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单元复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3042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二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一二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一二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一二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一二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二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二单元复习.(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必修1复习 第一单元 地球在宇宙中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1、宇宙的概念:空间和时间的总称 2、特点: A、物质性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流星等 分类: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B、运动性天体系统: 概念: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二、宇宙中的地球 1、普通性八大行星中普通的一颗 A、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B、运动特点: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特殊性具备生命的条件 A、稳定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辐射 安全的运行轨

2、道大小行星各行其 道、互不干扰 B、适宜的自身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 质量体积适中适合呼吸的大气 原始海洋形成适宜的液态水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 形态:炽热的气体球 成分:氢和氦 表面温度:6000K 2、太阳辐射: A、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源源不 断地向四周放射能量 B、能量来源:太阳内部高温、高压下 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 个氦原子核)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A、维持地表温度,是水、大气运动和生物 活动的主要动力 B、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 从里向外结构光球层、色球层

3、、日冕层 2、太阳活动: 指太阳大气的变化,甚至是剧烈的变化, 3、周期:11年 4、主要类型: A、黑子(光球层)强弱标志 B、 耀斑(色球层)最激烈显示 C、日珥(色球层) D、太阳风(日冕) 5、对地球的影响: A、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 变化与太阳黑子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B、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扰乱地球上空的 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影响甚至中断 C、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 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还产生“极光” 现象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 轨道面:赤道面 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上空俯看:北逆南顺

4、 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转360) 1太阳日=24小时时 (昼夜交替周期,日常生活所用) 速度: 角速度:两极为为0,其余均为为15/小时时 线线速度:两极为为0,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替减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 转方向的是( ) S N 900W 00 00 900W 读北半球经纬网 图,回答: (1)地球自转时 在春分日,图中 甲、乙、丙三地 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2)甲、乙、丙、丁四地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3)图属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北半球还是南半 球? 乙 甲 二、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轨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2326) 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上空俯视

5、北逆南顺 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真正周期,转360) 1回归归年=365日5时时48分46秒 (季节节交替周期,日常生活所用) 速度: 角速度:平均为为1/天 线线速度:平均为为30公里/秒 近日点快(1月初),远远日点慢(7月初)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2326 )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 归线归线 之间间的来回移动动,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归运 动动(周期:1回归归年=365天5时时48分46秒) D: 春分3、21 A:夏至6、22 B:秋分9、23 C:冬至12、22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1、成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自转 2、昼夜

6、分界线:晨昏线(圈) 3、表示:太阳高度 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0 4、周期:1太阳日=24小时 5、意义:A、人类起居作息的基本单位 B、调节地表温度,使白天不至于太热,夜 晚不至于太冷,保证生物体生存发展 读“日照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标注M点,其太 阳高度角为0度,地方时为8时。 (2)图中地表C点有一物体沿 纬线向D运动,其运动方向向 偏移,发生偏移的根本原因是 (3)图中阴影和非阴影半球之间的界线AB 为线,图中D点大约再过小时日落。 (4)图中各点,此时太阳高度小于0 有 , 等于0 的点有 ,大于0的点有 。 M C G F D E 晨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 B

7、 11 南 C、G A、F、B、M D、E N 判断: 当晨线与西经20经线经线 重合时时: A、北半球各地昼夜等长长 B、东东半球与昼半球重合 C、东经东经 70经线经线 的地方是为为正午12点 D、此时时北半球为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正确的是:( )A、B、C、D 二、地方时 1、概念:把太阳在上中天定为12点而确定的时 间或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2、成因:自转,偏东的地点时刻早 3、计算:东早西晚,相差15相差1小时时, 相差1 ,相差4分钟钟(使用不便) 4、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 5、区时: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 区共用时间 6、计算:东早西晚,相差1个时区,相差1小时 7

8、、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中央经线120 E的地方时时 地球上两个日期的两条界线 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0时所在的经线(不固定的) 当180经线为0时,全球同一日期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 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1-2 题: 1、甲地的时间为时 2、北京时间为日时 甲 A B N 3 78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原因:地转偏向力 2、规律: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赤道上不偏 3、意义: 气流(风向)、河流的流动、洋流的流向 、导弹发射都受其影响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 2、规律:A

9、、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B、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C、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太阳直射北 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D、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春分):太阳直射南 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计算公式: A、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B、日出时时刻=12 1/2昼长长 日落时时刻=12 + 1/2昼长长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球形形状 2、规律:H=90I I(90纬纬差) A、空间分布: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 线向南北递减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

10、北两侧递减 B、时间变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纬线越 近,就越大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最大、冬至最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冬至最大、夏至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太阳直射该纬线时最大, 北半球冬至日最小,南半球夏至日最小 我国某城市(80E、40N),为了获得更多 的太阳能利用率,不同季节热水器接收板与 地面的夹角不同,分析回答: 2、冬至日时,接受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 1、夏至日时,接受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 H 1634 6326 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 ,则该地纬度是 楼 楼影 太阳 2134N或6826S 三、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A、我国:以24节气中的四立为起点 B

11、、欧美:把二分二至作为四季起点 2、气候四季: 北温带国家:与气候相结合,以3、4、5三个月 为春季,类推 三、五带的划分 1、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依据:是否有阳光直射现象、极昼极夜现象 3、名称: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画图练习 画公转示意图,标注二分二至位置 画北半球二分二至阳光照射图(侧视,俯视 ) 五带划分示意图 夏至日,全球达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的地区?达一年中昼长最短的地区? 江苏地区春秋分、夏至、冬至日太阳视运 动图。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 、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年级地理总复习 第二单元 大气 1、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大

12、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氮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对地 面的保温作用 臭氧吸收紫外线,使生物免受伤害,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汽 3、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温度、密度、运动状况 1、对流层: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替减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平流层: 特点:气温随高度增高 平流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 原因: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3、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在 80500千米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1、2

13、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受太阳高度 角、天气状况的影响大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二氧化碳 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较大颗粒的 尘埃反射太阳光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 空气分子所散射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云量、二氧化 碳的浓度等影响保温作用的大小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 还给地面 3、意义:减小了气温日较差,形成了 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但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破坏全球热量平衡 (1)夜晚云 层对地面的作 用是:防止

14、 散失, 原因是云层对地面辐射有 作用。 (2)白天多云的夏天,气温不会太高,原因是 ;深秋 夜晚,天空有云时无霜冻,原因 读图,分析回答: 白天 夜间 太阳辐射 地面热量 保温 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天空有云, 特别是浓密的低云,大气逆辐射更强 2、3 大气的运动 一、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太阳辐射不均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 动(上升和下降)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 运动风 运用: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高空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在如图所示的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中,标 出水平气压梯度力F、地转偏向力F和摩 擦力f 的方向及风向V。 985 990 995 F f V F 5、实际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向:三力作用: 低压中心: 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 (气旋) 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 高压中心: 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下沉, (反气旋) 北顺南逆,多晴朗天气 4、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低气压: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