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84689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l分,共50分1、关于地质作用的几种说法,错误的是A、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 B、地壳始终在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变化C、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和变化起着主导作用D、内力作用使地面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使地面变得趋于平坦2、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C、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3、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是A、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B、地势的高低起伏和

2、海陆变迁C、发生地震、山崩和火山 D、岩层发生上下运动和弯曲变形4、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A、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流水侵蚀作用 B、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华北平原风力沉积作用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D、大陆内部的沙漠、裸岩荒漠冰川作用读右图“某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5、图中的山前地貌名称是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背斜6、图中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7、8、9题。7、图中处的岩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 B、 C、 D、8、图中a、b、c、d四地,最可能储藏地下水的是A、a B

3、、b C、c D、d9、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质构造为褶皱 B、b地背斜成山C、a地向斜成谷 D、b、c之间有断层右两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10、11、12、13题。10、据左图判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11、关于甲、乙两地土地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甲可以建设采沙场;甲适宜建设港口;乙大规模建设住宅;乙建设防洪堤A、 B、 C、 D、12、右图所示为该河流入海口处,某村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 B、在河流沿岸设置砂石场采砂C、抽地下水致地面下陷

4、D、该流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13、符合甲、乙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 B C D14、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读右图“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5、16题。1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A、海陆位置 B、人类活动C、地壳运动 D、大气环流的变化16、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5、 D、地理环境的无序性17、我国南方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外流河众多,水循环活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我国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非地带性18、番禺所处的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热带雨林带读右图,回答19、20、21题。19、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20、图中从C到D的自然景观变化最典型的地区是A、北美大陆 B、亚欧大

6、陆C、非洲大陆 D、南美大陆21、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 B、水分变化 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D、地形起伏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22、23、24题。22、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甲乙丁 D.、甲丙乙丁23、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24、与丙图比,丁图中亚寒带针叶林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 B、海拔高度低 C、处于阴坡 D、处于背风坡下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图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完成25、26、27、28题。 2

7、5、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6、左图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右图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甲 B、乙 C、丁 D、丙27、影响丙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A、 B、 C、 D、28、丙代表的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就业压力大 D、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右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9、30题。29、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 B、 C、 D、30、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阶段相似的是A、埃及 B、 中国 C、德国

8、 D、印度31、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32、读右图,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33、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重大工程建设 B、人口分布不均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 D、户籍制度的改变下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2015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据图回答34、35题。34、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的

9、受教育程度较高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35、2015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原因是 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 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 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 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农A、 B、 C、 D、下表为我国某河谷城市根据当地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的人口规模测算数据。完成36题。项目河谷用地空间可供水资源生态环境适度人口规模(万人)73.577.6773.37最大人口规模(万人)109.8211.39116.9636、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A、109.8万人;73.37万人 B、211.39万人;77.66万人C、116.96万人;73.37万人 D、21

10、1.39万人;73.5万人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37题。3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右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图。读图完成38、39题。38、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环境极差 B、地价太高 C、交通

11、不便 D、设施不全39、区域可能属于A、工业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读南亚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40、41题。40、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B、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C、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区 D、住宅区 绿化区 工业区41、关于该城市的规划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处建中心商务区交通便利B、处建化工厂临近河流,便于排放污水C、处建绿化带隔离污染D、处建食品加工厂靠近水源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市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完成42、43题。42、表中城镇等级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甲丙丁乙 D、乙丁丙甲43

12、、四城市中,最适宜发展国家级IT产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左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分布图,下右图是该区域甲城市规划略图,读图回答44、45题。44、下左图中所示城市A、图示区域城市等级共有5级 B、甲城市服务范围比乙城市大C、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D、乙、丙城市服务功能相同45、对甲城市进行规划,最合理的选择是A、处位于城市中心,可投资建设大型跨国零售企业B、处靠近科研所和大学城,最适宜兴建的工业部门是电子装配厂C、处靠近文化区,工资收入水平低,最适宜兴建低级住宅区D、处靠近工业区,为方便工人上下班,最适宜兴建高级住宅区46、近年来,甲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 C、提高生产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间范围47、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A、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B、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C、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 D、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48、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数量 C、城市的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