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84823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物理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省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8月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至8题为单选题,9至12题为多选题,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0分。)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段64m的平均速度为第2s末的瞬时速度,故,第二段64m的平均速度为第5s末的瞬时速度,故,故加速度为,D正确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做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情况时,其两个推论能使我们更为方便解决问题,一、

2、在相等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即,二、在选定的某一过程中,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2. 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 N.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B.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C.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方向竖直向上D.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体重力沿斜面方向下的分力Gx

3、=mgsin30=49N,与弹簧的弹力相等,根据共点力平衡,知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故A正确,B错误根据共点力平衡得,N=mgcos30=493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考点:物体的平衡【名师点睛】此题是关于物体的平衡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视频3. 一个质点以初速度v0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t,位移大小为2at2,末速度为v,则v:v0= ( )A. 4:3 B. 3:1 C. 5:3 D. 5:2【答案】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可得v=v0+at,即vv0=a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

4、论可得v+v02=2at2,即v+v0=4at,联立解得v=5at2,v0=3at2,故vv0=53,C正确4. 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 () A. F增大,N减小 B. F减小,N减小 C. F增大,N增大 D. F减小,N增大【答案】A【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mgcos F=mgsin其中为支持力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当物体向上移动时,变大,故N变小,F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注:

5、此题答案应该是A.视频5. 从地面上将一个小球竖直上抛,经t时间小球经过空中的某点A,再经过t时间小球又经过A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抛出时的速率为2gtB. 小球抛出时的速率为32gtC.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gt2D. A点的高度为12gt2【答案】B【解析】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知,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点用时3t2,设初速度为v0,可求v0=32gt,所以A错误;B正确;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12v032t,所以C错误;A点的高度hA=v0t-12gt2=gt2,故D错误。6. 入冬以来,全国多地多次发生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100 m。在这样的恶劣天

6、气中,甲、乙两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乙在前,甲在后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辆车发生了碰撞。如图为两辆车刹车后若恰好不相撞的v-t图象,由此可知 ()A. 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 mB. 两辆车刹车时相距的距离一定小于90 mC. 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 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 s以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像可知,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20s,甲车的加速度为:,乙车的加速度为:,此时甲乙两车速度为5m/s,故甲车的位移:,乙车的位移为:,可知要想不相撞

7、,两车的至少距离,因为两车发生碰撞,则两车的距离小于100m,故A.B错;因为速度相等后,若不相撞,两者的距离由逐渐增大,可知两辆车一定是在刹车后的20s之内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故C对,D错。考点:匀变速直线的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追及相遇问题:1从常见的三种追及、相遇问题看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1)初速度为零(或较小)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大;(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小;(3)匀速运动的物体追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速度相等之前未追上,则在速度相等时二者间距最小2分析追及、相遇类

8、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审题时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7.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P,左侧是光滑圆弧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P顶点上的小滑轮,一端系有质量为m=3 kg的小球,小球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60,绳的另一端水平连接物块3,三个物块重均为50 N,作用在物块2的水平力F=10N,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1和2之间的摩擦力是10 NB. 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25 NC. 3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15 ND. 物块3受6个力作用【答案】

9、D【解析】A、物体1受重力和支持力而平衡,不受静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故A错误;B、对1与2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3对12整体的静摩擦力向左,与拉力平衡,为10N,故2和3之间的摩擦力是10N,故B错误;C、对m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与绳子的拉力,由平衡条件,结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绳子的拉力F=mgsin30=15N,则3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是15-10=5N,即3与桌面间摩擦力为5N,故C错误;D、对物块3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2对3的压力,绳子对3向左的拉力,2对3水平向右静摩擦力,绳子对3向左的拉力,桌面对3静摩擦力,共受到6个力,故D正确;故选D

10、。8. 如图所示,物块A和滑环B用绕过光滑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滑环B套在与竖直方向成=37的粗细均匀的固定杆上,连接滑环B的绳与杆垂直并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滑环B恰好不能下滑,滑环和杆间的动摩擦因数=0.4,设滑环和杆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A和滑环B的质量之比为 ()A. 75 B. 2310 C. 135 D. 3925【答案】C【解析】【分析】对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表示出绳子拉力,对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求出绳子拉力与B重力的关系,进而得到AB质量之比【详解】解:对A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T=mAg对B受力分析,如图:根据平衡条件:mBgcos=fmAg=N+mB

11、gsinf=N得:mAmB=135 ,故C对,ABD错故选:C9. 2011年12月在上海举行的汽车展销会上,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表中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 )A. 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B. 汽车前6 s内的位移为54 mC. 汽车第8 s的速度为24 m/sD. 汽车运动第7 s内的位移为16 m【答案】BC【解析】【详解】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vt=31=3m/s2故A错B、汽车前6s内的位移为:s=12at2=12362=54m .故B对 C、汽车在第8s末的速度为:v=at=38=24m/s ,故C对 D、汽车运动第

12、7s内的位移为:s7=1237212362=19.5m .故D错误.故选BC【点睛】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运动的加速度,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位移.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颈椎病人设计了一个牵引装置。如图,一根绳绕过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后两端挂着相同的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拉着病人的颈椎(图中是用手指代替颈椎做实验),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如果要增大手指所受的拉力,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只增加绳的长度B. 只增加重物的重量C. 只将手指向下移动D. 只将手指向上移动【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受重力、两个对称的拉力,大小等于悬挂物体的重量,根据三力平

13、衡条件分析解:A、对动滑轮受力分析,受重力、两个对称的拉力,拉力等于悬挂物体的重量mg,如图三个力的合力为零,两个拉力的大小恒定,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增加细线长度时,由于两个细线拉力也不变,动滑轮位置不变,故三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故A错误;B、增加重物的重力,两个拉力变大,动滑轮位置不变,则两拉力夹角不变,故合力变大,故手要用较大的力,故B正确;C、手指向下移动,两个拉力大小不变,夹角变小,故两拉力合力变大,故手要用较大的力,故C正确;D、手指向上移动,两个拉力大小不变,夹角变大,故两拉力合力变小,故手要用较小的力,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关键是对动滑轮受力分析,根据

14、三力平衡条件,结合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分析讨论11. 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2s,它们运动的v-t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则()A. t=2s时,两球高度相差一定为40mB. t=4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 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 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答案】BD【解析】【详解】A项,根据v-t图像,可由所围面积求得位移。得出甲球的位移为40m,乙球刚抛出,但需注意题干两球从距地面不同高度处抛出,故高度差不等于位移差。故A项错误。B项,对甲球位移为x轴上方面积减去下方面积代

15、表的位移为40m,对乙球为上方至4s处面积代表的位移也为40m。故B项正确。C、D项,由于初速度相同,两球从抛出到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情况一致,所以到达最高点时间间隔和回到抛出点的时间相等。但由于抛出点高度不同,回到抛出点之后的运动时间不同,所以落到地面的时间间隔不同。故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BD12. 两个中间有孔的质量为M的小球用一轻弹簧相连,套在一水平光滑横杆上.两个小球下面分别连一轻弹簧.两轻弹簧下端系在同一质量为m的小球上,如图所示.已知三根轻弹簧的劲度系数都为k,三根轻弹簧刚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水平横杆对质量为M的小球的支持力为Mg+mgB. 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轻弹簧的弹力为mg3C. 连接质量为m小球的轻弹簧的伸长量为33kmgD. 套在水平光滑横杆上的轻弹簧的形变量为36kmg【答案】C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