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431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谐振功率放大器剖析(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信工程学院 谐振功率放大器 1 通信工程学院 功率放大器 定义: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将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部分的转 换为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的输出信号功率的电子线路。 任务:功率管在安全工作的条件下,非线性失真在允许的范围 内,高效率地输出大的功率。 集电极最大允许管耗 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放大器集电极效率 集电极击穿电压 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输出信号功率 功率管耗散功率 2 通信工程学院 分析功放时,应注意: 输出功率是指交流功率,即交变电流与交变电压的乘积; 交流功率是在输入为正弦波、输出波形不失真时定义的; 大信号工作,采用图解法分析; 功率管极限运用,要满足极限参数的要求。 3 通信

2、工程学院 功率放大器分类 按负载性质划分: 非谐振功放:纯电阻性负载; 谐振功放:电抗性负载。 按工作状态划分: 甲 类一个周期内导通 乙 类半个周期内导通 甲乙类大于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丙 类小于半个周期 丁 类开关工作 4 通信工程学院 功率管运用状态通常靠选择静态工作点来实现。 不同运用状态下的 C不同 5 通信工程学院 思考:若减少 PC,则要减少 iC vCE 方法 1:由甲类 甲乙类 乙类 丙类 方法 2:管子运用于开关状态(又称丁类) 结论:导通时间越短,效率越高,失真也会越严重,需 采取特定的措施来实现不失真的放大。 6 通信工程学院 谐振功率放大器 定义:用谐振系统作为匹

3、配网络的功率放大器。 用途:对载波或已调波进行功率放大。 应用状态:丙类(或丁类、乙类)。 特点:效率高,频带较窄。 7 通信工程学院 谐振功率放大器原理电路 电路组成 ZL 外接负载,呈阻抗性; Lr 和 Cr 匹配网络,与 ZL 组成并联谐振回路。调节 Cr 使回 路谐振在输入信号频率; VBB 基极偏置电压,使功率管 Q 点设在截止区,以实现丙 类工作。 8 通信工程学院 集电极电流 iC 输入: vb(t) = Vbmcos st vBE = VBB + vb(t) = VBB + vbmcos st 集电极电流 iC 傅里叶级数展开: 为平均分量、基波分量和各次谐波分量之和。 9 通

4、信工程学院 输出电压 vo (1)对基波分量 阻抗最大,为谐振电阻 Re,在高 Q 回路中, Re 近似为 其中 回路总电容 回路谐振频率 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怎么来的? 10 通信工程学院 (2)对非基波分量 阻抗很小,产生的电压均可忽略。 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谐振回路的功能: 选频:利用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可将失真的集电极电流 脉冲变换为不失真的输出电压。 阻抗匹配:调节 Lr 和 Cr ,谐振回路将含有电抗分量的外 接负载变换为谐振电阻 Re,并阻抗匹配。 11 通信工程学院 功率特性分析 (1)丙类功放的问题 效率与功率的矛盾,即导通时间与iC基波分量幅度Ic1m大小的 矛盾。 (2)解决

5、方法 采用开关工作的谐振功放,即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12 通信工程学院 PSPICE仿真 13 通信工程学院 丁类和戊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要求了解) (1)丁类谐振功率放大器 14 通信工程学院 VCE(sat)小,管耗小,放大器的效率高 (90% 以上) ; 因结电容、分布电容等影响,实际波形不理想,使管耗增 大,丁类功放效率受限。 结论: (2)戊类放大器 15 通信工程学院 倍频器(要求了解) 原理: 在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中,若将输出谐振回路调谐在 输入信号频率的n次谐波上。 结论: 倍频次数不能太高,23倍; 高次数的倍频(如40倍)一般采用变容二极管、阶跃二极 管等构成的参量倍频器。

6、(第四章将会说明)。 16 通信工程学院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精确分析非线性微分方程/可用电路仿真软件 近似分析方法准静态分析法 准静态分析法(两个假设) 假设一:谐振回路具有理想的滤波特性,其上只能产生基波电 压,而其它分量的电压均可忽略;因而虽然基极和集电极的电流 是脉冲电流,但它们的电压均是余弦的。 假设二:功率管的特性可用输入和输出静态特性曲线表示,其高 频效应可忽略。但分析时,采用的输出特性曲线的参量是vBE,而 不是iB(可根据输入特性曲线上iB与vBE的关系转换) 17 通信工程学院 分析步骤 (1)求动态点,即对应不同的t , 求vBE 和 vCE 设定 VBB、Vbm、

7、VCC、Vcm ,将 t 按 等间隔(t = 0, 15, 30, ) 给定数值,由: 便可确定 vBE 和 vCE 18 通信工程学院 (2)连动态线,画 iC 波形: 不到 VCC,因为 导通角小于 根据 vBE 和vCE 值 ,在输出特性曲线上( 以 vBE 为参变量)找对 应的动态点,画动态 线(动态点的连线,并 标有角度)。根据动态 线的角度及对应的iC 值,便可画出iC 的波 形。注意:iC是 周期 波形,导通角小于半 个周期。 动态点 19 通信工程学院 Pspice中用直流扫描分析 可得到三极管输出特性曲 线! 20 通信工程学院 21 通信工程学院 (3)利用傅里叶级数分解求

8、得iC中的 IC0 和 Ic1m分量 谐振电阻 (4)计算功率性能 思考:VBB、Vbm、VCC 、Vcm以及Re这些参数如何影响放大器 性能? 22 通信工程学院 欠压、临界和过压状态 (1)VBB、Vbm、VCC 不变, Vcm 由小变大 观察 时, 当VBB、Vbm(vBEmax)为定 值时,随着Vcm由小增大 ,vCEmin将由大减小,对 应的动态点A将沿vBE vBEmax的那条特性曲线向 左移动 23 通信工程学院 欠压状态 Vcm 的取值,使所对应的动态点均处在放大区。 iC电流脉冲单峰,接近余弦变化的脉冲波 ,随Vcm增大, iC峰 值略有减小。 临界状态 Vcm 增大,使 t

9、 = 0 所对应的动态点 A处在临界点(放大 区和饱和区临界点),iCmax 略微减小。 过压状态 Vcm 继续增大,使 A(t = 0)动态点处在饱和区,iC 迅速减小 ,电流脉冲出现凹陷,Vcm 增大,凹陷加深。 24 通信工程学院 iC 的平均分量 IC0 与基波分量 Ic1m 结论:iC 脉冲越宽,高度越高,IC0 和 Ic1m 就越大。如果出 现凹陷,则凹陷越深,IC0 和 Ic1m 就越小。 25 通信工程学院 欠压? 临界? 过压? 26 通信工程学院 四个电压量对性能影响的定性讨论 (1)负载特性 定义:指 VBB、Vbm 和 VCC 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Re 的变化特性。 特

10、性:Re 的增加势必将引起 Vcm 增大(Vcm = ReIcm),即Re Vcm 功放欠压 临界 过压 iC 波形出现凹陷 27 通信工程学院 Vcm、Po、PD、PC、C 随 Re 变化的曲线 Vcm = ReIc1m , Po = VcmIc1m/2 PD = VCCIC0 , PC = PDPo C = Po/ PD 28 通信工程学院 匹配负载:使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下的Re取值。 特点:Po最大,c较大,Pc较小,放大器接近最佳性能。 29 通信工程学院 (2)调制特性 两种调制特性:集电极调制和基极调制特性 集电极调制特性 含义: VBB、Vbm 和 Re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VC

11、C 变化的特性。 特性: 欠压状态:随 VCC 减小, vCEmin也减小,集电极电流脉冲高度 略有减小,因而 IC0 和 Ic1m 也将略有减小,Vcm(= ReIc1m)也略 有减小。 过压状态:随 VCC 进一步减小,集电极电流脉冲的高度降低, 凹深加深,因而 IC0、Ic1m、Vcm 将迅速减小。 30 通信工程学院 31 通信工程学院 集电极调幅原理电路 载波 调制信号 输出的已调信号 32 通信工程学院 33 通信工程学院 结论: 与谐振功放区别:集电极回路接入调制信号电压; 欲想改变VCC能有效控制Vcm实现集电极调制,则放大器应工 作在过压状态; 集电极调制特性是实现集电极调幅

12、的原理依据。 34 通信工程学院 基极调制特性 含义:Vbm、VCC、Re 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VBB 变化的特性。 特性: 当 Vbm 一定,VBB ,iC宽度、高度 , IC0 Ic1m 、Vcm ,VCEmin ,放大器欠压 过压。 过压后,随 VBB,iC 宽度、高度 ,凹陷加深,IC0 和 Ic1m、Vcm 均增加缓慢,可认为近似不变。 35 通信工程学院 36 通信工程学院 基极调幅原理电路 基极偏置电压 37 通信工程学院 38 通信工程学院 结论: 改变 VBB欲想有效控制Vbm 实现基极调制,则放大器应工作 在欠压状态; 基极调制特性是实现基极调幅的原理依据。 39 通信工程

13、学院 放大特性 含义:当 VBB、VCC 和 Re 一定,放大器性能随 Vbm 变化的特性。 特性:固定 VBB,增大 Vbm 与上述固定 Vbm 增大 VBB 的情况 类似,它们都使 iC 的宽度和高度增大,放大器由欠压进入过 压。 40 通信工程学院 谐振功放作为线性功放 为了使输出信号振幅 Vcm 反映输入信号 Vbm 的变化,放大器必 须在 Vbm 变化范围内工作在欠压状态。 41 通信工程学院 谐振功放作为振幅限幅器(Amplitude Limiter) 作用:将 Vbm 在较大范围内的变化转换为振幅恒定的输出信号 。 特点:根据放大特性,放大器必须在 Vbm 的变化范围内工作在 过

14、压状态,或 Vbm 的最小值应大于临界状态对应的 Vbm 限幅门 限电压。 42 通信工程学院 43 通信工程学院 四个特性在调试中的应用 例如,设一个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设计在临界状态,若制作出 后,Po 和 C 均不能达到要求,则应如何进行调整? Po 达不到要求,表明放大器没在 临界。若增大 Re 能使 Po 增大,则根 据负载特性,断定放大器工作在欠压 状态,此时分别增大 Re、Vbm 和 VBB 或同时或两两增大均可使放大器由欠 压进入临界; 44 通信工程学院 若增大 Re,Po 减小,放大器实际工作在过压状态,可增大 VCC(同时,适当增大 Re 或 Vbm 或 VBB),需注意

15、管子安全。 实际上放大器的工作状态除了改变 Re 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通过改变 VCC、Vbm、VBB 来判断,不过改变 Re 较普遍,但不论 改变哪个量都必须保证回路谐振在工作频率上。 45 通信工程学院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直流馈电电路 ( Power Supply Circuit ) 滤波器匹配网路 (Filter-Match Network) 46 通信工程学院 直流馈电电路 定义:直流电源加到功放管各极上去的线路叫直流馈电线路。 馈电原则: 对直流呈短路; 对基波分量呈现最大阻抗 ; 对其他谐波分量基本呈现短路。 按电流流通路径划分馈电电路形式集电极馈电线路和基极馈电 线路。 47

16、 通信工程学院 集电极馈电电路 由于集电极电流是脉冲电流,因此集电极馈电线路须满足: 直流能量能有效地加到功放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而不能 再有其他耗损; 高频基波分量应有效地流过负载回路,除了回路应尽可能小地 消耗基波分量能量; 除倍频器外,应有效的消除高频谐波分量,输送到负载上的谐 波分量应尽可能小; 直流电源及馈电元件的接入应尽可能减小分布参数的影响。 集电极馈电线路的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馈电电路 (Series Supply)和并联馈电电路 (Parallel Supply)。 48 通信工程学院 串联馈电电路 三者(直流电源 VCC、滤波匹配网络和功 率管)在电路形式上为串接的馈电方式 。 LC 高频扼流圈(感抗很大 开路), 与 CC 旁路电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