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8334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武汉市部分高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市三所学校开展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认定学校构建校本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具有现实性、可效性、合理性和特色性,有利于学校完成国家课程目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健词:校本课程 资源开发 实践运用 特点探究 1研究的目的 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的可行性和可效性,能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完善提供参考。 2研究的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2001 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

2、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 ,确定了对学校进行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我市于 2001 年 9 月至 2003 年先后在三所高中学校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武汉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组织了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实践研究,为贯彻标准积累经验。3研究的内容 3.1.构建适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内容有:2课程性质、目标设计、结构设置、资源开发和利用、评价、管理等几个方面。 4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4.1.以学校为实践基地,发挥学校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采取市、区、学校三结合共同研究的形式,在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业务部门及有关教育专家指导下进行校

3、本课程实践与研究工作。 4.2.研究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学生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各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得出结论与建议。 5研究结果与分析 5.1.校本课程性质、目标制定的研究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是在国家、地方课程规划下以学校为本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为主,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由学校自己确定的一门课程。 构建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影响课程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 标准目标是对教学的整体要求。校本课程目标是学校办学育人理念的反映与再现,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学校重视突出目标与学校办学理念的结合,使目标确定符合“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育人的发展思路。如:武汉中学遵循革

4、命家董必武先生创办该校时提出的“朴、城、勇、毅”办学理念进行人格教育。因此目标第二条就提出了发扬“朴、诚、勇、毅”精神,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勇于探索,善于实践,全面发展,特长明显的人格教育目标。武昌实验中学确3立的“育思想、重发展、求创新”办学思想,提出了“每人能创编一个体育活动内容。 ”武汉三中的“以学生发展为主体”办学理念,提出了“人人形成自己的运动特长”的具体目标。各校制定出的具体目标既是办学理念的体现,又是对体育校本课程所作出的教学目标定位。 概括其特点,遵循了“五性” 、 “四原则” 。五性:(1) ,主体性;以学校为主体。 (2) ,基础性;要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 (3 ) ,

5、发展性;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4) ,全面性;人的发展是主动全面的发展。 (5) ,实用性;面对具体情况,能操作并能达到目标。四个原则:(1)校本课程目标要与 标准目标相结合,可更具体化,突出个性化。 (2)目标与学科要求相结合。 ( 3)目标与时代发展相结合。 (4)目标与校本特色相结合。 5.2.校本课程结构设置的研究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各校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力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三条基本原则。均把课程结构设置为:基础课程与扩展课程(见图 1) 。 这是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区分的两种类型。同时把教学的

6、基础课程结构分别设置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形成体育专长,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对课4程结构进行调整,主要目的在于优化课程结构。 经过实践证实:学校新的课程结构设置,使教育、教学发生了新变化。教育思路扩宽了,教学的形式多样了,方法多变了,有效地利用了校内外的各种体育资源,激发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潜能。 5.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 5.3.1.重视挖掘运动项目的开发与运用,使内容适合课标的教学要求。 为落实 课标目标要求,学校加强在改造与开发教材内容方面,一是对原体育教学大纲中确立

7、和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并加以调整,因校制宜;另一方面是对新兴运动项目内容的引进、改造和加工。例如:球类项目中增加许多小球类,舞蹈项目中增加竹竿舞等内容,体操项目与健美项目相结合、民族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相结合。增设了滑板,攀壁,越野、救生、背摔等内容,并实行了新的整理和分类。在教材内容运用方面,为了使高中生能普遍达到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开设田径,武术、球类等必修内容,同时增设丰富多彩的兴趣拓展内容与运动专长选修内容。 经实践后,问卷调查了解到:一是田经、球类、武术等项目教学内容改造后,由于增强了综合性(含健康教育)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二是新学习内容的引进,扩宽了学生的学习爱

8、好,增强了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三是学生有学习内容的选择,使运动爱好和专长得到发挥与形成,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性、5自主性和个性。新安排的教学内容,98.2% 的学生认为:满足了对学习的多种需求,起到了健身心、益情趣、增才能的效果。 5.3.2.重视扩展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使学科课程适应于教育、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扩展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各校都重视对开展扩展课程的综合性研究,得出“四有” 、 “四落实” 、 “三结合”的经验。四有: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四落实:内容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制度落实。三结合:一是将把课内的基础课程与课外的

9、扩展课程相结合,二是与学校外,家庭,社会(社区)相结合。三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相结合。在实施过程中,武汉中学开展了“体育大课间”的研究,组织学生家长参加校体育趣味运动会,学生与家长同定锻炼计划,参入社区的活动,组织校际之间的“激情大比拼”等活动。武昌实验中学开展了体育特长与专业运动队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武汉三中采用开设俱乐部的体育教育形式,各校广泛开展学生在校内“体育有特长” 、校外“专长能运用”为要求的多种教育活动,以保证课程的正常实施与运行。 通过实践,学校领导和教师们认为:扩展课程与基础课程的紧密联系,推进了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一体化。实施扩展课程教育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运动技能更

10、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更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锻炼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扩展课程应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此在6规划教学活动时,重视结合本校实际状况,特别强调基于生活实践领域,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5.3.3.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探究,是与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很有价值的探讨问题。学习评价包括评定的内容、标准和方法。根据标准评价精神要求,如何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首先的问题是转变思想,树立新评价观念。其次明确学习评价指导思想,知晓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导向和指

11、导作用。再是构建适合评定学习成绩的内容、标准和方法。实验中各校都在评价内容指标上,把运动态度、心理、情意、知识技能、兴趣特长、体质状况、运动项目组织、裁判、评论、创编活动、家庭与社区活动等列入考核评价内容,把不同的考评内容分别按学期,学年(学段)进行安排。在标准上采用定性评定为主,按学分制累计评价,把学分制与等级制评价相结合。成绩按分项记于学生的手册。在方法上,采取教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班主任和家长可参与对学生的社会及家庭活动加分评价等。新的评价,突出了以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激励功能,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在评价标准的定量与定性评分上,坚持客观、民主、区别对待、进步发展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学

12、生学习的评定问题。 从各校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反映出:一是成绩不及格的没有了(除病残学生) ,二是分数高的增多了。教师们认为;这种评价是以7学生发展为本,按照标准的要求,侧重对过程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内容、标准要求比过去不是低而是高了,因为知识与能力要求高了,内容面宽了,对运动技术掌握要求也没降低。其重要原因,就是成绩评定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要自觉锻炼,掌握方法并运用,能积极参与探究性的学习,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取得好成绩,学生们认为:这样的学习评价很客观,有弹性,在完成学校统一限定评价内容中,有机会选择自己的运动专长和其它评价内容,能参加民主评价和自己评价,是对我们学习

13、价值的肯定和激励,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去达到评价的要求,争取好成绩。从评价的成效说明,新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现了新课程中提出“强化评价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观念 ,充分展现了标准评价的优势,使得评价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发挥了评价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5.3.4.重视校本课程的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管理的效能。 课程管理主要包括职权、组织、人、财、物等问题。归纳各校对校本课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特点。其作法是;“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划分责任、确保落实、加强合作、注重整合” 。形成了管理上的“三多” 、 “五有”

14、流程:第一,校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与体育教师主要负责组织,班主任和其它教师、学生参加工作,实行多元化管理。第二,校领导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整,整合人力资源等,体育教师分工与部门人员负责微观指导和调控,实行多层次管8理。第三,与社区、家长、媒体的联系与配合,形成网络,实行多方位管理。第四,管理“有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第五,管理“有民主运行机制” ;部门、教师、学生参加民主管理。第六,管理“有信息交流” ;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得到教育、社会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第七,管理“有信息反馈” ;取得的成果要总结和宣传报道。第八,管理“有学校特点” ;反映在人本化和动态化。由于工作管理到位,保证

15、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6研究成果 各校在实施校本课程工作中取得丰硕的成绩。所取得的成果多次在省市报刊、电视上进行了报道,多次举行省内外体育交流活动,部分研究内容参加了“九五” “十五”期间国家学校体育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和、省级的课题研究,例如武汉中学对“体育大课间” ,武汉三中对“体育校本教材开发 ” ,武昌实验中学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等内容的研究,均在 2002 年,2003 年湖北省体育学术成果评比中获得论文一、二等奖。学校开展对标准实践经验在全市高中学校中推广,学校编制的(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实验文集 三册)在全市中学中广泛交流,供大家学习与借鉴。 7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16、 7.1.1 综上所述的分析结果表明:三所学校的实践突出了校本化的课程特征,反映出学校主动发展和自主管理的课程属性。对诸多9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课程实施的操作上具有可行、合理和有效性。实践研究的成效证实了校本课程的作用和价值。 712 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的产物,是为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提供的新平台,是教育改革创新精神的体现。实现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教育形成特色,有利于学科课程功能的发挥,更有效地完成标准的目标和任务。 7.2.建议: 7.2.1.国家教育部可根据目前各地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实验的现状,提供基层学校可操作的校本课程文选资料,便于“校本与课程” 、“开发与方式” “过程与特色”的学习与指导,做到树典型,再普及。7.2.2.地方教育教研部门应注重引导学校设置和完善校本课程,加强对实践的具体操作指导,处理好“认识与实践” 、 “基础与扩展” 、“能力与发展”的联系,做到先实验,后推广。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