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15909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菇、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防止(续) 2 产生畸形菇的原因及避免措施畸形菇降低产品等级,甚至失去商品价值,影响栽培经济效益,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常见的畸形菇有:菌盖紧抱不展,呈“拳头状”;柄长肥粗、盖小,呈“花瓶状”;盖凹陷、边裂外卷,呈“破碗状”;盖窄长,呈“牛舌状”;盖面斑点,呈“麻脸状”;盖中瘤肿突起,呈“胀腹状”;两盖并展、柄紧连,呈“蝴蝶状”;盖弯曲不平,呈“波边状”;盖圆包裹、菌褶收缩,呈“光头状”;盖面纵裂沟缝,呈“花菇状”;数菇并生,呈“莲花状”;此外还有菇体萎缩形、菇体偏黄变色形等等。畸形菇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培养环境条件与白灵菇生理、生化要求不相适应。关键在于出菇期温、湿、光、气

2、协调不好,在管理技术上操作失误等等。下面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避免畸形菇发生的相应措施。棚结构不合理现有的白灵菇栽培场所(室内菇房和野外菇棚),不少建造简陋,结构不合理。有的菇房门窗单向,有的通风口开在墙体上半部,致使室内空气不流通;有的塑料大棚两旁虽有通风口,但通风口都是朝着菌墙两端;也有的虽然开有通风口,但为了保温,始终没打开。由于棚内空气不流通,造成严重缺氧,致使好气性的白灵菇变成畸形。理想的菇棚应为坐北朝南或坐西向东。从保温和通风角度考虑,栽培房棚不宜太大,一般长方形每棚以容 3000 袋(158 5000 袋(258适。通风口应设在长向两旁下方,用砖砌成2424径,每隔 1m 开 1

3、个,横向两旁的口与口等高,有利于空气对流。菇棚两端门膜应能开能闭,有利于纵向空气对流;棚顶应用无滴膜加草帘或遮阳网。墙垒叠欠妥其表现:菌袋进棚垒墙太高,10 袋 1 码,超过 1m;有的菌墙之间填入粘性土壤,不透气;有的填土后浇水不足,偏干;有的菌墙码垛过于密集,中间不填土;有的垒墙时,袋头割膜不得法,入墙部分只割 1/3 太少、而露外一端反而割膜,菌丝体露空不保湿。这些,使得子实体生长发育必然受到抑制。比如北方菌袋叠墙,袋间填土水分不足,进入寒冬加温、催蕾时水分少、偏干,菌袋内的含水量反被填土吸收,使菌丝体脱水,必然出现菌盖不展或萎缩状态的畸形菇;而粘性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对菌丝体不能起调节

4、作用,反而阻碍正常的生理生殖。长江以北的菇区,菌袋垒墙是白灵菇长菇的载体,它包括菌袋和填土两方面。填土的目的是利用土壤中的有机物,同时起到调节温、湿度作用。低温时土壤能保温,气温高时会散热,是一种覆土栽培机理,也是现行白灵菇野外菇棚栽培的一种模式。要达到适时出菇、出好菇,根据鄂北广水市大面积生产实践经验,必须做到“五要”:时间要准菌袋生理成熟后,一般要在 12 月上、中旬完成,以便转入催蕾;叠墙要稳菌袋码垛 67 层,倾斜形,下大上小,以底宽 120宽 80体长 280适;菌墙间相距 6080业道;割膜要适菌袋内向一端割膜的目的,是让菌丝体与填土相连,以割掉 2/3 为适;叠墙时 2 袋并列排

5、放,袋间相距 45外一端留 可割膜,起长菇护围作用;填土要好砌墙以粘土为适,但菌袋间填土应以粘土加沙壤土,拌以 1%石灰、复合肥 成营养土;分两部分使用,部分干拌,作填充袋间缝沟,然后浇水;要打气孔菌墙顶部填土3,用泥巴围成 10右深的蓄水位,每隔 4050一个 3、深直到离菌墙底部 23 袋位置为止,作为通气孔和灌水两用。天性营养缺陷有 4 种表现:配方中原辅料棉籽壳、麦麸陈年受潮霉变,养分降解;且在配方中含氮物质的麦麸用量偏少,菌丝生长前期无不良反应,到长菇期则不能满足要求;培养基酸败;菌袋内水分蒸发,菌丝体脱水。这些属于先天性营养不良,所以产出的菇盖薄、波边状,或不展盖、色偏黄不白的变异

6、菇。培养料是白灵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培养基,基质好坏对长菇多少、好坏关系密切。要多产优质菇,要求做到“四必须”: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用前阳光曝晒杀菌;配方必须合理这里介绍 2 组配方:棉籽壳 87%、麦麸 8%、玉米粉2%、石灰粉 3%;以木屑为主的配方:阔叶树干木屑 80%、麦麸 15%、玉米粉3%、石灰粉 2%。含水量 60%左右,添加剂必须控制配料中常用添加剂石膏粉或石灰粉,两者除可提供钙元素外,主要起调节 作用。石膏粉即硫酸钙,微酸性,用于缓冲碱性;石灰粉为轻质碳酸钙,为碱性,用于防止酸。白灵菇的培养基所需 7偏碱。加上制袋在秋末,气温高,为防止培养基酸败,所以宜用石灰粉。按绿色食品要求,

7、添加剂在配方中不得超过 5%;发酵必须掌握机理发酵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自然催化分解培养基,从而改善基质的理化性状,增加有效养分,有利于菌丝吸收,促进培养料中的有效成分尽可能地转化为子实体,有利于提高产量。发酵时间 7 天,翻堆 3 次后转入装袋、灭菌、冷却接种。产期把握不准常因栽培者求菇心切,菌丝生理未成熟就进入人为催蕾,造成早产畸形。白灵菇需“百日养菌,一朝现蕾”。为此,必须掌握菌丝体生理成熟“三标准”:菌龄从接种日起累计养菌时间 90 天;外表菌袋表层菌丝色泽浓白;基质手感紧硬、略有弹性,拍打有“嘭”声,达到这个标准说明生理成熟,此时进棚摆袋垒墙最适。蕾技术没到位菌丝生理成熟后还需要 013低

8、温刺激 1015 天,这期间还要进行 57 天的 10以上温差刺激,才能迫使原基发生分化成菇蕾。这是白灵菇与众不同的一个特性。栽培者常因没掌握这个独特种性,低温蹲菌期不足,温差刺激不够,与生殖期理化要求不协调,导致子实体发育受到抑制而变形。有的菇友在 12 月上旬进棚催蕾时,为了保温,却忽视了通风,棚内严重缺氧,结果催出的尽是菇柄长达 20盖紧握不展的“拳头菇”。低温、变温催蕾必须做到“四配合”:开口增氧把菌袋解开,松动袋口并扭拧,让微量空气透进袋内,但不可把袋口全开,以防菌体干燥;搔菌唤醒据新疆和北京、河北等产区经验,菌袋开口后用小铁耙往袋内扒掉原菌种块及周围 老化菌皮,但其他部位不要搔动。

9、搔菌有利于原基早现,出菇点定位于中央;干湿交替晴天用喷雾器在棚内空间喷雾化水,相对湿度要求 85%;夜间掀起棚边盖膜,自然降温,形成干、湿刺激;引散射光长菇阶段,白天应将棚顶草帘拉稀,间距610阳光射进。适宜的光照强度为 500600要避免光线直射,以免水分蒸发、原基萎缩或菇体裂成花菇纹。蕾未引起重视有人看到菇蕾丛生喜出望外,明知菇蕾太密,却舍不得摘掉。由于忽视疏蕾,此出现蝴蝶形,侧向呈长牛舌状、驼背菇等变异形态。疏蕾能确保产品朵形和质量,是栽培管理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具体“四要求”:留蕾适量每袋一般留 12 个,最多不超过 3 个。多了营养分散,菇体不肥厚,反而品质下降;选蕾准确以色泽洁白、

10、菇体端正为标准,选优去劣、留大去小、留强去弱、疏密留稀;小心操作用利刀将多余幼蕾割除,不可伤及保留的菇体及菌丝;疏后护蕾疏蕾后应把袋口薄膜拉直,稍拧,保温保湿。温度保持在 1318,不低于 8,不超过 20;空间相对湿度 85%90%。菌墙之间的作业道有浅度蓄水保湿;并要打开通风口,保持棚内空气新鲜;同时引光增温,促进菇蕾发育。菇期管理不善菇蕾出现后逐步分化成子实体,在长菇期间,常因温、光、气调节不好,导致菇体发育畸形、侧长,或驼背,或盖面凹陷,或斑点麻脸,色变,以及采收过期,菇体超大,不符合等级。出菇期间管理上要做好“三协调”:加温与保氧协调长菇期正处于腊月刮北风、气候寒冷,出菇要求最适温度

11、 1318,在北方产区,除了白天引光增温、罩膜保温外,夜间可采取在棚外燃烧、蒸汽进棚升温。但要注意,不可忽略通风,以免缺氧,导致菇体变形;增湿与通风协调长菇期空间相对湿度要求85%95%,寒冬干燥,需要在空间喷雾化水增湿;同时结合通风,切忌喷关门水或过量水,以免棚内缺氧,或水滴落于菇面而引起盖面积水凹烂成麻脸。引光与保湿协调长菇期需要散射光 500600顶草帘之间需拉开610阳光照进棚内,创造“三分阳、七分阴”的环境。但切忌光线过强,以免造成水分蒸发、菇体裂花。因此,晴天棚内菌墙间的作业道应保持浅度蓄水,使光线进棚后,水蒸汽上升,增加空间湿度;早、晚可向空间喷雾增湿,但切忌喷到子实体上,以免造成烂菇或菇盖变黄。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