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89216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1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1适应性预期2剩余价值3机会成本4购买力平价5纳什均衡6流动性陷阱二、简答题(25分2=50分)1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的联系与区别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三、论述题(35分2=70分)1货币政策的基本内涵以及扩大、紧缩与时滞效应2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论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适应性预期奥特和克里斯特尔在构建财政支出的长期收入模型时,提出的关于未来收入预期形成方式的模型。其公式为:式中, Ypt表示在时间t的长期收

2、入,Yt代表当期收入,代表长期收入的估价随时间而调整的速度。若该方程追溯以前年度的收入情况,并对其进行推导,可得出: 这一方程即分配性时滞方程。该方程表明,根据适应性预期模型推导出来的长期收入等于所有以前收入的加权之和,权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小。2剩余价值答: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

3、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3机会成本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资源是稀缺的;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

4、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前提出发,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使用在其他的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能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作为代价的,这也是机会成本产生的缘由。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

5、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一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4购买力平价答:购买力平价是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如果2美元和1英镑在各自的国内可以购买等量的货物,则2美元兑换1英镑便存在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如果一国的货物相对便宜,那么人们就会购买该国货币并在那里购买商品。购买力平价成立的前提是一价定律,即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是相同的。此外,购买力平价成立还需要一些其他的条件: 经济的变动来自货币方面; 价格水平

6、与货币供给量成正比; 国内相对价格结构比较稳定; 经济中如技术、消费倾向等实际因素不变,也不对经济结构产生实质影响。购买力平价存在两种形式: 绝对购买力平价,即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货币兑换比率的变动,等于两国价格水平变动的比率。但由于运输成本及关税等因素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非是实际上的那样。此外,汇率并非由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贸易决定,而是由外汇的供求、资本转移以及政府的汇率政策等决定的,因而实际汇率会经常背离购买力平价,况且在许多情况下也难以对不同国家选择一套合适的商品加以比较,并计算平衡价格。5纳什均衡答: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7、又称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提出者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战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战略,从而这个均衡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与其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占优策略均衡。占优策略均衡指这样一种均衡,不管其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竞争者采取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纳什均衡指每一个竞赛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占优均衡是一种纳什均衡。占优均衡若存在,只存在惟一均衡,而纳

8、什均衡可能存在多重解。6流动性陷阱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9、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类似于流动性陷阱。二、简答题。1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的联系与区别。答:(1)劳动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但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就属于资本家,工人是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为使工人的劳动合于自己的目的,就要对工人的劳动进行监督,迫使工人紧张地劳动

10、,并节省生产资料的耗费。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因而劳动成果也就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形成过程是指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如原材料、燃料,同时会发生机器设备的磨损,被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并未消失,而是转移到新生产出的产品中去了,构成新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所以,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自身原有的价值量,只是使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由一种使用价值(生产资料)转换为另一种使用价值(新产品)。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由工人的具体劳

11、动实现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这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这就是工人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事实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绝不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而必须成为价值增殖过程。(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劳动过程需要具备三个要素: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通

12、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或产品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卖的商品;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值。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个生产过程也具有二重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对资本家来说,劳动过程,使用价值的生产,只不过是价值增殖的手段;剩余价值的生产,价值增殖,才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剩余价值的产生离不开价值形成过程,价值形成过程

13、是价值增殖过程的基础,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价值形成过程的延长。同一生产者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把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保存下来,并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作为抽象劳动,则形成商品的新价值。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答: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增加的物品。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从而,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下面来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1中的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物品。商品1的价格下降前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为,下降后消费者的

14、均衡点为。价格下降所引起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这便是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替代效应:作一条平行于预算线且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补偿预算线。与相切,表示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减少(预算线的位置由向左平移到表示)刚好能使消费者回到原有的效用水平。与平行,则以这两条预算线的相同的斜率,表示商品1价格和商品2价格的一个相同的比值,而且,这个商品的相对价格是商品1的价格变化以后的相对价格。补偿预算线与相切与均衡点,与原来的均衡点相比,需求量的增加量为,这个增加量就是在剔除了实际收入水平变化影响以后的替代效应。进一步地,就预算线和补偿预算线而言,它们分别与无

15、差异曲线相切于、两点,但斜率却是不相等的。预算线的斜率绝对值大于补偿预算线,所表示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大于,当移至,随着商品1价格的降低,相对价格也变小,消费者为了维持原有的效用水平,会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2的购买,即用商品1去替代商品2。均衡点将沿着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由点下滑到点。于是,由点到点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便是下降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把补偿预算线再推回到的位置上去,于是,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就会由无差异曲线上的点回复到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量就是价格下降所引起的收入效应。图1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三、论述题。1货币政策的基本内涵以及扩大、紧缩与

16、时滞效应。答:(1)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根据既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活动的基本政策之一,同财政政策一样,分担着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除此之外,货币政策还有其特殊的政策目标,这就是稳定金融秩序,防止大规模银行倒闭和金融恐慌;稳定利率,防止利率大幅度波动引起经济秩序混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信贷、调整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等政策工具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