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592392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36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部分选修部分600分易混概念&考点700分综合考法&考练600分基础考点&考法本专题叙述中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九个不同类型的改革:奴隶社会改革(梭伦改革)、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改革(王安石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宗教改革、资本主义性质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学习每个改革必须把握基本史实、经验教训及其对当今改革的借鉴意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等角度联系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相关内容;注重对不同改革的比较;从宏观上把握改革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意义。

2、600分基础考点&考法考点80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81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点80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考点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考法1商鞅变法考法2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重要变法分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考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分考点3王安石变法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考法4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目的考法5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考法6对王安石变法的分析分考点4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考法7戊戌变法的背景(条件、目的、前期的实践活动)考法8戊戌变法的内容考法9戊戌变法的意义(影响、失败原因、认识)考法10戊戌变法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考法考法11商鞅变法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

3、大动荡(战争、争霸、民族融合)、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和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时期。2内容(1)政治:废分封,行县制;连坐法。(2)经济: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4)思想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5)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3特点(1)核心内容是“农战”与“法治”。(2)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的改革。(3)影响最深远:不仅为秦国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奠定雄厚的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4性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改革运

4、动(使秦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5结果(1)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对后世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6成功的原因(1)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根本原因)。(2)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大无畏的精神。(3)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深入人心。(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5)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7评价(“商鞅虽死,变法犹存”)(1)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

5、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发展了封建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经济);壮大了军事力量(军事);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2)消极影响:轻罪重罚,轻视教化;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暴政;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8启示(借鉴)(1)改革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2)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与反对,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但是只有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途。(3)应重视选拔人才

6、和发挥人才作用。(4)改革要制定相应的法律作保障,强化依法治国。(5)改革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考法考法22新中国的成立及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及意义考法考法33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2)拓跋珪的封建化改革,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3)北魏统治面临社会危机:由于制度欠缺(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4)积极推动北魏学习汉文化的冯太后掌握实权并主持前期改革。(5)孝文帝受到良好的汉文化教育,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2内容(1)推行均田制,租调制。(2

7、)设立三长制。(3)整顿吏治。(4)迁都洛阳。(5)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3特点(1)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比较全面。(2)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4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趋势。(2)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3)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的改革。(4)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5)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5影响(1)促进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2)促进了北魏

8、的封建化。(3)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6性质:自上而下地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7认识(1)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2)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3)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考法考法44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目的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目的1背景(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各种矛盾十分尖锐。(2)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3)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

9、精神。2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考法考法55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2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器监;保马法;将兵法。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惟才是用。考法考法66对王安石变法的分析对王安石变法的分析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针对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2评价(1)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

10、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2)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3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2)指导思想有误(偏重理财、违背经济规律)。(3)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4)宋神宗后期的动摇,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5)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根本原因)。4经验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5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1)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商人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2)农

11、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3)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4)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5)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6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1)考试内容: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2)遵循原则:择优录取。考法考法77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的背景1条件(1)政治: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

12、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5)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建立。(6)重要条件:光绪帝的支持;康、梁的个人努力。(7)国际环境:发展资本主义是当时的潮流。2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3资产阶级维新派前期的实践活动(1)著书立说:康有为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2)上书: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变法序幕)。(3)组织团体:1895年成立强学会。(4)建立学堂: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5)创办报刊:康有为

13、等创办中外纪闻、严复创办国闻报。(6)讲学:康有为在广州一带讲学,宣传变法理论。考法考法88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内容1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准其自谋生计。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2经济方面:中央设立两局(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

14、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4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舰船,扩建海军。增强国防力量。考法考法99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的意义1影响(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历史意义: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2失败的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力量对比的悬殊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2)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只是寄希

15、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3)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5)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3认识(教训):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证明,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道路走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成功。考法考法1010戊戌变法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近代中国各阶级对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由“器物”(洋务运动)到“制度”(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和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再到“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的渐进过程。认识中国近代化核心内容:向西

16、方学习(洋为中用)。1近代中国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维新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2向西方学习程度不断加深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西方近代化道路过程思想文化(精神)经济(器物)政治(制度)考点81外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考点1梭伦改革考法1梭伦改革的背景与目的考法2梭伦改革的内容考法3梭伦改革的特点考法4梭伦改革的影响与局限性分考点2欧洲的宗教改革考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分考点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考法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分考点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近代化的资本主义改革考法7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考法8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考法9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分考点5日本明治维新考法10明治维新的背景考法11明治维新的内容考法考法11梭伦改革的背景与目的梭伦改革的背景与目的1背景(1)直接原因: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2)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