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91751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厚度标准的 确定(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厚度标准的确定方法 目 录 1.有效厚度的定义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4.物性标准 5.电性标准 6.注意事项 目 录 1.有效厚度的定义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4.物性标准 5.电性标准 6.注意事项 1.有效厚度定义 油(气)层有效厚度,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达 到储量起算标准的含油(气)层系中具有工业产油气能力 的那部分储层厚度。 油(气)层内具有可动油(气); 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提供开发; 产量达到工业油(气)流标准。 作为有效厚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深度 m 最低油流标准 t/d 最低气流标准 104m3/d 40001

2、0.02.0 储量规范规定了储层深度与对应的单井最低油(气)流,用此来衡量储层的 工业产油(气)能力。 工业油(气)流标准 1.有效厚度定义 目 录 1.有效厚度的定义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4.物性标准 5.电性标准 6.注意事项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岩层是否为有效厚度,除了具备一定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外,渗透 率(天然的或改造后的)也必须达到一定数值,这些下限值就是油气层有 效厚度的标准。 (1)有效厚度标准定义 有 效 厚 度 储油能力 孔隙度 渗流能力 渗透率 原油地下粘度 含油饱和度 油层压力水力活塞泵 热力降粘和化学降粘 压裂酸化 2.有效厚度标准

3、的研究内容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a、判别有效层与非有效层界限(取舍标准) 研究油层、气层、水层和干层等的岩性、含油性、物性及电性的界限。在原油性质 变化较大的地区,还包括原油性质的界限。 b、划分有效厚度界限(夹层扣除标准) 在油层与干层界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效层段内所夹厚度薄、岩性变差、 物性变低、含油性变坏、产油能力下降到不具有可动油的层段。 岩性标准 含油性标准 物性标准 电性标准 夹层扣除标准 取舍标准 有 效 厚 度 标 准 原油性质标准 原油性质变化大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3)建立有效厚度标准的基础资料 一、测井资料 是主要的和最基本的资料,但不是第一性

4、的实物资料,间接反 映储层的储油能力和渗流能力。需要第一性资料的验证或刻度。 二、试油(包括地层测试)、试采和生产资料 直接资料,但数量有限,不可能每口井都取得。仅有它,而且即 使是单层试油,在储层非均值情况下,也分不清出油的确切部位。 三、取心(包括井壁取心)和录井资料 直接资料。仅有它,虽能准确画出含油部位(要求取心收获率 100%),但不能肯定所含原油的流动性大小。 以岩心资料为基础,以测井解释为手段,以试油验证为依据,以 四性关系(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研究为主要内容,综合归纳 、统计建立下限标准。 目 录 1.有效厚度的定义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4.物

5、性标准 5.电性标准 6.注意事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1)储层的岩性描述 通过观察取心资料,描述储集层的主要岩性、矿物成分、胶 结类型、粒度、分选情况、充填物等,充分了解控制油层储集能 力的定性因素。 变质岩碳酸盐岩碎屑岩 粉 砂 岩 砾 岩 砂 岩 粘 土 白 云 岩 石 灰 岩 储集层的含油性是以含油级别来描述的。根据岩心含油面积大小和含 油饱满程度来划分含油级别。 级别含油面积饱满程度 饱含油90%饱满 含油60-90%较饱满 油浸30-60%不饱满 油斑5-30%不饱满,不均匀, 呈斑块状,条带状 油迹5%含油极不均匀,肉 眼难以发现 储油层含油级别 3.岩性、含油性标准 (2)

6、储层的含油性描述 根据取心资 料选择一定数量 的岩心收获率高 ,岩性、含油性 均匀,孔隙度、 渗透率具有代表 性的层进行单层 试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3)有效厚度的岩性、含油性标准 济阳坳陷取芯井试油日产量与岩性、含油性关系图 3.岩性、含油性标准 (3)有效厚度的岩性、含油性标准 王庄油田岩性与含油性关系图 0% 20% 40% 60% 80% 100% 120% 中砾岩 细砾岩 砾状砂岩 含砾砂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粉细砂岩 粉砂岩 含砾泥质砂岩 泥质砂岩 泥质粉砂岩 灰质粉砂岩 灰质砂岩 生物灰岩 岩性 含油概率 % 油浸以上 油浸以下 王庄油田岩性、含油性下限图 0 5

7、10 15 20 25 30 35 40 0123456 岩性 产量 Q t/d 饱含油 油浸 油斑 砾 状 砂 含 砾 砂 含 砾 泥 质 砂 粉 砂 细 砂 目 录 1.有效厚度的定义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4.物性标准 5.电性标准 6.注意事项 物性标准是指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下限截止值。由于含油饱和度 最难与试油产量建立量化统计相关关系,所以通常用孔隙度和渗透率来反映物性 下限。 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的方法有多种方法。不同油藏可根据地质条件和资料 录取情况选择使用。 (1)测试法 4.物性标准 对于原油性质变化不大, 单层试油资料较多的油田,建 立每

8、米采油指数与空气渗透率 的统计关系。达到工业油流的 采油指数所对应的渗透率即为 下限,然后通过孔隙度与空气 渗透率的统计关系换算出孔隙 度下限值。 4.物性标准 (1)测试法 对于单层试油资料不多 ,原油性质又有差别的油田 或地区,建立每米采油指数 与流度(空气渗透率/原油地 下粘度)的统计关系同理可 以得到流度的下限,然后再 用不同出处的原油地下粘度 与流度算出空气渗透率,从 而也能换算出孔隙度下限值 。 原理:含油产状与物性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在确定储层岩性含油性标准 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它们与物性的关系确定出有效厚度的物性下限值。 (2)含油产状法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为保证精度,需要对参加统

9、计的岩心样本进行两次折合处理:密度折合和块 数折合。使有效样品和非有效样品能代表地下有效层和非有效层的真实厚度,当 界限以上的非有效样本和界限以下的有效样本均最少,而且二者之差接近于零时 ,界限成立。 注意 参加统计的样本数量要多、有代表性,非有效样本不可太少; 不同系统样本不能混合统计,如重质油和非重质油、油和水样本; 采用最小误差原则,即界限以上的非有效样本和界限以下的有效 样本均最少,二者之差接近于零。 4.物性标准 正逆累积是指有效样品和非有效样品对于选择的参数(渗透率或孔隙度)各自 按照相反的方向作块数的累积曲线。每一区间的累积块数为这一区间与该区间前同 类样品块数的总和。 正逆累积

10、曲线的交点即为有效样品与非有效样品的界限。 采用正逆累计作图法 (2)含油产状法 4.物性标准 (3)泥浆侵入法 在储集层渗透率与原始含油饱和度有一定关系的油田,利用水基泥浆取心 测定的含水饱和度可以确定有效厚度物性下限。 原理:水基泥浆取心过程中,由于泥浆柱压力的作用,泥浆对储油岩产生不同 程度的侵入现象:渗透率较高的储油砂岩,泥浆水驱替出部分原油,取出岩样 测定的含水饱和度增高;渗透率较差的储油岩,泥浆水驱替出的原油较少,渗 透率下降低到一定程度,泥浆水不能侵入,取出岩样测定的含水饱和度仍然是 原始含水饱和度。因此,含水饱和度与空气渗透率关系曲线上出现两条直线, 其拐点的渗透率就是泥浆侵入

11、与不侵入的界限,也就是有效厚度渗透率下限, 同样,可以定出孔隙度下限。 4.物性标准 (4)最小孔喉半径法 原理: 在水润湿系统中,油气主要分布于大孔喉道连通 的孔隙体积中,而水则占据小喉道连通的孔隙体积。油气水分 布的孔喉半径临界值就称为最小有效含油孔喉半径或流动孔喉 半径下限。根据资料对比或者经验公式求出油藏最小含油孔喉 半径,再依次做出孔喉半径中值与孔隙度、渗透率交会图,从 而确定出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 4.物性标准 a.根据压汞毛管压力资料建立小于一定孔喉半径的累积孔隙体积与空气渗透的 关系曲线。 b.用油基泥浆取心资料建立原始含水饱和度与空气渗透率关系曲线。 c.两者进行对比,当小于

12、某一孔喉半径的孔隙体积-渗透率关系曲线与含水饱 和度-渗透率的关系图趋势基本一致时,这一孔喉半径即被确定为最小含油孔 喉半径。 4.物性标准(4)最小孔喉半径法 利用压汞资料与油基泥浆取心分析资料对比 十屋油田最小含油孔喉半径计算参数 参 数 Parametes 取 值 Selected value 油水润湿接触角强亲水,润湿角取0 地层水密度据经验公式0.9789 地层原油密度SN18井分析0.765 最大含油高度300 m 油水界面张力油水两相系统取28 计算最小含油孔喉半径的经验公式如下: 式中:rmin 最小含油喉道半径,m2; 油水表面张力,Mn/m; 油水润湿角; Hmax 油藏最

13、大含油高度,m; o、w 地层条件下油、水密度,g/cm3。 利用经验公式求取 4.物性标准(4)最小孔喉半径法 十屋油田孔喉半径孔隙度关系图 : 8% 4.物性标准(4)最小孔喉半径法 十屋油田孔喉半径渗透率关系图 K:0.1mD 4.物性标准 a.根据油基泥浆取心或密闭取心资料,作出纯含油段岩心的含水饱和 度与空气渗透率或孔隙度的关系曲线。若以含水饱和度50%作为划分油层的 经验界限,那么在曲线上对应含水饱和度50%处的渗透率或孔隙度值即为物 性下限值。 Sw=50% (5)经验统计法 含水饱和度法 低阻低So 能出纯油 有效孔隙体积百分含量法 作出有效孔隙的体积百 分含量孔隙度、渗透率交

14、 汇图;认为当储层的有效孔 隙至少占50%时,成藏动力 大于阻力,油气才能成藏; 假如有效孔隙百分比小于 50%能成藏,但油也很难被 开采出来,不具有工业价值 。因此,认为储层的有效孔 隙占50%对应的孔、渗为物 性下限。 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 :8.6% 根据孔、渗频率分布图、累积频率曲线、累积能力 丢失曲线,可确定物性下限。 渗透能力:渗透率乘以样品长度,反映产油能力 孔隙能力:孔隙度乘以样品长度,反映储油能力 累计频率统计法 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 原理:以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资料为基础,以低孔 渗段累积储渗能力丢失占总累积的5%左右为界限。 前提:样品的取样密度要均匀。

15、 渗透率临界值为0.1mD时,累积渗透能力丢失1%,即 产油能力丢失1%;渗透率样品丢失35%,即厚度丢失35% 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 孔隙度临界值为8%时,累积孔隙能力丢失22%,即储油能力丢失 22%,孔隙度样品丢失36%,即厚度丢失36% 下限定在此丢失的产油能力不大,但丢失的储油能力不可忽视。 查毛管压 力曲线,如果 孔隙度等于或 小于8%的样品 含水饱和度很 高,估计不能 出油,界限可 定在此。 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 30.0 孔隙度为8%时,含水饱和度高达70%,应该不具有工业价值,因此, 该孔、渗下限比较合理 若当前孔隙度的含水饱和度不高,有资料表明或估计尚有可动

16、油存在 ,可再向下试取一个孔隙度下限值重复以上步骤。 4.物性标准(5)经验统计法 原理:根据确定的孔隙度解释模式反推孔隙度下 限,根据孔渗关系反推渗透率下限。 4.物性标准 (6)孔、渗模式反推法 十屋油田营城组AC-c拟合图 声波下限为219s/m,反推孔隙度下限8.047%,根据孔、渗关系,反推渗透率下限为0.11mD 验证 目 录 1.有效厚度的定义 2.有效厚度标准的研究内容 3.岩性含油性标准 4.物性标准 5.电性标准 6.注意事项 5.有效厚度电性标准 有效厚度的岩性、含油性和物性标准,只有转换到电性标准, 并且得到有效的检验,才能使有效厚度下限研究成果充分体现在储 量计算中。 可作为电性标准的地质-物理参数分为两类: 1、测井测量物理量,如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等; 2、测量计算的地质-物理量,如孔隙度、泥质含量、渗透率、含水 饱和度。 根据需要,这两类地质-物理量可以组合使用。 (1)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法 岩性、孔隙度和地层水性质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