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592130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殚精竭虑谋发展 开拓进取谱华章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惠州市惠阳中山中学第一部分中山丰韵惠阳中山中学创办于1998年,原名惠阳第二中学,2004年8月,更名为惠阳中山中学。中山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公办完全中学。占地面积80620平方米,建筑面积64406平方米,绿化面积53209平方米,绿化率为100%,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理念新活、勤勉善拼。高中部共有教学班50个,学生2980人。在编教职工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3人,一级教师 42人;研究生(硕士)11人,高中教师达标率100%。我校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

2、,勇于创新,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德育工作、课程改革、教学教研、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7年11月,我校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评估。办学十年来,学校师生员工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创新进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从“创一流学校,育四有人才”的办学目标,到“博爱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从“敬业、严谨、博学、开拓”的教风,到“尊师、守纪、勤奋、上进”的学风;从“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干兴校、科研活校、质量强校、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到“队伍建设工程、三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的“三大工程建设”;从“

3、人格发展和身心发展兼优,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兼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优,个性特长得到健康发展”的“三兼优一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到“教学创新成果展示节、人文修身教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的“四节”教育展示平台,都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现代教育的规律,凝聚了“中山人”的智慧和心血,彰显了中山中学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主动发展,求实创新,追求一流。”它指引着办学目标,规划着办学模式,构思着办学策略,明析着办学特色,导向着行为准则,引领着育人方向。“以生为本,以德为先,博学进取,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构建着“中山人”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着学校课程改革健康而高效的发展。第二部分以生为

4、本,优化管理机制1、注重理念创新,以人发展为本。我校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德为先,博学进取,和谐发展”。它是我校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创建的,它的创立更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改的方向,教学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的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准则,也是教师的教学追求,它赋予教师教学工作的方向性、原则性。“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化,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德为先”强

5、调的是做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要求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二是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学生做人,从而实现新课标设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博学进取”是指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进步,勇攀科学高峰。在教育教学中,教学相长,共同发展,从而达到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性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生态发展,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深蕴人文精神,它表现为: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工作关系,尊师爱生、互助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

6、、劳动受到尊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为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明确了方向。2、“文本”强化管理,“人本”构建和谐。我校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学校发展定位,依靠全校师生的集体智慧,编著了求实方略和修身指南等规章制度,对教师实施了教学评价实施细则、班主任、级科组长评优方案、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新课程实施教学评价体系等评价方法和激励措施,对学生制定了学生选课制度、学分认定办法、学籍管理规定等管理体系,用制度规范师生,引导师生,激励师生,形成了完善的科学决策,有效监督的管理体系。学校在“严谨治校,严谨治教,严谨

7、治学”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把“五心三情”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真心呵护,诚心关怀,耐心扶助,细心体察,全心依靠”,做到“思想工作灌注情,物质激励富于情,精神鼓励满含情”。不管哪个教师有困难,学校领导必定上门嘘寒问暖,全力帮助,如教工家属的工作、户口,教工子女的升学、就业等问题,都想方设法,妥善解决,对退休教工的生活、健康也关怀备至。“真心换取诚心,热情换来激情”,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增强。“文本加人本”的优质管理机制使学校管理实现了决策民主化,管理人本化,工作规范化,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管理水平,提升了效能,凝聚了人心,形成了推进各项工作的强大合力。3、加强班子建

8、设、领导率先垂范 我校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治校能力强的管理队伍,班子成员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廉洁自律,作风民主,有较深厚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管理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校领导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特级教师一人,高级教师四人。在做好行政管理的同时,每位校级领导还长期担任教学工作,教学水平高,在教师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连续三年教职工对行政班子的满意度超过98%。学校管理的核心是课程管理,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培训、指引、评价等课程管理。制定了高中三年发展规划,实施三级课程体系。学校领导的课程理念和

9、教学思想直接影响学校的课程实施。学校多次选派领导成员到省、市、外地参加学习培训,在校内组织校本培训。通过学习,转变理念,敏锐感应时代脉搏,准确把握新课程定位,提高决策水平。学校领导长年担任一线教学,参与年级管理,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校长姚秀强参加由省教育厅与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广州)合作的第二批校长培训班赴英国(英国剑桥国家学校领导艺术学院)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投入新课程改革,坚持理论学习,亲自主持科研课题。2005年5月,我校经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实验内容为全寄宿制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探索。姚秀强校长亲自主持实验

10、。近年来他主持国家级、省级“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教学5项,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和高校学报发表论文10篇,并出版专著探索者的足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和合著教育创新与高校“两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各一部。是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惠阳区拔尖人才。副校长林景飞积极组织参加教学研究,并带头上公开课,是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是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专家,惠阳区拔尖人才。第三部分以德为先,构建和谐校园1、实施生态德育,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大力实施“生态德育”,走出了一条细化德育、

11、深化德育、强化德育的新路,推动我校素质教育跨上一个新台阶。校园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实施生态德育的重要资源。我校校园面积大,绿化覆盖率高,这为构建书香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资源,全面构建,立体布局,努力营造“让墙壁校道说话,让花草树木赋诗,让文化设施启智”的人文环境。意在熏陶师生的美好心灵,旨在倡导学生成为学识渊博、气质高雅的人。让师生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熏陶、启智、成才。我校大力实施“因材施教、共同进步”的教育措施,着力推行赏识教育,深化感恩教育,实施砺志教育,强化养成教育,加强荣辱教育,践行绿色批评,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德育的内涵,有效促进了师生和谐,校园和谐。我校实施

12、生态德育以来,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学之间文明礼让,师生之间和谐相处,营造了一个和谐奋进的校园氛围,学生素质明显提升,学校自创办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违法犯罪的事件。2007年,陈嘉丽同学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近三年来,曾明达等16位同学被评为惠州市优秀学生干部,吴锦龙等62位同学被评为惠州市三好学生,刘国雄等23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德育的真抓实干、严谨高效,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2007年荣获广东省首批“安全文明校园”;被惠州市人民政府评为“绿色学校”;荣获惠州市校园文化建设“范例奖”等荣誉称号。2、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团队。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新课程的逐

13、步深入,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实践,因此学校内涵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加强师德建设。我校自办学以来,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为真为实,为公为强”的“中山”精神是取胜之本。我们的教师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为使教师迅速适应环境,发挥能力,协同作战,提高实力,我们非常明确地把打造“中山”精神和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师德水平,学校每周星期三下午第八节为全校政治学习时间,每学期举行师风师德系列评比,如:敬业奖、

14、优秀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通过“建言献策为中山”、“新时代、新中山、新形象”、“师德我为先”演讲比赛,“中山”精神大讨论等活动,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树立了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八力八特”的靓丽景象。这就是“殚精竭虑的思变力,同心同德的凝聚力,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广慈博爱的亲和力,敬业奉献的影响力,奋发图强的抗压力,追求卓越的创新力,笃学卓行的发展力”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有志气,特别能拼搏,特别懂和谐,特别会协作,特别有作为,特别敢争优”。在学校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个性被激发,强烈的责任感被唤醒

15、,“成功在中山,成名在中山”,成为了中山教师的自觉追求。正是得益于这种精神,我校“屡屡创造了惠阳教育的奇迹”,2007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加强培训进修,促进教师成长。我校制定了校本培训和构建青蓝工程,培养高素质师资工作方案,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在校本培训中通过构建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选定培训内容,使校本培训实现了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面提升。我们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我们邀请了赏识教育专家周泓,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任洁博士,广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邓云洲教授,惠州学院教授李靖国,惠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16、雷国富等来我校开设讲座。近三年来,学校先后选派教师四十多人次参加了省市各种培训学习,还组织高三级全体教师先后赴汕头金山中学、广州广雅中学、深圳中学等学校参观访问。选派何燕雄等一批青年教师赴北京、黄冈等地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新课程专业培训和心理健康C证培训、电脑等级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拓教师的视野。培训对象上,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上,新课程标准培训与教育理论素养提高相结合;培训形式上,专家讲座式培训与同行探究式培训相结合,校外交流与校内交流相结合。突出以校内培训为主,内外结合,以培训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我校的校本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实施名师战略,推进“青蓝工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之一便体现在他的研究上,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使用到教学中,研究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