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92169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7课-解放战争-(共44张PPT).ppt(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解 放 战 争 第17课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大意义。 (1945.81945.81949.91949.9)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重庆谈判 政协会议 2、战争阶段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最后胜利

2、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胜利的意义 1、胜利的原因 解放战争 战略决战 知识树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美 国 蒋介石 共产党 中国人民 扶蒋 坚持独裁内战和一党专政。 争取和平民主,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同时 准备武装斗争 渴望和平民主、反对内战 中日民族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 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一 探背景 民主党派争取民主、和平,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 。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

3、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 1945.10 原因:国民党:内战准备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 略。 结果: 10月10日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规定:和平民主建 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 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意义:中共向全国人民显示了和平的诚意,取得了政治主动 权;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再发动内战在政治 上陷于被动。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会

4、议通过了有利于 人民的协议。但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内战爆发。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1.重庆谈判 (1945.8-10) 一、内战的爆发 (一)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原因:原因: 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和平 压力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共产党:共产党:为为争取和平民主争取和平民主,揭穿揭穿 蒋介石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的阴谋。 结果:结果: 签署签署 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内容)(内容) 思考:重庆谈判有何历史

5、意义? 意义意义: : 中共中共向全国人民显示了向全国人民显示了和平的诚意和平的诚意, 取得了政治主动权。取得了政治主动权。 国民党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被迫承认和平建国 的基本方针的基本方针, ,再发动内战在政治上再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陷于被动。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结果: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中 共:争取和平民主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1、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

6、主义革命 胜利作了哪些努力? A争取和平民主斗争阶段。参加重庆谈判、签 订双十协定,参加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 人民的政治协议,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的策略,争取中国的和平与民主。B战略防 御阶段,军事上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 进攻。 C战略反攻阶段,军事上千里挺进大别山。 经济上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D进行战略决战和渡江战役,基本解放全国 。 问题导引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二、解放战争 1、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 放区,内战爆发

7、。 2、粉碎全面进攻: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方式,集 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人。 3、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上半年,粉碎国民党 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陕陕 北北 山山 东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大大 别别 山山 三军挺进中原三军挺进中原 刘邓刘邓 大

8、军大军 陈赓兵团陈赓兵团 陈粟大军陈粟大军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二、解放战争 4、战略反攻:(1)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 队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土地改革:目的: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内容:1947年颁布了中国 土地法大纲意义: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 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 前线,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5、战

9、略决战:(1948年秋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辽沈战役:占锦州,围长春,攻沈阳。淮海战役:以 徐州为中心,碾庄战役。平津战役:分割包围北平、 天津、张家口等地,北平和平解放。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二、战争过程 1 1、战略防御、战略防御 (1946.61947.61946.61947.6) 2 2、战略反攻战略反攻 (1947.61947.619481948秋)秋) 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 4 4、胜利阶段、胜利阶段 稍

10、后再讲稍后再讲 (1)北平和平谈判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追歼残敌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3 3、战略决战战略决战(1948.91948.91949.11949.1)三大战役三大战役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战战役时间时间部队队战战果 辽辽沈 战战役 1948.91948.11 东东北解放 军军 解放东东北全境 47万 淮海 战战役 1948.11 1949.1 中原、华华 东东

11、解放军军 基本解放长长江以北 的华东华东 和中原地区 55万 平津 战战役 1948.111949.1 东东北、华华 北解放军军 基本解放华华北全境 52万 意义义: 三大战役概况 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 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

12、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略提一下。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 主要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原因:民主 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主要任务发生变化),并以生 产建设为中心;(2)并提出促进革命胜利的总方针 。(3)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 、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 的作风。 意义: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 问题。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

13、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联系现实讨论,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1949上提出 的“两个务必”有什么深远意义? 首先需要了解提出“两个务必”的背景。当时,中国 共产党面临新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 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学习延伸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1、北平和平谈判: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新年献词中号召

14、人民将革命 进行到底。4月,中共在北平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 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 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 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 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胜利。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标志是: 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放军占领南京 或

15、者或者 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的诞生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北平和平谈判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追歼残敌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 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

16、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前1949年后 屈辱独立(自主) 专制民主 分裂(割据) (基本)统一 两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 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 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 、传统习惯 、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完成表格: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时时期关系原因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时期 (19241927年) 国共十年对对峙时时期 (19271937年) 抗日战战争时时期 (19371945年) 解放战战争时时期 (19461949年) 合作 敌对 合作 敌对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