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技术培训.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1471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塘养鱼技术培训.(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池塘养鱼技术培训为什么要养鱼?其主要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即赚钱。要获得较好的利润,就必须顺应市场,就要掌握和了解生产管理技术,用图表示:作为生产者,是无法控制或扩大市场的,但可以控制生产,来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控制经营管理及技术管理两个方面,使两者结合。来达到预期目的。此图简单地说明了鱼类养殖业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鱼种水质饵料(质量、数量)经营和生产管理市场水产养殖基础知识一、什么是鱼?终身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运动器官:鳍(游泳、平衡)大多数鱼披有鳞片变温的脊椎动物二、食性不同种类的鱼类,其食性是不同的,但在鱼苗阶段的食性基本相似。不同的鱼,其取食(摄食)器官构造有明显差异,食性也不一样。一般鱼类

2、的食性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滤食性鱼类:如鲢、鳙、白鲫等。特点:口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筛网(海棉状),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草食性鱼类:如草鱼、团头鲂、长春鳊(柳叶鳊)等,均摄食大量水草或幼嫩陆草。杂食性鱼类:如鲤、鲫等。其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成份也有动物成份。如动物:螺蛳、河蚬、摇蚊幼虫等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植物:水草、丝状藻类、水蚤、腐屑等。凶猛性:一般以其他鱼类为食:鳜、鳡、乌鳢、大口鲶等肉食性鱼类:温和性: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如青鱼以螺蚬类为食;黄颡鱼摄食大量水生昆虫、虾类和其它底栖动物一般来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食鱼的凶猛鱼类外,其它鱼类对人工投喂的动、植物饲料均

3、喜食。如:饼粕、米糠、麸皮、蚕蛹、人工配合饲料(颗粒饲料)。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1、栖息水层:养殖鱼类的栖息水层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2、生活习性不同种类的鱼类由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反应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生活习性。实际上养殖鱼类的生活习性是鱼类的本能。四、养鱼池水体生态环境光照PH值(酸碱度)非生物环境温度营养盐类(无机盐)溶氧有害物质鱼池生态环境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生孚(直孚、云孚)生物环境底栖动物高等植物鱼光照: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能,池水水温变化水温:适宜温度:15-33最适25-28适宜温度:17-37最适24-32适宜温度:12-18最适16-18溶解氧(DO)水中溶解氧是各种鱼

4、类及饵料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89%主要来源来自大气中的溶入7%人工机械、冲水增氧4%过饱和逸散到空气中1.5%主要消耗有机物分解、底质耗氧80-90%鱼类呼吸耗氧5-15%几种养殖鱼类最适的溶氧为5mgL以上。较低时,影响摄食,降低饲料的消化率;很低时,不摄食甚至可引起缺氧窒息死亡(浮头、泛池)。PH值(酸、碱度)鱼类对PH值的忍受范围:5.09.0水产养殖充许6.58.5最适:78(中性偏碱)PH值对养殖水体的水质、水生生物和鱼类有重要影响。营养盐类水体中溶解的盐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盐类水生植物(直孚、高等植物)的三大营养盐类氮盐NH4+,NO2-,NO3-蛋

5、白质的组成磷酸盐H2PO4-,HPO42-(主要)骨骼硅酸盐HSi03-,2Si03硅藻等有害物质除污染物外,在水中缺氧时,有硫化氢(HS)等对鱼类有毒性生物环境:微生物有益菌:硝化菌有害菌:病原细菌生孚直孚:低等的植物,大多数为单细胞植物,主要为白鲢食物;云孚:原生动物,甲壳动物如红虫等,鳙的食物底栖动物螺、蚌、摇蚊幼虫等高等植物各种水草鱼放养鱼、野杂鱼有机物一般指鱼池中水中生物的排泄物和生物死亡的尸体等。在养鱼中的主要作用:鱼及其他生物的饵料;经微生物分解,向水中不断提供无机营养无素;促进鱼类容易消化的藻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食物的营养等。水中保持一定量的有机物,可提高养鱼的产量,过多,容

6、易恶化水质。五、渔用肥料在主养花白鲢的池塘,施肥的目的是培养主养鱼饵料。养鱼肥料主要分为无机肥和有机肥二类:1、无机肥:俗称化肥(化学肥料),具有养分量高、肥效迅速、肥劲较短,可直接为水生植物吸收利用,分解不消耗氧气等特点。氮肥:碳酸氢铵、氯化铵、尿素主要种类有(常用)磷肥:过磷酸钙2、有机肥料:是指含有大量有机质的肥料、有机肥料养分较全面,作用持久,但肥效较迟,且耗氧多,也易污染水质。主要种类:绿肥、粪肥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的比较项目有机肥料无机肥料肥料养分含多种营养元素,肥分全面,但每种营养元素含量较低营养元素单一,含12种营养元素,但相对含量高肥效速度迟效大多为速效,一部分磷肥为迟效对水质

7、的作用耗氧量大,易引起池水缺氧耗氧小,增殖藻类愉,池水溶氧高对底质的作用对新开挖的池塘,瘦水池改良底质具有明显作用除钙肥外,对改变底质效果不明显培育饱饵料生物效果培育细菌、云孚、底栖生物效果好部分可作为鱼类饵料培育直孚效果好,不能直接作为鱼类饵料毒性一般无毒性铵(氨)态氮肥、生石灰等对鱼类有一定毒性,特别是水温高、PH值高时使用方法主要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一般宜作追肥鱼池施肥效果对各类池塘的施肥效果均好对肥水池塘效果好,瘦水池塘不佳来源来源广,可就地取材靠购买商品肥施肥操作施肥量大,操作麻烦施肥量小,操作方便3、池塘的合理施肥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主要是使用大草、粪肥等有机肥,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开

8、始使用化肥鱼,从90年代开始,科研人员根据池塘中饵料生物的营养需要,研制出水产养鱼专用肥水产用无机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水产专用肥的特点:根据养殖鱼类容易消化的饵料生物(如硅藻、隐藻等),配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经微生物发酵后的有机肥(一般含10%),达到了营养全面,并能充分利用池塘中的营养物质,改善了池塘环境,并能降低养殖鱼类的发病率,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鱼池的合理施肥:保持池水营养盐类平衡(水桶原理)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选择不同的肥料保持池水具有充足的溶氧,防止施肥后发生缺氧根据肥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或无机肥六、渔用饲料水生植物:浮萍、轮叶黑藻、苦草等1、植物性饲料饼粕:菜籽饼、豆粕、棉饼

9、、尾粉等陆生牧草:黑麦草、苏丹草等2、动物性饲料螺蛳、蚌、摇蚊幼虫、水蚯蚓、水生昆虫、蚕蛹、鱼粉等3、配合饲料根据养殖鱼类的生长对蛋白质、氮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将各种饲料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并制成颗粒饲料。不同种类的鱼,同种鱼不同生长阶段其配方不同。天然饲料与颗粒饲料的主要差异比较项目天然饵料颗粒饲料水份高(约80%)低(10-12%)营养物质的质量和数量低高废物的数量多少对环境的污染大小致病的可能性大小饲料效率(系数)低(高)高(低)单位投入成本大小4、购买饲料须知尽量购买大品牌、知名度大厂家饲料颗粒饲料破碎率应小于1%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性:硬颗粒饲料

10、10分钟,膨化料1小时饲料的原料粉碎程度:除玉米外,其它原料肉眼不能观察出来,新鲜、无霉变,一次购买的料贮存时间不应超过40天。5、饲料的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定时根据水温确定投喂的时间和次数;定位将鱼驯化到固定的地点集中摄食,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利于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物消毒;定质选择新鲜、符合养殖鱼类营养全面、适口的饲料;定量以90%左右的饱食度为宜。七、鱼种放养(成鱼)确定养殖品种主要依据:一是市场性,选择市价格高的或新品种,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二是可得性:苗种的供应来源方便;三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资金投入的能力。1、以花白鲢为主养鱼,搭配少量吃食主要性鱼,即主要是以施肥为主的养殖模式。养殖

11、2、以吃食性鱼为主养鱼,搭配少量花模式白鲢和凶猛性鱼,吃食性鱼的产量占70%以上。八、混养搭配和合理放养密度混养搭配:在池塘中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进行多种鱼类,多种规格的混养,可充分发挥池塘水体和鱼种的生产潜力,合理利用饵料,提高产量,是我国池塘养鱼的重要特色。混养的优点:合理和充分利用饵料合理利用水体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获得成鱼和鱼种双丰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确定主养鱼类和配养鱼类市场需求饵料肥料来源池塘条件(肥、瘦、深、浅)鱼种来源合理放养密度:在一定密度条件下,放养量越高,净产量越高。超出一定范围,尽管饵料供应充足,产量也难再增加,甚至产生不良结果,

12、其主要原因是水质难以调控,限制产量的增加。(边际效应)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池塘条件鱼种的种类和规格饵料、肥料供应量饲养管理措施(配套设备、轮捕轮放次数、经验、技术等历年经验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决定放养密度的依据:池塘条件池塘条件鱼种的种类和规格鱼种的种类和规格饵料、肥料供应量饵料、肥料供应量饲养管理措施(配套设备、轮捕饲养管理措施(配套设备、轮捕轮放次数、经验、技术等轮放次数、经验、技术等历年经验历年经验轮捕轮放就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的情况,到一定时间捕出一部份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再适应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即一次放足,分期捕捞、捕大留

13、小,去大补小。轮捕轮放的作用:有利于活鱼均衡上市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数量充分利用鱼池空间,有利于鱼类生长有利于提高饵料,肥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提供鱼种的自供。注意:捕捞技术问题捕捞时间(天气好、早上不缺氧时)、水质管理(开增氧机、调节水质)水质管理与鱼病防治一、水质管理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鱼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有效的水质管理,可以达到防病增产和节约养殖成本的目的,要采取健康的养殖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从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效益。养鱼即养水养鱼者实际上不是在养鱼,而他们实际上是在培养和管理环境(生态环境),鱼类自身在生长。二

14、、营养元素与水质饲料鱼排泄物分解成营养元素光合作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必须有营养元素的不断补充,要求合理、全面,否则引起水质变坏甚至恶化。肥、活、嫩、爽”标准肥:表示水中浮游生物多,有机物和营养盐类丰富。活:表示水色经常在变化,水色有月变化和日变化(即上、下午和上风、下风的变化。嫩:水色呈黃褐色或油绿色。爽:表示池水透明度适中(2540cm),水中溶氧条件好。三、水质管理的基本要点1、经常加注新水(冲水)2、科学使用增氧机3、合理养殖模式4、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改良剂5、定期施用生石灰6、适当使用杀虫剂7、合理施肥投饵科学使用增氧机使用原则: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机;连绵阴雨

15、天半夜开,傍晚不开机;浮头早开机;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晴天每天中开机的原则。运转时间可采取:天气炎热开机时间长,凉爽短;半夜开机时间长,中午短;负荷面积大开机时间长,面积小短。2、发病的原因:环境原因素病源鱼体的抗病能力、鱼种的优劣宿主环境病原亚健康亚健康发病3、鱼病的种类微生物病(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病(原虫类、蠕虫类、甲壳类)非寄生虫病(机械损伤、感冒、气泡病、营养不良、藻类中毒等)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1肉眼诊断2解剖诊断3组织病理学诊断4治疗性诊断5利用免疫学技术诊断6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肉眼诊断(3个条件)1经验丰富(对症状很熟悉)2症状典型(具有特有症状)3资料齐全(来源、背景

16、等)4鱼药的种类根据使用目的大体分以下几大类:环境改良剂、消毒剂、抗微生物剂、抗寄生虫药、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其他5、防治鱼病的基本原则防重于治的原则以症下药的原则最小剂量原则了解药物性能,掌握使用方法6、主要防病的措施坚持“四消毒”(池塘、鱼体、食场、工具)投喂“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合理的放养比例和密度管理好水体环境坚持预防,控制病原体的传播7、选购使用鱼药要注意的事项认准药品包装的标识。看准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以及生物鱼药、生物制品、中草药制剂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注意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做到安全用药,水温、药物随水温升高毒性增加。正确的用药程序和方法决定用药效果疾病种类不同,用药程序是不同的:对于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一般是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