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哟实践与思考.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0617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3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哟实践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哟实践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哟实践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哟实践与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哟实践与思考.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与管理 2013年5月1日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 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中学刘海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I 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l 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f 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同时又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1 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l 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应该说,经过组织、内: 化的有效数学活动经验就成为了知识,一般而言,在数学l 活动中,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活动经验,并将其恰当使l 用,是提高学生认识数

2、学对象、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不可缺l 少的环节。而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符合学: 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气氛与环境,让学生通过l 自已的活动去探究与体验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美国f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在探究性教: 学中,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l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I 何进行探究性教学,是当代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f 力,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l 一 、生成式探究 I 所谓生成式探究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动态生 成的问题进行的局部探究。课堂

3、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是l 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作为认f 知的主体,会带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l 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当情况发生时,1 教师要针对生成的问题类型进行有效的处理,其中有些1 问题进行局部探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第一,动态生成的l 问题情境,学生具有追切地想探究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 心理,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揭开问题的本质。第二,探究I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探究中,每一个学生l 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其! 70 他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

4、作用,增强学 生的主体意识。第三,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例如:点到直线距离概念教学。 案例1。 师:很多同学在运动会上跳过远,跳远时,裁判员是 如何测量运动员成绩的?(不犯规的情况下) 生1:从起跳点鞋的后跟测到落地点鞋的后跟。 生2:不对,是从起跳点鞋的前尖测到落地点鞋的前 尖。 生3:你们两个说的都不对,是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 测到起跳板的。(同学认为生3说的正确。) 师:如何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测到起跳板? 生4:用皮尺测量。 师:如何测?起跳板是一块板,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 测到不同的位置,运动员的成绩是一样的吗?

5、 生5:不一样,不公平。 生6: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测到起跳板前边,并且皮 尺要垂直于起跳木板。 师:为什么要垂直于起跳板前边? 生7:不垂直成绩不唯一,而且都比垂直的远。(联结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师:皮尺相当于一条线段,起跳木板前边相当于一条 直线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一条满足什么条件线段的长度 是运动员的成绩? 生7:落入沙坑鞋的后跟到起跳板前边所在直线的 垂线段的长度。 师:这实际就是一条直线外一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 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请同学给出定义。 生8: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 刘海涛: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

6、 思考:以上是一个概念的教学过程,动态生成的探究 问题,通过教师根据问题变化情况,由教师提出局部探究 韵主题,学生进行局部探究的过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 跳远时,裁判员是如何测量运动员成绩的?整个问题在学 生的回答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第一个探究问题是当学 生得到“是从落入沙坑鞋的后跟测到起跳板的”,一部分 学生感觉得到答案了。这时教师反问到“如何测?起跳板 是一块板,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测到不同的位置,运动 员的成绩是一样的吗?”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然后经过学 生的争辩,最终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以上通过教师、学生思维的相互碰撞,使学生的思维 得到激活,最后对如何科学合理测量成绩达成共识。最后 给

7、出点到直线距离定义,水到渠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如 数学家一样,以主人身分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 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递进式探究 所谓递进式探究,是指利用递进式变式题组创设问 题情境,进行的探究。递进式变式题组是指在课堂教学 中,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 有效地设计一组数学问题,且这组数学问题又有一定的 内在逻辑联系,即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特殊情况, 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一般的情况,这样由特殊到 一般的题目组合称为递进式变式题组。这种递进式变式 题组,层层递进,由浅人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式 上升,有利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进而掌握规 律。规

8、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必然联系。规律 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发 现规律,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 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 研究者、探寻者”。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去探 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探究规律并掌握规律,教师要为 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 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 性,激活学生探究的潜能,以寻到规律。 案例2:幂的乘方法则的探究过程,给出如下递进式 变式题组,以使学生自主探究规律。 (1)(23)4_2 (2)(a0)4- (3)(2 )n= (4)(

9、am)Il=曰 思考:显然(1)是底数、指数都是具体数,学生很容易 利用乘方的意义得到问题的答案。接下来(2)(3),在(1) 的基础上,(2)把底数由具体数变成了字母,(3)把指数由 具体数变成了字母。(4)是在(2)(3)的基础上,把底数、指 数都变成了字母,得到了一个一般的幂的乘方的规律。在 以上探究过程中,充分运用一组递进式变式题组,由特殊 到一般地进行探究,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从而使 学生能够顺利地得到乘法法则,同时建构数学认知结构。 三、类比式探究 所谓类比式探究,是指当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之间 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时,运用类比推理进行的探究。第一, 类比推理作为一种合情推理的方法

10、,在数学知识的发现 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波利亚曾说过:“类比是伟大的引 路人”,并在怎样解题中说:“在求解(求证)一个问题 时,如果能成功地发现一个比较简单的类比题,那么这个 类比问题可以引导我们到达原问题的解答”。第二,标 准对类比方法提出了教学建议,“通过观察、实验、归纳、 类比、推断获得猜想”。第三,通过类比有利于学生的知识 发生正迁移,利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认知新知识,有利于 使学生头脑中建立完善的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例如,通过平方根和立方根知识,让学生类比 探讨n次方根知识。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 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探索 相似三角

11、形的判定方法等。 四、实验式探究 所谓实验式探究,是指利用实验的方式进行的探究。 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 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 活动过程。通过数学实验,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 产、生活、实际,体验知识和形成过程,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去观察世界、感悟世界。在函数教学后,设计探究活动。 案例3:一天中,8时至12时,一个电线杆的影子长 度与时间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1)tl集数据 (2)分别以时间为横坐标,影子长度为纵坐标,在平 面直角

12、坐标系中,分别描出各点,并用光滑曲线将这些点 连接起来。 (3)影子长度L是时间t的函数吗?为什么? 思考:实验性探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因为要 探究的问题是学生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 挑战性,但如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有利于问题的 刘海涛: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解决。一是学生生活经验经内化后,成为了学生进行认知l 的固着点,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新的建构。二是要与学生f 的学习内容相结合。这样便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l 深入的研究。三是实验本身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样更: 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获得知识。上述实验性探究在函l 数教学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首先可使学

13、生加深对函 数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同时掌握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方: 法。其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平平常常的、自自然然的、l 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 l 五、推理式探究 l 所谓推理式探究,是指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的: 探究活动。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I 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j 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l 践能力。李大潜院士认为:“老是量,就倒退到尼罗河时代l 去了”,价值在于理性思维,从公理出发的演绎推理。姜伯l 驹院士在政协的提案指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I

14、样的基本定理,让学生用剪刀将三个角进行拼接实验。只l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培养思辨能力?”可见在数学l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 一 ,有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理性推理获得,因此教学l 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去获得l 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非常重要I 的方法之一。 I i 案例4:平行四边形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上的两个l 不同点(非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两个点同时在一条l 对角线上或同时在一条对角线的延长线上)如果分别到: 这条对角线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点与平行四l 边形另外两个顶点的连线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1

15、 分析:探究此命题分五种隋况,二种情况是两点都在! 对角线上(非端点,非对角线交点),另二种情况是两点都l 在对角线的延长线上,还有一种情况是两个点就是对角l 线的两个端点,这时命题显然是成立的,因此下面只对另l 外四种情况进行证明。 : 情况1:如图1,已知z:3ABCD中,E,F是对角线Ac J 上的两点。且AE=CF。探索四边形BEDF形状,并证明。l 证明:联结BD交Ac于点O,因为四边形ABCD是: 平行四边形,所以OA=OC,OB=OD,又因为AE=CF,所以l OAAE=0c一0F,即0E=OF,所以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1 边形。 l B D 证明:联结BD,因为四边形ABCD

16、是平行四边形,所 以OA=OC。OB=OD 又因为AE=CF,所以AE+OA=CF+OC,即OE=OF,所 以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情况3:如图1,已知ABCD中,E,F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且AF=CE。 探索四边形BEDF形状。 分析:由AF=CE,所以AFEF=CEEF,所以AE=CF, 从而问题转化为情况1。 情况4:如图2,已知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 于点O,E、F是直线AC上的两点,并且AF=CE,探索四 边形BEDF形状。 分析:由AF=CE,所以AFAC=CEAC。所以CF= AE,从而问题转化为情况3。 综合以上情况,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思考:一是推理性探究,探究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 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并在成功的快乐中,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二是探究的问 题应该有代表性、典型性,是一类问题的突出代表,具有 共性特点。目的是尽量做到能用典型问题这一把“钥匙” 开一类“锁”,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效果。三 是上述数学问题只要满足本命题的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