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796065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186 大小:8.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课件4血液循环生理讲解(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 心肌生理特性 心的泵血功能 心音和心电图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 概述 动脉血压和脉搏 静脉血压和血流 组织液和淋巴液 心脏生理: 血管功能 :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 :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右心:泵血入肺循环;左心: 泵血入体循环。 定义:血液在循环系统内循环流动称为血液 循环。 功能: 运输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和 其他体液因子;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意义: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至关重 要的作用,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 第一节 心脏生理(一) 掌握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生物电的特点及 主要离子基础。 熟悉心肌细胞的分类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原

2、理。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 现象 (一)心肌细胞的分类 : 1、自律细胞和非自律 细胞 2 、快反应细胞和慢反 应细胞 根据各类心肌细胞 AP的O期去极化速率和4 期有无自动去极化,将心 肌分为: 快反应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有 自动去极化。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 :0期去极速率快,4期 无自动去极化。 慢反应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 4期有 自动去极化。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O期去极速率慢,其4期 无自动去极化。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 : 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 优势传导通路: 卵圆窝前方等处的心房肌纤维 房室交界:房结区、 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及其分支: 浦肯野细胞 浦

3、肯野纤维网: 浦肯野细胞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 1 不同于骨骼肌 2 不同的心肌细胞,其跨膜电位的幅度、 持续时间、波形、产生机制亦不相同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 离子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平衡电位 钠 30 140 +41 钾 140 4 -94 钙 0.0001 2 +132 氯 30 104 -33 ( mmol/L ) ( mmol/L ) ( mV )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K+ Na+ 心室肌细胞RP、AP及其分期 RP:K+ 外流 AP的特点: 1复极过程复杂; 2 持续时间长; 3 升降支不对称. 机制: 0期:Na+内流 1期:K+

4、外流 2期:K+ 外流和Ca 2+内流 3期:K+ 外流 4期: Na+泵和Na+Ca 2+ 交换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 及其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的特点:4期自动除极 随时间而递增 除极速度较0期的慢 不同自律细胞的4期除极速 度不一致. 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 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 两者兼有 + + 递增性净内向电流(If)的可能原因 1 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自律性高 1) 特征: 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 电位(-40mV)较高 无明显的极化倒转现象 除极幅度(70mV)小,而0期 除极时程长(7ms) 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 (2期) 4期自动除极速度(0.

5、1V/s) 比浦肯野细胞(0.02V/s)快 4) 4期快速自动除极的离子基础: 一种外向电流,两种内向电流 Ik进行性衰减: Ik通道的时间依从性逐渐失活 K+外流(主要原因) If进行性增强:进行性增强的内向离子流If(主 要是钠流) T型钙通道的激活和钙内流: L(Long lasting)型钙通道:阈电位在-30- 40mv T(Transient)型钙通道:阈电位在-50-0mv 2) 0期缓慢去极的离子基础: Ca2+内流 3) 3期复极的离子基础: K+外流 注:Ik 失活If 激活61,故4期自动去极If作用不大; 但若在超极化时,4期自动去极If的作用为主要离子流成分。 0

6、4 3 小结: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分0、3、4 期 机制 1. 0期Ca 2+内流 2. 3期K+外流 3. 4期自动去极化 (1)Ik 的进行性衰减 1. (2) If电流 2. (3) Ca 2+内流 2 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 比较心室肌:AP相似(2期较长) 4期会自动除极 自动除极机制: If电流 浦肯野细胞的AP: 快反应自律细胞,自律性低 4期自动除极形成的机制: 1) 逐渐增强的内向电流: If(起搏电流):,一种被膜的超极化激活的非特异 性(Na+ 、K+)内向离子流 开始激活:3期复极电位达-60m时 自我“启动 ” 充分激活: -100mv 自我“发展 ” 失活:除极

7、达-50 mv 自我“限制 ” 2) Ik进行性衰减: Ik通道在复极电位达-40 mv时开始逐渐失活 第一节 心脏生理(二) 二、心肌生理特性 掌握:自律性的概念、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心 脏内兴奋的传导途径和特点;心肌兴奋性在兴 奋过程中的变化及其特点。 熟悉:心肌的收缩性,影响心肌生理特性的因素 。 (一)自动节律性 (二)兴奋性 (三)传导性 (四)收缩性 (一).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 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自动兴奋的频 率是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指标 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4期自动除极(4期缓慢除极

8、, 缓慢舒张 期除极) 1 、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主导心脏兴奋和跳动的 正常部位(窦 房结:90-100次/分 ) 潜在起搏点:正常情况下不表现本身自 律性的自律 组织。 异位起搏点:异常情况下控制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潜 在起搏点。 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 制: 抢先占领(preoccupation): 超速驱动压抑 (overdrive suppression): 两个起搏点自动兴奋的频率差别愈大 超速压抑的程度愈强 驱动中断后,停搏的时间也愈长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反 变关系 差距减小,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所 需时间缩短,单位时间内发生兴奋

9、的次数增 多,自律性增高 2) 4期自动除极速度:正变关系 除极速度快,达到阈电位水平所需时间缩 短,单位时间内发生兴奋的次数增多,自律 性增高 NE可促进窦进窦 房结细结细 胞If通 道和Ca2+通道的开放,使If 和ICa增大,4期自动动去极化 速度和自律性增高 Ach提高膜对对K+的通透性,使4 期膜对对K+的通透性,K+外流 衰减;Ach抑制If和L型Ca2+ 通道的开放,使4期自动动去极 化速度,自律性 (二)兴奋性 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心肌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化 心肌发生兴奋后,兴奋性将经历有效不 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等时期。心肌一 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10、化的原因是 由于膜电位的改变引起的钠通道性状的变化 ,特点表现为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整个 心肌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其生理意义是使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收缩和舒 张交替进行。 心室肌兴奋性变化与机械 收缩的关系 0- -20- RRP -40- ERP S N P -60- -80- -100-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 变化: 1)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 0期 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55 mV 局部反应期 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 mV Na+通道完全失活或仅有少量Na+通道刚开始复活,大 部分没有恢复到

11、备用状态 绝对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 (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3期膜内电位-60 mV -80 mV 阈上刺激可产生AP (兴奋性低于正常) 部分Na+通道已经复活 0期除极速度及幅度比正常小,传导也较慢 3)超常期: 3期膜内电位-80 mV -90 mV 阈下刺激可产生AP 膜电位靠近阈电位,所以兴奋性较高 部分Na+通道仍处于失活状态 0期除极速度及幅度、传导速度仍比正常小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 不发生强直性收缩(心肌的收缩活 动的特点) 原因: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整个收缩期+舒张早期) 意义:保持收缩与舒张相交替的节律性

12、 活动,实现其泵血功能 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新AP产生能力 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不能产生 绝对不应期: Na+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Na+通道 能产生(但0期 -80mV 大部复活 幅度、传导、时程 超 常 期 Na+通道基本 等较正常小)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同相对不应期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静息电位绝对值 增加,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加大,兴奋性下降。 反之, 兴奋性则升高。 阈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上移与静息电位之间 的距离加大,兴

13、奋性下降。反之,兴奋性则升高。 Na+通道的性状 Na+通道有备用、激活和失活三 种状态。备用状态Na+通道可被激活开放,细胞的兴奋性 正常;激活状态的Na+通道已经开放,不可能再开放;失 活状态的Na+通道不能被激活,因此,Na+通道处于激活和 失活状态时,细胞的兴奋性暂时丧失。 3.Na+通道的状态: 激活(1ms内)、失活(10ms内)、备用 电压依从性和时间依从性 备用状态:关闭,可被激活(静息膜电位水平) 复 活 激活状态;开放 失活状态:关闭,不能被激活 复活:Na+通道由失活状态恢复到备用状态的过程 持续低极化状态(-50 mV):Na+通道不能被激活,丧失兴 奋性 代偿性间歇

14、在期前收缩之后,由窦房结下传的兴 奋往往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不能引起心室 兴奋和收缩,使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时间 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期前收缩 在有效不 应期后、下一次窦房 结产生的兴奋下传到 达之前,由于异常刺 激(人工或病理性刺激 )作用于心肌,使心肌 产生一次额外的兴奋 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premature systole) 。 (三).心肌的传导性 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 心肌细胞的传导性: AP沿细胞膜传播的速度可作为衡量传导 性的指标 传导过程 窦 房 结 (优势传导通路) 房室交界 心房肌 (房室延搁) 房室束 左、

15、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心室肌 1、心脏内兴奋传播 4.传导速度 浦氏纤维 (4m/s) 束支 (2m/s) 心室肌 (1m/s) 心房肌 (0.4m/s) 结区 (0.02m/s) 传导时间 心房内-房室交界-心室内 (0.06s) (0.1s) (0.06s) 特点: 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最慢 浦氏纤维网的传导速度最快 房室延搁的意义:使心室在房缩完成后 (心室充分充盈)才开始收缩以确保 射血 2传导性的影响因素 1) 结构因素: 固定因素,次要因素 细胞直径与细胞内电阻呈反变关系 结区细胞 窦房结细胞心房肌细胞 心室 肌细胞 末梢浦肯野细胞 2) 生理因素:(可变因素,主要 因素) AP 0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