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11580415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9.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amp;amp;lt;p&amp;amp;gt;针灸减肥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施 茵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一.肥 胖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组织过多,显 著超过正常人体生理需要,而且有害 于身体健康和正常功能的状态。一般 而言,轻度肥胖或超重不引起疾病, 但持续肥胖或中、重度肥胖则可引发 一系列病证。 (一)诊断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进食热量 超过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 ,致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身高cm-105) 公斤数的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 kg)/

2、身高2(m2)大于2529.9者为超体重 ,30.0称为肥胖。 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为 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则称为肥胖。肥 胖又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分为轻度 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中度肥胖, 即超过标准体重的30%;重度肥胖,即超过 标准体重的50%。但是,健美运动员、相扑 运动员,即便超过标准体重的20%,也不应 认为是肥胖。 一.体 重 体重是人体的重量。标准体重,又称理想体 重。 (一)体重简易计算方法 男性平均体重(kg)=身高(cm)105 女性平均体重(kg)=身高(cm)100 (二)标准体重 1. 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 &

3、amp;amp;amp;amp;#215;0.9 2.婴儿1-6个月标准体重(g)=出生体重(g)+月 龄&amp;amp;amp;#215;600 3.幼儿7-12个月标准体重(g)=出生体重(g)+月 龄&amp;amp;amp;#215;500 4.1岁以上标准体重(kg)=年龄&amp;amp;amp;#215;2+8 5.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 &amp;amp;amp;#215;0.6+50 6.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 &amp;amp;amp;#215;0.6+40 (三)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

4、BMI)=体重(kg)/身高(m)2 正常值:男性24kg/m2 ,女性26kg/m2 肥胖度测定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amp;amp;amp;#215;100% 计算值&amp;amp;amp;#177;10%为正常范围,10%为超重, 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50% 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 态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25kg/mBMI25kg/m 2 2 :体重超重(其体重超重(其 中男性中男性2424kg/mkg/m 2 2 ,女性女性2626kg/mkg/m 2 2 ) BMI30kg/mBMI30kg/m

5、 2 2 :肥胖肥胖 BMI=3034.9kg/mBMI=3034.9kg/m 2 2 :一级肥胖一级肥胖 BMI=3539.9kg/mBMI=3539.9kg/m 2 2 :二级肥胖二级肥胖 BMI40kg/mBMI40kg/m 2 2 : 三级肥胖三级肥胖 从古至今,对人体形态美的认识有 很大的差异。我国古人把肥胖看做是一种 福相,是富贵的象征。尤其在唐代,仕女 以“微骨丰肥”为美。当今,人们则以身体 不胖不瘦、体格健壮匀称,作为健康标志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渐趋于高糖、高脂肪、高蛋白质食 物,同时,运动量减少,导致能量消耗 减少,脂

6、肪堆积,使得人们逐渐肥胖。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肥胖者已 达12亿,去年美国则报道肥胖症已位居首 位,目前,全世界肥胖人数正以每5年增 长1倍的趋势日益增多。新世纪初,国际 肥胖症大会发布报告,全世界因肥胖症引 起的有关疾病的死亡人数已超过同期全球 饿死的人数。肥胖和肥胖产生的各种疾病 将严重威胁人类,它将是一种日益危害人 类健康的“文明病”。 (二)肥胖的诱因 1. 遗传与环境因素 相当多的肥胖者有一定的家族倾 向,父母肥胖者,子女及兄弟姐妹之 中肥胖者亦较多,大约占1/3左右,且 均与父母的肥胖有关。饮食过多,活 动较少的环境也易使人肥胖。 2. 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改变 肥胖的物质代谢

7、异常,主要是碳水 化合物的代谢、脂肪代谢的异常;内分 泌功能的改变,主要是胰岛素、肾上腺 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代谢的异常。 3. 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减少 能量摄入过多主要表现为食欲亢进 ;消耗减少是活动减少及摄入与排出的 不平衡。 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 脂肪细胞数目逐渐增多与年龄的增长 及脂肪堆积的程度有关,很多人小时候即 是肥胖之人,成年后仍肥胖,可见体内脂 肪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而缓慢持续肥胖的 人,既有脂肪细胞的肥大,也有脂肪细胞 数目的增多。 5神经精神因素 表现为对某种食物的强烈食欲,以及 人们通过视觉、嗅觉和人为吞食比赛刺激 反射引起食欲、食量倍增;某些精神病人 则表现为食欲

8、亢进。 6生活及饮食习惯 欧洲人过多地食肉及奶油;游牧民 族大量地食肉;非洲某些国家人们的“蹲 肥”;南非一些部落人的多食糖类饮食。 7其它因素 性别不同,年龄的差异,职业的不同, 环境因素,吸烟饮酒等都可诱发疾病的发生 。导致肥胖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作用的 结果。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大多直接采用 综合性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达到迅速减肥 的目的。 (三)肥胖的原因(附:肥胖易发期) 人体胖、瘦取决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目和脂 肪细胞体积大小即脂质含量多少(包括中性脂肪 、磷脂、胆固醇等),即决定于脂肪组织总的数 量。从小儿时期开始肥胖者,脂肪细胞的数量比 正常体重者明显增多;成年后开始肥胖的人,

9、主 要是脂肪细胞体积肥大。短时间出现肥胖的,主 要是脂肪细胞增大;而缓慢长期性肥胖者,脂肪 细胞体积既增大,数量又增多。引起脂肪细胞体 积增大或数目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饮食 结构、饮食习惯、遗传、体能消耗、性别、年龄 以及疾病等等。 1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 肥胖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大多数与饮食过 度有关。饮食过度是指摄取食物所含热量超过 机体基础代谢、生长发育、生育哺乳以及生产 劳动等所消耗的能量,即“收入”超过“支出 ”。多余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糖类转变为脂肪积 在体内,使脂肪增多,引起肥胖。主要包括脂 肪、糖类和蛋白质类食物摄入过多。 2能量消耗过少 由于人体内循环的消耗和工作、学习、

10、劳动 、活动等都需要能源,这种人体自我产生的热 量供自身利用,即所谓的“自产自销”。每人 按性别、年龄、职业的不同,所需要的热量也 各不相同。成人每天所需的热量,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逐渐降低。如一个20岁的男子,每天约 需要2500大卡热量,到35岁时,降为2000大卡 ,50岁时只需要1800大卡。因此,当人步入老 年,如工作量和饮食基本不变,则由于机体能 量消耗的减少,就会“发福”变胖。 3. 酶的失调 正常人体的脂肪合成与分解保持着相对平 衡,其间需要酶的调控。酶是生物的催化剂,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每一步都离不开酶的参与。 其中最关键的酶一种是“乙酰辅酶A合成酶”, 它的增加就会使脂肪合成增

11、加;另一种是“脂 肪酶”能分解脂肪,它的增加则可使脂肪减少 。如果机体出现合成酶增加,分解酶减少,脂 肪就会明显堆积,而造成肥胖。 4神经-内分泌紊乱 调节“脂库”的一些酶,除自身失职外,还 受到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一方面是内分泌调节 失控所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和胰 岛素、前列腺素等内分泌激素,对脂肪的分解和 合成都有控制调节作用。如胰岛素主要调节人体 进食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平衡,可促进脂 肪酸合成,促进糖转为脂肪,抑制脂肪分解。 另一方面,内分泌系统又受神经系统的调 控支配,一旦神经系统指挥失控,就会促成内 分泌功能紊乱,脂肪合成

12、增加,产生肥胖。如 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因创伤、炎症、肿瘤等疾病 影响,导致饥饿中枢兴奋亢进而饱食中枢抑制 ,则会造成食欲亢进,从而造成肥胖。 5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有显著作用。据报 道:胖父母70%80%子女肥胖;父母单方肥胖 40%50%子女肥胖。养子女的体重指数(BMI) 与亲生父母的BMI高度相关;与养父母的体重指 数(BMI)无明显相关。单卵孪生子在不同环境 抚养,他们的BMI90%基本相同。国外研究发现 一对同卵孪生兄弟,从小不生活在一起,25岁 以后各自建立家庭,生活条件虽然有差别,但 两人发胖几乎是同时发生,在他们年龄30出头 时,体重已接近100kg(身高平均在178

13、cm左右 )。 6饮食习惯与嗜好因素 肥胖者不仅食欲好,且在食物选择上有所偏 嗜,存在许多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 (1)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者 (2)喜欢喝肉汤或好吃细软食物者 (3)不喜欢吃含纤维素食物者 (4)两餐之间喜欢吃零食者 (5)饭后喜静卧者 (6)进食频次减少,每次量增加者(少餐多食) (7)饮少量酒者(饮少量酒可促进食欲,增加 饮食量,尤其常喝啤酒者,更易肥胖) 7性别、年龄及职业因素 (1)性别 一般女性肥胖者多于男性肥胖者。 (2)年龄 一般肥胖者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31岁 41岁之间是肥胖的高发年龄段。 (3)职业 脑力劳动者肥胖发生率比体力劳动者高 。 城市居民肥胖发生

14、率比农民高。 体力消耗少、工作不太紧张职业者肥胖 人较多。 8妊娠 妊娠最后3个月,孕妇要控制饮食,不宜营 养过度,以免胎儿肥胖。 9疾病 (1)内分泌功能紊乱 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分解作用 。 垂体前叶功能低下,垂体性肥胖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雌激素与脂肪合成代 谢有关。 (2)炎症、外伤、肿瘤、下丘脑病变 10情绪对食欲的影响 11社会环境的影响 12体力活动突降性肥胖 13疾病后营养过度性肥胖(如肝炎后) 14药物引起的肥胖(如皮质激素类(氢化 可的松等)、抗精神病类药、避孕药 等) 15肥胖易发期 (1)青春期 (2)结婚后 (3)妊娠期 (4)产后 (5)中年期 (6)老年期

15、(四)肥胖的分类(附:女性肥胖的特殊类型 ) 1. 单纯性肥胖 2. 继发性肥胖 3. 药物性肥胖 1单纯性肥胖 即无明显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肥胖。 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 的95%左右,其家族往往有肥胖史,主要由 遗传或营养过度引起。 (1)体质性肥胖 即患者自幼营养过度和肥胖遗传因素的影响 所导致的一类肥胖. (2)获得性肥胖 指2025岁以后的人,由于营养过剩,脂肪 细胞肥大而无细胞数目的增加所引起的肥胖。 2 继发性肥胖 即由于体内某种疾病引起的又含有诊断 某种疾病依据的一种肥胖。往往是由于内分 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约占肥 胖人数的2%5%,肥胖只是这类患者

16、的重要症 状之一。 (1) 水潴留性肥胖 较常见于中年妇女或更年期妇女,男 性较少见。这种肥胖常分布不均匀,并伴 有水肿。脂肪主要分布于腿、股、臀、腹 及乳房,而背部不显著。 (2)皮质醇增多症(库欣氏综合症) 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即面部、 颈部、腰部及腹部肥胖;四肢相对较小, 形成“满月脸”、水牛肩背、皮肤紫纹、 毛发增多、性功能障碍、闭经等症;实验 室检查可见:尿17羟和尿17酮排量增 加、血皮质醇升高等。 (3)甲状腺功能降低性肥胖 甲状腺功能降低性肥胖是粘液性水肿 引起的面貌臃肿。患者的基础代谢率、血 中甲状腺素含量、血清蛋白结合碘、甲状 腺吸碘率及血清T3、T4均降低,但胆固醇

17、、三酰甘油增高。 3.药物性肥胖 临床上当某些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使用 如皮质激素类(氢化可的松等)、抗精神病 类药(氯丙嗪等)以及久服一些避孕药、胰 岛素、或促进蛋白合成制剂,均可导致肥胖 ,称药物性肥胖。这是因为某些药物在治疗 疾病的同时,会使患者产生肥胖的副作用, 药物性肥胖约占肥胖群体的2%左右。 附:女性肥胖的特殊类型 (1)束带状肥胖(脂肪堆积在背部、下腹部、髋部、臀部及 大腿处,类似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患者的体型。) (2)大粗隆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股骨大转子区域及乳房 、腹部、阴阜处,大多数见于更年期之后。) (3)下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至踝部,有时局限于 腿部及踝部。) (4)上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背部、臀部、乳房、颈项 和颜面区域。) (5)臀部肥胖(脂肪主要堆积于臀部,形成臀部特别肥大, &amp;amp;lt;/p&amp;amp;gt;&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