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反射》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2099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波的反射》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波的反射》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波的反射》教学设计.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波的反射 教学设计 珲春 市第二高级中学徐英顺 三维教学 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波面和波线 , 了解惠更斯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实验认识波的反射现象 , 并能用惠更斯原 理进行解释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几何知识证明物理现象的能力, 进一步加 深物理与数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 惠更斯原理。 教学难点 : 波面、 波线的概念和用惠更斯原理对波的反射 规律进行解释。 教学方法 : 几何证明 教学教具 : 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 一) 引入新课 ( -) 进行新课 1 波面和波线 将一块石子 投到水 面上 , 会激起 一列 圆形水 波, 向四周

2、传开。我们把这些圆叫做一个个波振面 或波面, 而与波面垂直的那些线代表了波的传播方 向, 叫做波线。 对于空间一点发出的球面波 , 它的波振面就是 以波源为球心的一个个球面, 而波线就是这些球面 的半径 。如果波面是平面 , 它就是平面波 。 2 惠更斯原理 如果知道某时刻一列波的某个波面的位置 , 还 知道波速 , 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得到下一时刻这一 波面的位置, 从而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国 图 1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 图 2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 球面波的传播 平 面波的传播 步骤 : ( I ) 如 图 1 以 O为球心的球 面波在时刻 t 的 波面为 , 按惠更斯原 理 , 面上每个点都是子

3、波 的波源, (如 A, B两点 。 ) ( 2 ) 在 t 时间后各子波的波面如图中的小圆 所示。假设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 波向各个方向传 播的速度都相等, 所以小圆的半径 v a t 也都相等。 ( 如图中的粗线小圆 ; A,B ) ( 3 ) 用 包 住 上的波源 t 时间后形成 的所 有子波 , 则 就 是这些子波的包络面 , 是波 面 在 时间 后的新位置。 ( 4 ) 新的球面与原来球面的半径只差为 v a t , 表示波向前传了v A t 的距离。 ( 5 ) 利用同样的方法证明平面波的传播方向。 ( 如图2 用惠更斯原理解释平面波的传播。 ) 3 波 的反射 反射现象 : 波在

4、遇到界面后 回到原来介质继续 传播的现象。 利用几何知识证 明反射现象 用 惠更 斯原理解 释波的反射 ( 1 ) 一列平面波到达两种介质的界面 ( 画出平 面波的三个入射波线 a 、 b 、 c ) , A B是这列波的一个 波面。由于入射波的传播方向不垂直于界面, a , b , c 三条波线并不 同时到达界 面。它们到大界 面时 产生子波的时间也有前后顺序, 子波传播的距离也 就有远有进。 ( 2 ) 以 B B -J 半径 A为圆心划 圆, 从 B 、 向圆 A 划切线 B 、A 、 , 再把切点 A 与 A连接 , 因介质中的波 速不变 , 又 A =B B 、 , 所以当波面 B点

5、上 的波刚好 到达 B 点 时 , 在 A点反射的波也到达 A 诫 所 以 A 、 B 是 t 时间后的包络面 , 则新的波面。 ( 3 ) 三个人射波线 a , b , c间的距离相等 , 所 以 A C 、 = c 叉波线a 波线b C C 、 = B B 所以t C C 、 = 二 1 1 t B 划出 线c c 、 上 A 、 , c = _ 从、 同理t C C = 1 t t c c c - = t = t B = A t A 也是A t 时f s-I 后c点 二 上的波的包络面 。 ( 4 ) 因 A A 、 = B B “ 直角三角形 A B B -直角三角形 B 所以LA A B 、 =LB B A a与界面锐角 =LB B A, LA k B 、 = a与界面锐角 入射角 i = 反射角 i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