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巧用乘法分配律的几种类型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92361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巧用乘法分配律的几种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4-巧用乘法分配律的几种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巧用乘法分配律的几种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巧用乘法分配律的几种类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乘法分配律的几种类型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计算机能,使学生计算能力向“简、准、捷”发展、有效地实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四则计算中的速算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巧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一些类型。一、顺展型乘法分配律即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用字母表示的形式是(a+b)cac+bc,这是乘法分配律最基本的类型,其思维方向是从先求和再求积转变为分别求积再求和,形式改变但结果不变。这个规律常常应用于几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的简便运算中。在这个基础

2、上,引导学生顺向扩展,掌握一些不同的形式:(ab)cacbc;(a+bd)cac+bcdc。在学生掌握上面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较复杂的计算训练,例如:计算(2/11+9/227/44)22,由于没有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有的学生采取先通分后加减最后相乘的顺序计算,计算过程既麻烦,计算结果也不够准确。但也有的学生能联想到上面的公式用简便方法马上计算出来,待学生做完题目后我进行小结引导,使学生明确计算时一定要先观察题目中数字的特点,题目中的每个分母都与整数22成倍数关系,相乘时分母可以与整数约分,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过程是原式2/1122+9/22227/44224+93.59.5。通过训练,

3、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容易地掌握这种速算方法。二、逆拼型所谓逆拼,即逆回拼合,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从一道式子中两个或三个积之和的形式拼合成两个或三个数之和与一个数的积的形式,这是逆向思维的一种类型。例如:7635+7665(35+65)76100767600。当学生训练完上面例子,接着让学生计算另一算式:2412242,使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对于减法同样适应,这些方法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到了六年级,一些较难找出公因数,在拼合成和(或差)与积的形式时很容易出现差错。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其规律。例如:3/513/17+0.64/17。这个算式如果按先求积再求和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就比较麻烦。通

4、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各个数字的特征中找出其联系,使学生发现式子里两个积的因数中,都有一个等值的因数:3/50.6可作为公因数提取出来,变成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的形式,而两个不同的因数是同分母分数,又具有可以凑整,计算起来十分简便。通过一定的训练后,再让学生总结记住这种类型的特点:几个积的和(或差),逆拼后必是几个数的和(或差)与公因数的积。三、转化型根据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我们可以把除以一个数(零除外)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使原来没有明显数字特征的式子,转化成明显数字特征的式子,进而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例如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的有关教学中,在学生做完“8/137+1/76/

5、13”这一计算后,我继续出示另一式子让学生计算“5/95/8+3/814/5”。由于有刚才题目做铺垫,我在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运算能力,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四、添项型在较复杂的计算中,有的学生一碰到变式性较大的算式就束手无策,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5318+1846+18这一算式,有的学生计算出99与18的积再加上18。灵活一点这样计算:原式(53+46)18+189918+181001818181800,这些计算方法都不是最简便。通过复习“一个数与1相乘仍得原数”使学生明确最后一项可以看作18乘1,原来式子可以看作三个积的和,其中

6、每个积都有相同的因数18,把相同的因数18提取,不同的因数53、46、1相加刚好是100,这样18乘100马上能够口算出来。五、分步型有些简算并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分为两个层次的简算,如计算773+973+2716这个式子,这类算式一开始学生以为不能全部简算,因第一、二个积有相同的因数73,而第三个积没有相同的因数,但随着第一步的计算,学生马上又发现接下来的两个积有相同的因数16来,这样两个不同的因数73与27的和乘16得1600,这类型的简算学生只要留意也能掌握的。六、拆解型所谓拆解,就是当相乘的两个数有一个接近整十或整百数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数字的特点,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解为整十或整百的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例如:10234=(1002)34=340068=3468;9834=(1002)34=340068=3332。但有些题目除了这样拆解之外,还可以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例如:“125*48”,计算时可以把48分解为8乘6,然后再进行计算。总之,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习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技巧与计算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