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91564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80 大小:1,01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 关系的研究 姓名:王玉花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杨一平 2008052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 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出于经济压力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乡长期 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日渐凸显,引起了社各方面的高度 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成为 2007 年的重要提案。 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关

2、注更多局限在这一特殊群体当前的消极情绪和心理障碍等 负面的相关研究,而关于童年期留守经历对个体依恋质量、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却 不曾涉足。因此本研究选取了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作研究对象,寻找影响这 批有特殊依恋经历人群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保护性因素,使有留守经历人群或留守儿 童能够通过挖掘和提高这些保护性因素来对所处不良环境进行积极适应。以此希望 为目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 本研究以湖北省几所大学 1141 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有童年期留守经 历的大学生 319 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 工具包括 “亲密关系体验 ECR 量表” 、 “社

3、支持评定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 ,运用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 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处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质量、社支持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均 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 (2)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中,安全依恋型在消极情感得分上低于不安 全依恋型,差异显著;高中低社支持水平不同的个体,其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 总体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即个体的社支持水平越高,则体验到的积极情感越 多,消极情感越少,总体主观幸福感越高。 (3)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社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 著相关。 (4)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

4、学生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 感有显著预测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5)社支持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 中介作用,即依恋通过社支持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关键词:童年期留守经历 成人依恋 社支持 主观幸福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rural residual labor forces transfer to cit

5、ies on large scale with Reform and Opening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More and more children are left hometown without the caring of parents because of economic pressure. Seriousness of left-home childre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vident, which have already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of social

6、 various aspects. “Left-home Children” became the important proposal during NPC and CPPCC in 2007. Many current researches were focus on current se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left-home children, but dont set foot in long effects of parent-absence in their attachment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hea

7、lth. Thus in this study, “college students left-home in childhood”a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We want to identify the protective factors that might modify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arent-absence in people with special attachment experiences. And we hope to offer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bout ps

8、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left-home children and improve their growth environment nowadays. About 1141college students in some universities in Hubei Province take part in the study, and 319 students left-home in childhood are screened. By adopting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ventory”

9、,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Questionnaires ”, we analysis survey data using T-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earch shows: (1) Quality of attachment , social support level and subj

10、ective wellbeing level of students left-home in childhood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mmon students. (2)Among students left-home in childhood, the scores on passive emotion of secure attachment style are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insecure attachment styl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11、 in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ocial support level, namely the higher students social support level is, the more students experienced positive emotion and the less students experienced passive emotion, the higher stu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V level is.

12、 (3)There exits correlation among adult attachment, social support level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tudents left-home in childhood. (4)Attachment anxiety, subjective social support, availability of support have predictive function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students left-home in childhood. (5)Soci

13、al support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level of students left-home in childhood, namely adult attachment influe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different aspects of social support. Key words: Left-home experience in childhood; Adult attachment; S

14、ocial support; Subjective wellbeing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15、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引引 言言 1.1 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 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出于经济压力等因素,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乡不能

16、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由于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出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被称作 “留 守儿童” 。全国妇联 2008 年 2 月 27 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 示,根据 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 0-17 周岁留守儿童在 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 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 万人,其中 14 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 4000 万人,大大超过以前的估计。未来几十年内,农 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也将有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被“制 造”出来。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价 值观念上的帮助,尤其是情感上的支持,他们面临着教育、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困 境。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问题。 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父母的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所无法代替的。 亲子关系是儿童生活中最重要的社关系,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儿童人格发展、社 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的源动力。依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