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后微练习 苏教版选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92092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后微练习 苏教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后微练习 苏教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后微练习 苏教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后微练习 苏教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后微练习 苏教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中化学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课后微练习 苏教版选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和反应 反应热的测定班级_ 姓名_ 学号_ 1 己知:NH3H2O(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 mol正盐的H24.2 kJmol1;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H57.3 kJmol1。则NH3H2O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9.4 kJmol1B45.2 kJmol1C69.4 kJmol1 D45.2 kJmol12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 kJmol1已知: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 kJmol1 HNO3(aq)NaOH(aq)=NaNO

2、3(aq)H2O(l) HQ2 kJmol1上述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Q1、Q2的关系正确的是()AQ1Q257.3 BQ1Q257.3CQ1Q257.3 D无法确定3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A用滴定管取所用药品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4 某同学做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实验完成后发现实验结果偏低,试分析造成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填编号)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c将5

3、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 mL 0.55 molL1氨水d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读数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5 在一800 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 mL 0.50 molL1盐酸的200 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玻璃搅拌棒(末端呈半圆环的玻璃棒)和一只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迅速往盐酸溶液中加入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盖好,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

4、定中和热。(1)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2)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3)烧杯如果不盖泡沫塑料板,所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5)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t2t1)分别为2.3 ,2.4 ,2.9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 。6 含有11.2 g KOH的稀溶液与

5、1 L 0.1 molL1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能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化学方程式的为()AKOH(aq)1/2H2SO4(aq)=1/2 K2SO4(aq)H2O(l)H11.46 kJmol1B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 kJmol1C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H114.6 kJmol1DKOH(aq)1/2H2SO4(aq)=1/2 K2SO4(aq)H2O(l)H57.3 kJmol17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准确称量8.2

6、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填编号字母)称量。A小烧杯中B.洁净纸片上C.托盘上(2)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3)若滴定时所用标准盐酸的浓度为0.2000 molL1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烧碱样品的纯度是(用质量百分数表示)。滴定次数待测溶液体积(mL)标准酸体积滴定前的刻度(mL)滴定后的刻度(mL)第一次10.000.4020.50第二次10.004.1024.00(4)下列实验操作会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后果?(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

7、,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 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8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A用蒸馏水冼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B用蒸馏水冼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液润洗,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C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进行滴定D改用移液管取10.00mL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后,把移液管尖嘴处液体吹入。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弱酸的电离

8、过程一般要放出热量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为准确测得反应前后的温差,应将已分别测得温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在隔热的容器中快速混合,并不断搅拌,用温度计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B往海带灰的浸泡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保证I完全氧化为I2C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钾混合液加热,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可证明溴乙烷中含有溴D润洗酸式滴定管时应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5mL所要盛装的酸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其内壁,再从上口倒出,重复23次参考答案:1 答案: D解析: 根据题意先写出热化学离子方程式:NH3H2O(aq)H(aq)=NH(aq)H2O(l)H12.1 k

9、Jmol1,H(aq)OH(aq)=H2O(l)H57.3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得NH3H2O(aq)=NH(aq)OH(aq)H45.2 kJmol1,由此可知选项D正确。2 答案: C解析: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 kJmol1。3 答案: B解析: 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实验中生成水的量减少,放出的热量减小,测得中和热的数值不准。4 答案: abcde解析: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使参加反应的盐酸的量减小,所测定的热量减少,计算的中和热偏低;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

10、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造成热量损耗而计算结果减小;c.将50 mL 0.5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 mL 0.55 molL1的氨水,由于氨水为弱电解质,其电离需吸热,导致反应产生的热量小,中和热减小;d.在量取盐酸时俯视读数,使所取盐酸的体积小于50 mL,反应放热少,计算时中和热偏低;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热量损失,中和热测定结果偏低。5 答案: (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2)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3)偏小(4)不相等相等因为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能生成0.027 5 mol H2O,而50

11、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只能生成0.025 mol H2O,因此所放出的热量不同。但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5)2.35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的原理、“量热器”的组成以及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然后按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和判断。(1)碎纸屑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3)不盖泡沫塑料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将偏小。(4)由中和热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所测温度2.

12、9 显然是错误的,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应是与的平均值。6 答案: D解析: 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H2O(l)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故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生成1 mol H2O(l)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故为D。7 答案: (1)A (2)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3)0.400097.56%(4)偏高偏高8 答案: C9 答案: B解析: 解: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为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需在高温下才能进行,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但在常温下就能进行,故A错误;B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

13、确;C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故C错误;D弱酸的电离过程一般要吸收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B10 答案: A解析: A、中和热测定温度为恰好中和时的温度即最高温度,故A正确;B海带灰的浸泡液中如果加入过量的氯水,氯水会氧化I2生成HIO3,故B错误;C检验溴乙烷水解产物中的溴离子,因先中和碱,防止碱和硝酸银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干扰实验,故C错误;D润洗后,从滴定管的下口放出,不能从上口倒出,其他操作均合理,故D错误;故选A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