、不被其它 机械安装件挤压等,布线需要在平面或平面与空间过 度部分进行固定。固定方式有以下几种。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1) 借助安装衬板进行 固定。 2)借助能承受一定拉力的导 线进 行固定。 3)借助特设的布 线固定架固定。 8、布线的位置固定 为了布线在仪器中美观、方便检修、不被其它 机械安装件挤压等,布线需要在平面或平面与空间过 度部分进行固定。固定方式有以下几种。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14、 4)借助线卡进行固定。 5)借助部件的固定柱或螺 杆等进行固定。 8、布线的位置固定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 要求 : 布线尽量沿固定的表面进行,按照布线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 序 号 缺陷检测方法检测 1未固定目测a) 在空间散置,未进行捆 扎和固定,例图23。 2固定强 度不足 目测a)塞在仪器空间缝隙中 (受震后会脱落)例 图22。 3固定间 距过大 直尺测量a)两个固定点之间的布 线散乱,未在规定的 布线路线上。 8、布线的穿越 仪器结构复杂,布线需要从一个平面经过空间过 度到另一个平面,其间可能会有布线从隔板、支撑架 等的穿越。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 要求 : 穿越的孔

15、洞应安装护套,护套不能有缺损,不同类型 线把距离要不小于,例图24。 序号缺陷检测方法检测 1线把间 距小 目测+直尺 测量 a)目测感觉间距小时,用直尺 测量,测量线把的间距。 2未安装 护套 目测a)目测没有安装护套。 3护套有 缺损 目测a)护套上有缺损导致露出孔洞 的边缘。 4布线未 固定 目测a)穿越孔洞的布线在孔洞两侧 未进行固定。 8、布线与线路板的连接连接器插接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要 求: 按IPC620-A装配线束,导线在装配后不应产生应力,不应有接 触不良,抗拉能力满足要求,插拔力满足要求(具体数据按连 接器检验标准和IPC620-A执行)。例图25。 序号缺陷检测方法

16、检测 1产生应力目测+用 手轻拉 a)用手轻拉线与连接器相连的导线,各 导线应同时拉直,出现部分导线拉直 、部分弯曲。 b)捆扎点离连接器过近,造成应力。 2抗拉力不足 拉力计a)按标准规定拉力进行导线抗拉测试。 3插拔力不足 目测+用 手轻拔 a)用手轻拉连接器的一端(约N),连 接器脱离。 4接触不良万用表a)用万用表电阻档测试线束两端连接器 ,包括导线电阻在内电阻超过导线电 阻(计算)+0.1欧。 5涂热融胶目测a)不可在连接器上涂敷热融胶。 8、布线与线路板的连接端子压接 布线检验详细内容 技术 要求 : 按IPC620-A装配线束,导线在装配后不,不应有接触不良, 抗拉能力满足要求(具体数据按连接器检验标准和IPC620-A 执行),例图26。 序号缺陷检测方法检测 1抗拉力 不足 目测+用手 轻拉 a)用手轻拉导线(拉力约N),导线 从压押端子上脱离。 2接触不 良 万用表a)用万用表电阻档测试压接端子的两 侧,电阻大于0.1欧(注意万用表的 初始电阻) 3涂热融 胶 目测a)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