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92112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河北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三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化的发展知识梳理 制作人-刘路锋一、古代中国思想领域的发展变化专题提示“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为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变化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综观中国古代形成一定气候的思想流派主要有儒、墨、道、法、宗教及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萌芽。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新教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表述,从而使该部分内容更加丰满。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新加坡甚至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因此研究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及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2、其意义就更加深远。(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1春秋(应运而生):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的学说,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 ,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克己复礼”, 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战国(成为蔚然大宗):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主张实行“”,提出“”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3西汉(确立正统地位):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

3、五常”,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为汉武帝所接受,使得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5宋明(儒学的新发展):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以为基础,吸收和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南宋朱熹,提出“”是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6明末清初(传统儒学受到批判和挑战):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黄宗羲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反对“”,提出“”;顾炎武发对君主专制

4、政治,强调“”;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否定了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二)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1、 战国时期被冷落:因为儒家思想强调道德感化,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 秦朝遭压制:因为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3、 西汉开始独尊: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增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三)对道家思想的认识春秋晚期的老子是

5、道家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他主张“”,反对采用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状态;道德经包含有 的思想,认为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道家思想是一种消极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回避。但在客观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道家思想中所包含的辩证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四)对法家思想的认识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认为历史是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社会变革;主张建立的封建国家;主张“”。法家是先秦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6、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对墨家思想的认识战国初期鲁国人墨翟创立墨家学派。墨家主张“”、“”和“”,提倡节俭,反对浪费,反映了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墨家的思想符合平民的利益,是进步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古代中国进步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1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2东汉:王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代表作是论衡,他反对说,反对,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 ”。3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人的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4明朝:李贽是明后期一位以“

7、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5明清之际: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反对“”。反对重农抑商,提出“”。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顾炎武:强调“”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他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踏实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他的思想闪烁

8、着革新的光芒。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提示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历代文化成就都是对以前的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创新,又为后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造纸术:(1)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 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3)造纸术于6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2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现存世界上最早的

9、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毕升发明。(4)元朝出现锡、木活字。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向西传入和,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明“”。(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4火药:(1)火药开始用于军事。(2)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3)南宋时发明了“”。 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4)13世纪中期,火

10、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记录。春秋时期鲁国大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的最早记录。战国时甘德、石申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秦汉:编写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中许多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的仪器,比欧洲早多年。3三国两晋南北朝: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比欧洲早多年。4隋唐: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了子午线的长度。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

11、欧洲早年。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5宋元: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年;还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年。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美术春秋战国: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帛画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b.四川出土的 ,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两汉:帛画是汉代帛画的精品。山东嘉祥武梁祠等地的画像石,四川、河南地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三国两晋南北朝:带有色彩。著名画家有三国时期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

12、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成为绘画的主题。杰出的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和盛唐的吴道子(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北宋a.随着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b.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描北宋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音乐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三国两晋南北朝: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异域传来了、等。隋唐:隋唐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著名乐曲有。雕塑夏商周:商周两朝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顶峰。商朝青铜器早期就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 出

13、现。 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这时期青铜艺术的杰作。秦汉:精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奴婢伎乐俑和动物俑三类。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是富有艺术价值的陶塑艺术。青铜铸像水平高超,代表作有秦陵彩绘铜车马、武威铜奔马。三国两晋南北朝:山西的、河南的等石窟艺术。隋唐: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文字书法半坡氏族: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可能是原始文字的最早起源。商周:a.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汉字基本相同。b.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青铜器多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钟鼎文。在金属器物上铸刻,习称铭,金文又称铭文。商朝青铜器上文字很少,一般仅有极少的人名或族名;西周开始有了长篇铭文。秦朝:以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隶书。: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有蔡邕。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