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88422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陈加明(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副校长 陈加明 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执法检查报告: 观念滞后 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教师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 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 经费稳步增长机制不够健全 报告提纲 1. 什么是职业教育? 2. 校企合作(略) 3.专业教学改革 4. 创新创业教育 什么是职业教育? part 1 基础教育 带着镣铐在跳舞 职业教育 没有音乐没有舞伴的华尔兹 对职业教育的理解 刘:

2、教育寄托太多人的希望了,不是我们饱食终日,我们也睡不着,压力也很大, 浙江现在的教育还是走在全国先列的。教育的数量达到了先进国家的先进水平。 吕:数量可能达到了,质量可能没有达到。 刘:说到职业教育,我们每年培养的学生有四五十万人。 吕:这几年,我们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70万个。要是你们培养了四五十万毕业生, 我们还会缺技工?我就不相信这个数据。如果每年有30万职业教育毕业生,我们省 的就业结构早就大大变化了。我老在怀疑你们这个数据,我怀疑好多年了。 2010年3月8日南方都市报 2010年期间,当讨论教育改革话题时, 浙江省省长吕祖善与同组的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职业教育的本质

3、属性 区域性 (行业性) 职业性高等性 区域性区域性 (行业性(行业性 ) 为区域(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区域(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职业性职业性走走“类型类型”道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道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高等性高等性凸显文化育人功能,培养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凸显文化育人功能,培养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能工巧匠 区域(行业)性区域(行业)性 立足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办学定位) 学校融入区域(行业)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 1 2 专业选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当地行业产业结构相适应 3 ABCD 专业性 针对性实践性适应性 职业性职业性 职业专业岗位 高职院校是“学校”

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专业教学形态 仅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文化育人 (高职院校区别于中职校的核心要素) 高职院校培训中心 为什么我们学会开车以后不会再回驾校看教练,而我们的学生 毕业很多年后对母校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 高等性高等性 职业教育 1 职业教育既然是一种类型,那么你在 平时的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找到与基 础教育的区别了吗? (实训室、图书馆、外语教学等) 思 考 校企合作 part 2 利益契 合点? 企业 生产 育人 学校 企业与学校的价值取向不一致 校企合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校企合作的目的 效益 发展 育人 育人 育人 理清利益、机制和个人感情间的关系 在

5、校企合作过程中,在建立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过程中,先 要认识利益、体制机制和个人感情三者之间的关系。 只靠个人感情,而没有体制机制的校企合作是不长久的。 没有利益关系存在的体制机制,校企合作是不稳固的。 利益是第一位的,利益是校企合作的原动力。 利益第一 机制第二 个人感情第三 “春江水暖鸭先知” 企业在水里、我们在岸上 校企合作的目的 校企合作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人, 不是为了设备,也不只是为了学生的顶岗实 习与毕业生的就业安置,更重要的是要以 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学校的教学,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推进专业建设, 实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学校的目的 共 同 规 划 共 构 组 织 共 同

6、 建 设 共 同 管 理 共 享 成 果 共 担 风 险 校企共同体 (利益实体) 区域主导产业 的主流企业 政府 高职院校 相互开放 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促进 二、校企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企业主体 学校主导 企业主体 学校主导 育人要以企业为主体 明确培养目标 明确人才规格 明确专业方向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参与课程建设 学校主导育人全过程 进行教学组织 进行课程开发 进行教学研究 进行教学管理 进行教学评估 进行思政教育 进行道德规范教育 校企共同体 支持 高职院校 主流企业 二级学院理事会 事业部(厂区) 生产车间 二级学院 (校企共同体) 专业组 决策 二级管理 对接 对接 支持

7、支撑 实行二级学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推行院长与厂长、专业组长与车间主任、教师与师傅对接联系制度 校企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职能部门 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设备:1800多万元设备随同迁入 人:20位企业技师常驻学校全程参与教学 钱:建机床博物馆等 顶岗实习:整班级落实学生顶岗实习 就业:友嘉企业及其客户群企业 最大的利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友嘉模式学校的利益 友嘉模式企业的利益 直接利益: 依托高职院校研发技术,以实现技术创新 校企共建实训、研发基地,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降低了成本(华 东地区数控机床维修中心、机床培训中心) 间接利益: 解决了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储备了适用人才,改善人

8、力资源结构 延伸宣传效应,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企业获益的根本性标志:企业愿意出钱了 校企合作 1 企业介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参与 课程建设,以其生产实际引领教学,才是 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思 考 2 校企合作,利益是前提。双赢以他赢为 律,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并不冲突,首 先要让企业看到“利益”。 混合所有制和现代学徒制 混合所有制: 是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 就是股份制,公办院校实现很难 实现形式(培训中心、二级学院) 现代学徒制: 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目的:实现技术技能的积累 如何激发企业、师傅、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安排可以有所不同 专业教学

9、改革 part 3 专业设置和定位 课程改革 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课堂教学改革 公共基础课改革 为什么要该?(小案例) 老师眼中:基础课不太行,电工电子学 和数控系统与原理课程补考才及格。 企业眼中:不怕脏、不怕累,踏实肯干, 实训过程认真,在数控机床维修中心实习半年 后,能带领团队,独立完成加工中心的大修。 吕佳琪: 老师眼中的“差生”/企业眼中的“好员工” 友嘉实业集团员工 数控1041班学生 评价标准不一致 老师: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成绩 企业:工作态度,动手能力 中国的教育模式 学生方面:兴趣使然,主动学习 教师方面:教学天职,尽心尽责 教育目标:把没有问题的“学生” 教得会提

10、问题。 学生方面:分数使然,限于课内 教师方面:心有旁骛,投入不足 教育目标:把有问题的“考生”教 得没有问题了。 国外的教育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考生”还是“学生”? 面上(中外教育模式对比) “听话”课堂 素质课堂 教育阶段的三个转变 小学中学大学 “分数”课堂 知识课堂 “知识”课堂 能力课堂 高职教育的“能力”更多的表现为“技能和素质 ” 高职教学主体的转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体现的是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 出现了满堂灌,低头族等现象 生者,悟道、求业、生惑也 体现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让学生“有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常常比解决问题更具有实质意义,因为解决问题不 过是数字或实验的技巧罢了。” 具备了“会学”的能力,产生的问题越多,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解决 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不有所“发现”,就无从“解决”;“发现问题”在先,“解决问题”在后。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发现问题”如此不断循环。以产生问题为目的 ,就定下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基调。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认清学生的基本素质(生源问题) 是高考第三批的学生,已经不是你们眼中的“大学生” 不太爱学习 我们是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结束了,我们是专业教育,不要全包 是一种类型的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 1. 请谨记两

12、点 如何推进专业教学改革? 思 考 学生的生源质量及他们的行为习惯已远 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随着生源进一步吃紧 ,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对高职学生提过高 的要求、赋予过高的期待不是很现实。兴 趣与专业学习结合才是唯一出路。 职业教育思考 一、专业设置和定位 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方)是否需要 区域其他学校是否可以满足 自身办学环境和条件是否可能 市场(供方)是否能够提供 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特色+需求”,做强再做大 一、专业设置和定位 专业的方向与定位 ! “一杯水”的比喻 培养什么样的人? 普适性还是专业性? 要“高度”还是“面积”?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如何定位? 如何体现专业性,针对性? 从

13、“超市量贩”走向“精品专卖 ” 一、专业设置和定位 可持续发展:更多强调文化功能,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首岗适应 多岗迁移 可持续发展 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 首岗适应: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多岗迁移: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可能适应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一、专业设置和定位(杭职院案例) 案例一: 数控技术: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区别于中职(数控机床操作工) 也区别于本科(系统设计与研发) 案例二: 服装设计:女装制版师 立足杭州“女装之都”,只培养女装 我们不培养服装设计师,也培养不出来 Your site here 人才培养规格 例:服装设计专业 首岗 服装制版师

14、 迁移岗 工艺管理员 品质管理员 服装跟单员 助理设计师 发展岗 技术主管 生产厂长 首岗适应 多岗迁移 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改革 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固化 课程的来源 重构课程思路: 任务分析:选择9-11个企业专家,召开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 确定岗位“工作任务” 能力定位: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技能、素质和知识” 课程固化:为培养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能力”的课程配置 物化成果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 二、课程改革 1. 要树立一个理念 课程是专业提供的产品,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2. 要联通岗位 课程体系联通“岗位要求”,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 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自于

15、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实时更新) 3. 课程建设 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材、活页、其他课程资源等 两个避免:“课程标准”脱离“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脱离“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1 课程体系构建可以以工作任务、工作 过程、职业能力、行业标准、考证为导向 ,也可以以岗位实际需要、生产过程 为导向,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说法。 思 考 2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区 域有不同的需求,高职教育很难说“一” 。但只要企业参与,就会水到渠成。 三、实训基地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校中厂)建设 先有课程,再建实训室,要按照课程教学内容来建设 机房的建设要结合专业(不再是普通的机房) 重视职业氛围建设(颜色管理、看板管理、7S管理等) 更多体现企业元素(标识、生产任务、制度等) 2.校外实习基地(厂中校)建设 校外实习(包括顶岗实习)是一个教学过程,不是劳动力 要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更多的要体现教学元素(白板、课桌椅、教学区等) 案例:友嘉“校中厂”建设 新建友嘉机床维修中心 改建专业实训室 校中厂:“友嘉模式”内涵深化 启动建设友嘉机床博物馆 1.新建友嘉机床维修中心,落实数控机床维修实训 5月27日,省委常委、 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来校调 研,视察友嘉机床维修中 心。 面积:800平方米 投入:300万元(其中维修设备及工具85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