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91274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语教育教学工作汇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语教学工作汇报 作者: 日期:2 关于实施双语教学工作的情况汇报四川省凉山州教育局尊敬的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各位领导: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州辖17个县(市)中就有1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28万人口中就有135万绝对和相对贫困人口,全州经济总量有70%在安宁河流域的5县1市。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有205万,占总人口的48%,彝族人口190万,占总人口的44.4%。凉山州教育起点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教育教学质量与内地差距大,实施十年行动计划以 前,由于农村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缓慢,加之长期教

2、育投入不够,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贫困山区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农村群众的子女“进不来,留不住,读不起书”的问题非常突出。进入新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我省大力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这些重大战略举措使凉山的教育事业步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全州双语教学的现状州内少数民族聚居县大部分山区自然条件差,地域闭塞,缺乏汉语言环境,在这些地方教学离开了双语教学就行不通。针对这一实际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准备,凉山州于1978年开始举办双语教学二类模式(

3、即各科以汉语文为主要教学用语,同时开设一门少数民族语文的教学形式),这是对本州广大地区普遍采用的用少数民族语辅助教学方法的提升、发展和规范,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的一次跨越。在二类模式取得明显效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双语教学,1984年又开办了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即各科以彝语文为主要教学用语,同时开设一门汉语文的教学形式)。二十多年来,凉山州的双语教学形成了结构体系,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质量效益还不高,长期处于徘徊的状态,谈不上摸索出了新经验,有了新优势,双语教学这一民族教育的重点、难点还未成为我州的亮点。目前,全州开展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校有808所,在校生有175948人(其中

4、藏文学校13所,在校生2288人;傈僳文学校2所,在校生301人)。其中,一类模式(只有彝文)中小学60所,在校生5952人;二类模式(含藏文、傈僳文)中小学校748所,在校生169996人。全州现有双语教学专任教师1311人,其中一类模式小学专任教师225人,中学专任教师96人;二类模式小学专任教师834人,中学专任教师156人。二、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积极推行双语教学1、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凉山州委、州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工作,制定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双语教学工作的文件。在2000年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

5、工作的决定(凉委发200069号)中,对“改革和完善双语教学体制,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5年元月,州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凉府发20053号),决定中回顾了双语教学的办学历程,结合新的形势,提出了新的精神、思路和明确的要求,对促进全州双语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凉山州教育局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州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的意见,全州教育战线正在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决定。凉山州教育局每年都要召开全州双语教学工作会议,肯定成绩,查找问题,交流经验,提出新的目标任务,增添措施,开成了鼓劲的会、落实责任的会。20

6、04年10月州教育局还组织各县(市)教育局长和职能科室、单位负责人到北方三省区吉林、辽宁、内蒙考察学习双语教学,对考察团一行人触动很大,也给全州双语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为了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近几年来,我州按照双语教师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原则,高中教师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培训,初中教师由州上统一组织,进行分期分批培训,特别是针对薄弱学科、薄弱环节,积极开展教师短期轮训。各县(市)积极开展小学双语师资的培训。同时,州上不定期的组织全州的双语教师在州内开展参观、访问学习、进行巡回讲座,使全州双语师资队伍的素质有所提高。3、加强彝文教材建设。彝文教材编译

7、机构是四川省凉山州彝文教材编译室,隶属四川省教育厅和凉山州教育局双重领导的副县级事业单位,从事全省中小学彝文教材、教参和课外读物的编译工作。该室成立于1976年,下设语文政治教材编译科、历史地理教材编译科、数学物理教材编译科、生物化学教材编译科及行政秘书科,全室人员编制为40人。现有职工3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8人,后勤人员7人,退休人员4人;中专文化4人,大专文化13人(其中双专科6人),本科文化17人(其中研修生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100%。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8人,副高职称8人,正高职称2人(其中有副高2人、正高1人已退休)。编译室按照省、州

8、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小学彝文教学发展规划和彝语文教学计划,全室编译人员齐心协力,认真总结彝汉双语教学经验,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学各科彝文教材编译规划,近三十年来,编译室已编译了四川省中小学彝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760多种彝文教材、教参和教辅读物和中师教材,共出版发行近453万册,约8220万字,基本上满足了全省彝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的中小学对彝文教材的需要。4、积极开展双语教研活动。积极开展双语教研活动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州教科所狠抓双语教研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指导,特别是通过召开双语教研例会、寄宿制学生学年末统一检测,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辅导

9、,开展双语教师的论文和优质课评选,学生竞赛,双语教师学科培训等形式,促进了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5、调整了双语教学的教学计划。针对全州双语教学质量提高不快的状况,2001年,我们对全州的双语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一类模式适当增加汉语文教学课时,加大汉语文教学力度;二类模式适当增加彝语文教学课时,加大彝语文教学力度,对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6、一类模式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纳入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范围。2001年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来,为了吸引和巩固一类模式学生,让一类模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我们把所有四年级以上的一类模式学生全部纳入寄宿制生活补助范围,

10、给予补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巩固一类模式学生起了很好的作用。7、顺利实施一类模式高考接轨工作。在省、州的共同努力下,从2005年起,我州一类模式高中毕业生与普通高考接轨,提高了一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拓宽了学生的升学渠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8、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工作。三、双语教学取得的成效通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州的双语教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开通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办学路子,探索和总结出了“双语教学,两类模式,四级规划,两次分流,高考接轨”的办学经验,培养了大量的双语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丰富了我州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我州民族教育的一大特色,为促进我

11、州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为推进全州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贯彻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六条、三十七条规定:自治机关有权“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决定本地区的教学用语”,“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州实施双语教学近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体现,对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改革开放,实现教学、生产、科技推广、经营服务相结合,提高群众办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民族素质,为全州两个文明建设

12、服务,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被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誉为“双语教学能改变彝族群众的命运”。2、推动了全州民族教育的发展。大力实施双语教学既是我州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力促进了我州推进“普九”和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州17个县(市)中已有12个县(市)实现“普九”目标,“普九”地区人口已达到348万人,人口覆盖率达到80.03%。全州中小学在校生已达77.7万余人,少数民族学生38.6万余人,少数民族女生15.9万余人,全州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34%,享受民族寄宿制生活补助的学生达到9.3万人。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区特点,以基础教育为龙头,幼儿教育、职业教育

13、、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民族教育体系,我州教育由普及小学教育跨入到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全州整体“普九”的最后阶段。3、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实施双语教学有利于民族优秀和发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与现代科学知识间的渗透与结合,克服各种落后习俗的蔓延和滋生,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向民族文化资本转化,促进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四、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我州实施双语教学近30年来,双语学校不断增多,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双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1、一类模式断桥严重

14、。由于县、乡两级分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宣传双语教学力度不够,群众对办学目的不明确,部分干部群众存在双语教学是培养不出工作干部的教育,读了也白读的思想,因此存在认识不清、认识不够的问题。2、双语师资量少质弱,学科教师不配套。如越西、甘洛两县初中未开设双语教学;金阳县部分新招一年级班找不到双语老师上课;多数双语教师毕业于非民语专业,业务能力弱;一类模式初、高中理科教师不配套,急需数理化教师等。3、部分县的学校领导不重视高中双语教学,有的中学初中部双语教学开展得很好,但高中部追求高考升学率,忽视了双语教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不重视民族语文教材征订工作和合理安排课时计划。有部分学校民语教

15、材不能与汉语教材同步到位,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4、双语教学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建议:1、建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设立民族地区双语教学专项资金,用于推动双语教学工作,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督导和评估,奖励双语教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加强彝文教材建设,开展好双语教研活动。2、建议省教育厅加大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给我州增加双语教师编制,加大对初、高中双语师资的培训力度,为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良好、师德高尚、学科配套、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双语师资队伍提供提供政策保障。五、发展思路和规划今后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决定、凉山州人民政府新近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以上大政方针上来,加强领导,明确思路,制订规划,增添措施,落实责任,努力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