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80399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综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设计基础习题讲解 西安理工大学 2013.9 讲解人:王志龙 *2 1-11-2 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唧筒(活塞式)机构回转柱塞泵 4 3 1 2 4 1 3 2 4 1 32 *3 1-51-6 局部自由度(滚子),有一处 虚约束(槽的一侧),无复合 铰链 n=6 PL=8 PH=1 F=36-28-1=1 局部自由度(滚子),无复合 铰链、虚约束n=8 PL=11 PH=1 F=38-211-1=1 *4 1-71-8 无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 约束 n=8 PL=11 PH=0 F=38-211-0=2 1处复合铰链,无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 n=6 PL=8 PH=

2、1 F=36-28-1=1 *5 1-91-10 有两处虚约束(凸轮、滚子 处槽的一侧),局部自由度1 处,无复合铰链 n=4 PL=4 PH=2 F=34-24-2=2 2处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 虚约束各有一处n=9 PL=12 PH=2 F=39-212-2=1 两轴线重合的转动副 只有一个起作用 滚子转动与否不影响 整体的运动 *6 1-111-12 复合铰链一处,无局部自由 度、虚约束n=4 PL=4 PH=2 F=34-24-2=2 题1-12图 机械手 无复合铰链、无局部自由度 、无虚约束 n=3 PL=3 PH=0 F=33-23=3 *7 第二章 平面连杆机构 2-1 a)

3、40+11070+90 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 b) 45+12070+62 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d ) 50+10070+90 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a ) (b ) (c) (d ) 90 7040 110100 120 45 70 62 60 70 50 70 100 10090 判断下列铰链四杆机构是曲柄连杆机构、双曲柄机构还是双摇杆机构? *8 2-3 画出图所示各机构的传动角和压力角。 重点:同一机构中原动件的改变,可使压力角改变。 *9 2-6 (1) 求极位夹角 ,并确定比例尺 (2) 作 即摇杆的两极限位置 (3)以 为底作直

4、角三角形 (4)作 的外接圆,在圆上取点 A 即可 。 如右图 所示上量取 , 和机架长度 。则曲柄长度 , 摇杆长度 ,得知数据后代入公式 (2-3)和 (2-3),求最小传动 角 (曲柄与机架共线) 设计一曲柄摇杆机构。已知摇杆长度l3=100,摆角 =30,摇杆行程速比系数K=1.2. 1)用图解法确定其余三杆的尺寸;(2)确定最小传动角(若 35,则应另选铰 链重新设计) 第三章 凸轮机构 3-1、题3-1图所示为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行凸轮机构。已知AB 段为凸轮的推程廓线,使在图上标注推程运动角。 答:以O点做圆心作与道路相切的 圆,此圆即为偏距圆。过B点作此 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凸

5、轮与 从动件在 B 点接触时,导路的方 向线。则推程运动角如图所示。 3-2题3-2图所示为一偏置直动从动件盘行凸轮机构。已知凸轮是 一个以C为圆心的圆盘,试求轮廓上D点与尖顶接触时的压力角, 并作图表示。 解:如图所示,以O 为圆心作圆并 与导路相切 ,此即为偏距圆。过D 点作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凸轮 与从动件在 D 点接触时,导路的方 向线。凸轮与从动件在 D 点接触时 的压力角 ,如图所示。 F V 3-4 设计题3-4图所示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已知凸轮以 等角速度顺时针方向回转,偏置e=10mm,凸轮基圆半径 r0=60mm,滚子半径rT=10mm,从动件的升程及运动规律与题

6、 3-3相同,试用图解法绘出凸轮的轮廓并较核推程压力角。 解题思路:(1)按偏置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的画法首先把滚 子的中心看作尖顶从动件的尖顶绘制出一条轮廓曲线, (2)以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为中心,以滚子半径为半 径作一系列的圆, (3)最后作出这些圆的包络线就是滚子从动件凸轮的 实际轮廓曲线。 第四章 齿轮机构 4-1 已知一对外啮合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m=3 mm ,z1=19,z2=41,试计算这对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 高、齿根高、顶隙、中心距、齿顶高直径、齿根高直径 、基圆直径,齿距、齿厚和齿槽宽。 解: 分度圆直径:d1=mz1=3x19=57 mm d2=mz2=3x41=

7、123 mm 齿顶高:ha=ha*m=1*3 =3mm 齿根高:hf=(ha*+c*)m=(1+0.25)x3=3.75 mm 顶隙:c=c*m=0.25x3=0.75 mm 中心距:a=(z1+z2)m/2=(19+41)x3/2=90 mm 齿顶圆直径:da1=d1+2ha=63 mm da2=d2+2ha=129 mm 齿根圆直径:df1=d1-2hf=49.5mm df2=d2-2hf=115.5 mm 基圆直径: db1=d1cos=53.56 mm db2=d2cos=115.58 mm 齿距: p1=p2=m=3.14x3=9.42 mm 齿厚,齿槽宽:s1=s2=e1=e2=p

8、/2=4.71 mm(标准) 4-2 已知一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标准中心距 a=160 mm,齿数z1=20,z2=60,求模数和分度圆直径。 解:由a=(z1+z2)m/2 得 模数 m=4 mm 则分度圆直径:d1=z1m=80 mm d2=z2m=240 mm 4-4 已知一正常齿制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20o ,m=5 mm,z=40,试分别求出分度圆、基圆、齿顶圆上渐开线 齿廓的曲率半径和压力角。 解:分度圆半径:r=mz/2=100 mm 基圆半径:rb=rcos 20o =100xcos 20o =93.97mm *22 第五章 周转轮系及传动比 5-1如下图所示双级涡轮传动中

9、,已知右旋 蜗杆1的转向,试判断涡轮2和涡轮3的转向, 用箭头表示 5-2 如图轮系,Z1=15,Z2=25,Z2=15,Z3=30, Z3=15,Z4=30,Z4=2(右旋),Z5=60,Z5=20,若 n1=500r/min,求齿条6的线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 5-2 解: 这是一个定轴轮系,依题意有: 齿条 6 的线速度和齿轮 5分度圆上的线速度相等;而齿轮 5的转速和齿轮 5 的转速相等,因此有: 通过箭头法判断得到齿轮 5的转向顺时针,齿条 6 方向水平向右。 5-8 如图所示锥齿轮组成的行星轮系中,知Z1=20,Z2=30,Z2=50,Z3=80,n1=50r/min,求 nH的大小和

10、方向 解: 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为中心轮 ,齿轮2、2为行星轮,H为行星架。 得 与 方向相同 *24 5-9 如图所示差动轮系中,知Z1=30,Z2=25,Z2=20,Z3=75,n1=200r/min(箭头向上), n3=50r/min(箭头向下),求行星架转速nH的大小和方向。 解: 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为中心轮, 齿轮2、2为行星轮,H为行星架。 设齿轮 1方向为正,则 与 方向相同 得 *25 5-10 如图所示机构中,已知Z1=17,Z2=20,Z3=85, Z4=18 Z5=24 Z6=21, Z7=63 求:(1)当n1=10001r/min、n4=

11、10000r/min时, nP=?(2)当n1=n4时, nP=? (3)当n1=10000r/min、n4=10001r/min时, nP=? 解: 这是一个混合轮系。其中齿轮 4、5、6、7和由齿轮3 引出的杆件组成周转轮系,其中齿轮4、7为中心轮,齿轮5 、6为行星轮,齿轮3引出的杆件H为行星架 。而齿轮1、2 、3组成定轴轮系。在周转轮系中: (1) 在定轴轮系中:(2) 又因为: 联立(1)(2)(3)式可得: (3) (1)当 时 P的转向与齿轮1和4的转向相同 (2)当 时 (3)当 P的转向与齿轮1和4的转向相反 *26 5-13 如图所示汽车后桥差速器中,知Z4=60,Z5=15,Z7=Z3,轮距B=1200mm, 传动轴输入转速n5=250r/min, 当车身左转弯内半径r=2400mm 时,左右 二轮的转速各为若干 解: 这是一个混合轮系。齿轮 1、2、3、4组成周 转轮系,其中齿轮1、3为中心轮,齿轮2为行星轮 ,齿轮4是行星架。齿轮4、5组成定轴轮系。在周 转轮系中: , 在图 中,当车身绕瞬时回转中心 C转动时,左右 两轮走过的弧长与它们至 C点的距离成正比,即: (1 ) (2 ) 联立(1)(2)两式得到: (3 ) 在定轴轮系中: 3 *27 代入( 3)式,可知汽车左右轮子的速度分别为 则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