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1590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正槽探编录1教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槽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2012.06 主讲:鲍玉学 主要内容: 1.探槽意义及布置 2.编录组织工作 3.观察分层及取样 4.基线布设布样 5.地质描述记录 6.投影作图 7.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8.资料成果提交 1. 探槽布置及施工管理 探槽是浅地表工程的一种,是地表复杂情况下揭露矿 体或构造的直接工程手段 1.1 探槽布置 探槽布置一般垂直于矿体的总走向或矿化带的总走向 。(目的是利用最少的工程量,获得最大限度的资料) 1.2 探槽分类 探槽按其所揭露地质情况不同可分为: 主干槽:揭露所有地层、构造及矿体 辅助槽:只揭露矿体与围岩 1.3 探槽适用及要求 适用:浮土深度不超过3米的地表;

2、要求:探槽垂深不准超过3米;(确保施工及编录人员 安全)槽壁的倾角随其稳定性调整,槽底宽度一般不小于 0.6米,槽底应揭露至基岩以下0.3米。 工程间距:符合勘探要求(一般较深部工程加密一倍 ) 2.编录组织工作 2.1人员构成: 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作图员,测手(可兼任)。 2.2人员职责 组长:一般由工程师或熟悉探槽编录工作的技术人员担 任。职责是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分工地质观察、分层 、布样、文字纪录。要求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 ,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是协助组长工作,主要分工素描图及其它适合兼任 的工作。 测手:一般

3、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职责是主 要分工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 及各种拣块样(有时可由组长或作图员、采样工兼任)。 2.3探槽原始地质编录要求 2.3.1探槽原始地质编录构成: 简单:一般编录一壁与槽底 复杂:可编录两壁与槽底 2.3.2探槽编录壁及方向的确定 探槽方向总体可以归为两类:即近东西走向(以下 简称东西向)和近南北走向(以下简称南北向)。 东西向探槽的西端在225315方向范围内,东 端在45135方向范围内(图a); 南北向探槽的北端在31545方向范围内,南 端在135225范围内(图b)。 两个方向首选壁及作图方向按下述原则确定。 (1)东西向探槽

4、编录壁及绘图方向的确定 北壁明显高于南壁(这时,在北壁揭露出的基岩较 南壁完整)或南北壁高低相近时:编录壁首选北壁, 编录人面向北壁素描作图。 探槽的西端(南西端北西端)放图的左侧,东端 (北东端南东端)放图的右侧,探槽起点在西时, 自西往东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a);探槽起点 在东时,自东往西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b)。 南壁明显高于北壁(这时,在南壁揭露出的基岩较北 壁完整),编录壁首选南壁,编录人面向南素描作图 ,探槽的东端放图的左侧,西端放图的右侧。 编录壁(北壁)绘于槽底平面图的上方。如遇某 段北壁基岩揭露不好,而刚好其对应的南壁段基岩 揭露较好的特殊情况时,可临时将该段改为

5、编录南 壁段(这时,北壁不作图)将南壁的素描图向下一 倒转绘于槽底平面图的下方。 当探槽起点在东端时,自东往西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a );探槽起点在西时,自西往东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b) 编录壁(南壁)绘于槽底平面图的上方,如遇壁上基岩揭露不好的特殊 情况,处理原则 同上。 (2) 南北向探槽编录壁及绘图方向的确定 东壁明显高于西壁(这时,在东壁揭露出的基岩 较南壁完整)或东西壁高低相近时,编录壁首选东壁 ,编录人面向东素描作图。探槽的北端放图的左侧, 南端放图的右侧。探槽起点在北时,自北往南编录, 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a);探槽起点在南时,自南 往北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b)

6、。 编录壁(东壁)位于槽底平面图的上方,如遇壁上基岩揭露不好的 特殊情况时,处理原则同前。 当西壁明显高于东壁(这时,在西壁上揭露出的基岩较西壁完整) ,编录壁首选西壁,编录人面向西素描作图。探槽的南端放图的左侧 ,西端放图的右侧。当探槽的起点在南端时,自南往北编录则自左往 右作图(如图a);探槽起点在北时,自北往南编录,则自右往左作 图(如图b)。编录壁(西壁)位于槽底平面图的上方,如遇壁上基 岩揭露不好的特殊情况时,处理原则同前。 3.观察、分层 3.1 观察 由组长带领编录人员共同观察拟编录探槽中的地质现象(必要时还应观察 探槽附近有关地质现象),确定编录壁及基岩面、分层并布样。 确定编

7、录壁:有两壁一底探槽,一般情况下,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当两壁 上基岩露头的地质现象可对应吻合时:东西向或大致东西向的探槽选北壁, 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选东壁。但由于地形及地质现象突变等原因造成首 选壁的基岩露头不理想时,可选择对应的另一壁,或者视其情况,多数导线 取首选壁、个别导线加绘对应壁,也可由矿区统一规定编录壁,特殊情况可 变化。 确定基岩面:壁上的基岩高度应不小于30cm,通过观察,正确判断残坡积 物与风化基岩的界线。 3.2 分层 分层单元视矿体复杂程度而定,复杂的矿体分层单元应小于矿区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矿区填图单元一致,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或设 计要求,不同矿(化

8、)体层,不同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和较 大构造应分开。 3.3 布样 化学刻槽样应沿矿体厚度方向分矿石类型、品级分段连续布于槽底与编录 壁或编录壁的槽底处,取样规格按设计执行,刻槽样的长度取决于矿体厚度 以及矿体最低可采厚度和夹石剔除厚度,当矿体厚度不大或矿石类型复杂或 矿化不均匀时,样槽不宜过长,一般不应大于可采厚度或夹石剔除厚度。当 矿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区别,矿体厚度较大,矿石类型比较简单,矿化均匀, 则样长可以放大。样品布好后,应及时打上编号的样桩,每件样的起止端, 都应打上样桩。 样品编号原则:化学样编号为化学分析样代号H+工程编号+该工程中本类样 品顺序号组成(其他手标本、薄

9、片、光片、大小体重等样品号原则类似)。 在实际工作时,同一探槽中,第一件样及最后一件样编号保持完整,而中间 的样品编号可省略工程号。 样品编号及样桩布设如图: 4.设置基线 基线布置在编录壁上。基线位置宜选择在基岩与浮土的分界线附近,但工程 起、止两个端点宜布在地表以便定测及照顾素描。当探槽过长或有拐弯时,应 分段设置基点及基线(如图)。 操作方法:在基点处打上编好号的基线桩,然后用皮尺拉紧固定在两个基线桩 上部就成为基线,第一条基线起点为零。 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组长及测手分别作为前、后测手,用罗盘测定皮尺的方 位角和坡度角,二者的读数误差在3之内时,取平均值作为基线的方位角和坡角 。 5.

10、地质描述记录 文字记录要求采用DZ/T007893表A5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记 录顺序以编录基线为单位,从01基线开始一段接一段依次进行。岩层分 层界线位置、断层线位置、标本采集位置、产状测量位置等都应以投影时 在基线上的交点距离为准。 岩性描述与矿层(体)描述要求分层进行,如一条基线包涵了两种岩性 层时,应分段进行描述,如果几条基线只控制了一种岩性层时,则将几条 基线距离合并作一次性描述。 表中“地质描述”一栏,主要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 征、成分、结构构造);岩矿石名称、矿化特征、穿插关系、厚度;地质 体及地质构造特征、产状等。 表中“补充描述”是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

11、矿化现象。 坡度、分层位置、断层位置、矿体(层)顶底板位置,产状及手标本、 拣块样等位置数据都要求素描图和文字记录完全一致。 6.投影作图 6.1 素描图的基本原理 通过测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标本及样品位置等 )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后描绘到坐标纸上,成为一张真实地反映探 槽中各种地质现象的槽壁、槽底展开图。 槽壁、槽底在素描图上的位置:编录壁按比例缩小后绘于素描图的上方,槽 底绘于图的下方,与槽壁之间应留1cm以上间隔(以便标注产状、样号等), 槽底按正投影绘成等宽的条带状,其宽度一般为11.5cm;局部地段遇特殊情 况,需加绘另一槽壁时,则展开投绘在槽底的下方

12、(见下图)。 6.2 注意素描图的真实性 须根据有限的特征点,参看地质体实际形态勾绘成图(如透镜状、波状) 6.3 地质体的取舍 按比例缩小后的宽度大于1mm的地质体均应素描到图上;有特殊意义的小矿体或 地质现象虽不足1mm,也应适当放大比例尺表示,其方法一般是从该点引出图外作 一小幅放大的素描图(见下图)。 特殊地质现象放大表示图 6.4 探槽拐点的处理 探槽方向变化的方位差小于15度时,在拐点处设基点,槽 壁及槽底均可连续素描。,拐弯大于15度时,采用裂开或重 叠法绘图。 a.注意:编录壁在任何时候仍都应该连续绘制(因为编 录壁及基线始终是连续的),槽底与编录壁的共用边也是连 续的,只是槽

13、底裂开或重叠。 b.当拐弯方向背离前一编录导线方向时(前进方向变大 ),裂开槽底非共用边线,其裂开角度等于导线拐弯方位差 ,而槽壁连续绘图,采用裂开法素描。 c.当拐弯方向较前一编录导线方向变小时,断开槽底非 共用边线,将槽底重叠,其重叠夹角等于拐弯方位差,而槽 壁连续绘图,见下图。 6.5 大坡度探槽的槽壁素描 大坡度探槽的槽壁可分段垂直上下移动成锯齿状(槽底仍然连续。这时 要注意各段之间的地质要素应严格扣合) 6.6 作图基本步骤 作图员面向编录壁操作。 a、首先根据探槽的长度,高差等计划好图名、比例尺、基线起点、 槽壁、槽底、责任表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在坐标纸上的相应位置,要求 布局合理,整

14、齐美观。使用矿区统一图例。 b、标注基点,画出基线。 图上确定的第一条基线起点,编号为0(基点位置画2mm直径的园圈 、园心加点,下同)开始,用测出的坡度角在坐标纸上画出基线并按 比例尺确定基线在图上的长度、该基线的终点为基点1。 c、测手测量并报出各地质要素特征点相对于基线的坐标位置 d、槽壁素描:各导线起点读数均为0m,设各点铅垂投影到基线上的位置为Xm, 即皮尺上的读数,该点距基线的铅垂距离为Y米(分基线上或基线下,用标杆丈量 出数据),作图员便可据此将各点位置投到图上、并分类联接成图。如下图,地表 点a垂直投在导线上的点为a,a在皮尺(导线)上的读数为5.5m。a点距导线的 垂距a-a

15、为1.9m(读成基上1.9m),则a点的X坐标=5.5m。Y坐标=基上1.9m,据此 即可在图上确定出a点位置,再依次确定出地表b点的位置。这样依次连接o、a、b 点即成地形线(地表线)。 将c、d、e点相联为基岩线;将f、q、j点相联为槽底线;将k、i点相联为矿体顶 界;将n、m点相联为矿体底界。 e、槽底素描: 测手将槽底上的各编录要素点先按地质走向投到槽底与槽壁交界处,然后再垂直 投到基线上报出该点在基线上的一个读数点(X坐标),作图员即可将该点自基线 上投影到槽底图上将地质体、样品等绘出(因槽底为平面图,故无Y坐标点)。破 碎带控制点a、b及样槽控制点c、d、e、f各点在基线上的投影点

16、分别为a、b 、c、d及f,据其在导线上的读数在图上反投影到槽底上,然后根据走向素 描成图(见图23)。 f、测量的产状、采集标本、拣块样的位置应用符号标注在图上(方法同上)。 7.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7.1质量检查 主要核对文字记录表与素描图上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线数据是否吻合 ,反映地质现象的具体内容是否一致,若出现文、图不一致时,不允 许回忆修改,必须及时到现场核实处理。 检查记录表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语言是否通畅,地质描述内容是 否全面,专业术语是否恰当,有无错漏字等。 记录表中的数据要求全部上墨。 7.2 资料整理 在与文字记录核对无误的基础上,还需对素描图仔细检查,是否 出现有地质界线错连和漏连现象等。 待收到化学分析结果和鉴定结果后,根据测试成果,按照矿区统一 的图示、图例、绘制岩石、矿石花纹及标注各种代号、编号。 探槽素描图整饰 参照探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