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79511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敬亭山记 文档综述(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敬亭山记这篇文章选自王季重十种。敬亭山在安徽宣城县城西北。495年(南朝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曾出任宣城郡太守,留下了“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名句;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写过独坐敬亭山的名篇。因此,王思任游敬亭山便有一种与谢朓、李白神接,入其诗境的感觉。文章先写望敬亭山,再写实游敬亭山,最后写梦游敬亭山,三者交织在一起,便造成一种似实而虚、如梦如幻的境界。由此体现出作者从谢朓、李白的诗意中摄取了不少浪漫气息。【作品原文】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1),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2),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

2、潭(3),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山急)(4),令我杳然生翼(5),而吏卒守之(6),不得动。既束带竣谒事(7),乃以青蛙走眺之。一径千绕,绿霞翳染(8),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9),使人骨面之血(10),皆为蒏碧(11),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12),但有茫然(13),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14),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15)造句之精也。朓乎白乎(16)!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17)。日暮景收,峰涛沸乱(18),饥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19),高百余丈,世眼未睹(20),世相不及(2

3、1),峭崿斗突(22),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者异。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23),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24),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25)。【作品注释】(1)姑孰:安徽当涂县的古称。(2)青山:位于当涂东南三十里,谢朓曾筑室于此。宛:曲折。(3)响潭:安徽宣城县南有响山。响潭应在此。(4)绛雰:赤色的雾气。(山急)(yng):形容山势高耸突兀。(5)杳然:幽深、寂静。生翼:想飞登而上。(6)吏卒守之:以官职在身。(7)竣:事情完毕。(8)翳:遮盖。(9)党结:指同类勾连。(10)骨面:泛指体内。(11)蒏(yng):酗酒。

4、(12)向之:一直以来。(13)茫然:隐隐。(14)尾我:跟随我。(1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李白独坐敬亭山里的诗句。(16)朓:谢朓。白:李白。(17)凌丹梯:驾天梯而上。以接天语也。(18)峰涛:山颠风声。(19)可:不低于、大概。(20)世眼:世人或凡人的眼睛。(21)及:到达。(22)峭崿:形容飞岩。(23)牛山:即“牛山叹”,典出晏子春秋,比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蕉鹿:典出列子周穆王,后世称“梦幻”。(24)向者:以前。(25)壬寅:1602年(万历三十年)。【作品译文】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说宣城,不知道提起它能让人有多么愉悦。姑孰位于江水的上游,那里山高水急,江水沿着

5、青山蜿蜒流淌,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雾气缭绕,山水非常秀丽。我曾经路过响潭,那里鸟儿鸣叫的声音和流水声汇集起来,连两岸的山壁都有回响。我平时看到敬亭山上有赤色的雾气,山势高耸突兀,一直都有前去攀登的想法,但由于官职在身,不得动身。等到了却公事,我就去敬亭山眺望四周的景色。一条小道蜿蜒延伸,所见之处全都被植物的绿色覆盖沁染,数不清的篁竹幽树,连成一片,寒气逼人,使人体内的血液,都变成了绿色,而一直所说的鸟鸣莺啼,只能远远听见,竟然不知由何处发出。厨师跟随在我的后面,于留云阁上设酒慰劳我。此刻,临风远眺,又更体会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之诗句的精妙。谢朓啊!李白啊!归来吧!我要和你们驾红色的天梯登临

6、而上,与苍天对话!日薄西山,美景渐渐模糊,山巅的激风呼啸奔突,再加上饥饿的猿猴出洞哀号,令我惊悚不已。归来后躺在船上,梦中登上一座大亭,亭中有一棵古柏,大概有五六抱粗,高一百多丈,世人谁也没看过,谁也没到过,峭壁参差处,一块榜紧嵌其间,榜上写着“敬亭”,但又与我所见的现实“敬亭”不同。可叹啊!昼夜各自参半,人生苦短而梦幻太长,回望淼茫的时空,梦在哪里?游览过的地方又在哪里?又怎么知道我以前的游览经历不是梦,而做梦时不正是在游览?万历三十年四月记。23作者简介编辑王思任(15741646),字季重,号谑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曾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又任袁州推

7、官、九江佥事。清兵破南京后,鲁王监国,任命王思任为礼部右侍郎,进尚书。1646年(顺治三年),绍兴为清兵所破,闭门大书“不降”,绝食而死。王思任游历四方,写过不少游记,而其佳作,往往于诙谐之中,寓有讽世之意,著作有王季重十种、文饭小品等。游敬亭山记敬亭山者,非天下之名山也,地处黄山、九华之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山不高,水亦不深,春湍秋潭,夏满冬涸,水落石出。山体呈东西走势,曲环如抱,与南山遥相接应,实为黄山之余脉也。山中更无仙人洞府、灵台天地,唯北宋名臣梅洵未仕时读书之洞尚存焉,已藤蔓遮蔽,湮不可寻矣。山中常往来者,向时有樵者、猎者,亦因禁伐猎而止,寂寂山林唯野鸟、

8、走兽与逸人出其间也。山中乏名胜古迹,唯南朝齐谢眺任宣城太守职时曾筑楼在此,后人名之曰“谢眺楼”,至今犹存,然亦非旧观,乃后之好事者于原址上新建,凭吊古人临川戒涉、登高怀想之意矣!山中原有三塔两庙,塔乃晋时砖砌,历几千百年,古朴方正,犹沐风雨,只是塔身弹痕累累,为日寇进犯宣城时所伤,只存不复,永为戒世之警。两庙皆唐时所建,数为战火所毁,今者乃新中国成立后修整而成,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信徒香客摩肩接踵,逶迤而来。青烟缭绕,钟謦不绝,与天云相接、松涛相和矣!此山虽无显名,如古之隐者,却也有知音数次造访。据史料记载,诗仙李白落魄长安后,一路南行,沿途遍游名山大川,吟诗作赋,畅述胸臆。自当涂来宣拜

9、望故人,偶登此山,顿觉气味相投,倾盖如故。终其一生凡九次登临,实在罕见。曾留下绝句称颂道“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盖取人悦山、山悦人之意,亦可窥见此山在诗仙胸中之地位也。在山之北,原野广袤,阡陌纵横,屋舍俨然,农夫耕作栖息于其间;在山之东,二江澄清如练,气氲缭然,傍山交汇而过;在山之西,崇山蜿蜒,辗转西去,似与云天相接;在山之南,宣城在焉,方圆数十里,依山而筑,中高外低,易守难攻,晴霜雨雪,堰卧于敬亭山怀,仿佛婴儿般酣眠,已历数千年矣。循山脚行里许,湖泊如镜,古塔倒映其中,对影成双,乌鹊翔飞其上,嘎嘎作声。沿山道上行,古木参天,夹道成荫,松柏拱列,似迎故人。两旁山坡之上榆柳梨枣,杂处其间,横

10、柯如蓬,垂条曵地。当暮春三月之时,江南草长莺飞,旧俗有相携登山之娱。扑面梨花,舞风似雪;桃杏绚烂,灿如云霞。当盛夏时节,天气奥热,行此道上,但觉凉风习习,毫无汗渍沾衣之累,实快哉楚王雄风也!步行转过几道断崖,眼前陡然出现一块空地,欹侧二三十丈,纵横百八十步,背山临潭。筑有古寺数间,环堵肃然,掩映在碧树翠蔓之中。每当月朗风清,观山听泉,抚松弄竹,真乃寡欲清修之地也。寺中常备粗茶,听任香客游人取用,茶值随意,并无专人看管。盖所沏茶叶皆产自本山,虽无龙井、碧螺、云尖之名,饮之亦沁人心脾、口齿生香。沏茶用水则取自寺旁之古井,凿石达数十丈,水于是出焉,冬暖夏凉,砌石为栏,绳索上下,磨痕累然。余一行数人佛

11、前行香礼毕,略在寺中饮茶休息片刻,暂缓脚力。再次抖擞精神,出山门,沿石道拾级而登。回首远眺,林木葱茸,山气郁沉。桐露柳风,春兰秋果,连珠珍菌,山梨核桃,萝茑叶蔓,骈织承翳。绿荫蒙蒙,朱实离离,锦绣谷花,峰雪溪月,随云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化,不可名状也!缺岸为崖,叠石为岩,嵌空如镂,丹华碧叶与山相升降。寺西有小瀑,水悬丈余,凌空直泻石渠中,飞珠溅玉,叮叮作响,如鸣环佩、抚瑶琴。又随风飘洒,如烟似雾,润物无形。山中人截竹为管,架竹为槽,砌石为岸,环水为池,积土为田。水清如黛,流若青虹,潺潺有声。春来深潭寥廓,落花飘坠,青绿之鱼,时来逐食。复上行,见山涧冲水为潭,半映丛篁间,碎石为底,水色空明。夹

12、岸梨树数百株,青枝翠蔓,络绎缤纷。日光下澈,细鱼若干,投影潭底,巍然不动,倏然远游,穿行石罅中。坐潭上,岸石罗列,竹树环匝。盛夏久坐其间,亦觉寒沁心脾,幽邃凄怆。又上行,至一处,山势舒缓,有茶田数顷,沫浴日光中,气蔚蓊蕴。浅绿鹅黄,拳拳如舒。老者指曰:“此即敬亭绿雪者也。”盖因此茶经烘焙之后,绿中含白故。茶汤甘冽可口,饮之清心润胃。自古以来皆为贡品,非寻常人所能享。由此迂回盘旋,渐次峰顶。四望六合澄碧,八荒无极。南视千峰竞秀,若锦屏风然,乃“百竿山”是也!沉沉暮霭,紫气萦绕其上,白云升降其间。古城卧其侧,直如案上观也。近山顶北侧,沟壕隐然蛇行丛杂间,洼穴勾连,攒蹙累积,不可穷尽,固以为怪也!求

13、教于同行老者,答曰:“此沟壕乃抗战时期驻守宣城之国军某部为抵御日寇侵袭而筑,于今已愈一甲子也。当是时也,倭寇嚣张,来势汹涌,企图占据此山,居高临下,架炮轰城。国军将士在敌强我弱之下,以血肉之躯,前赴后继,殊死搏斗,激战数日,全部殉国,不亦壮哉,虽败犹荣,可照日月。”呜呼!吾堂堂中华,历经战火,几欲毁灭,然犹存复兴者,皆因英雄辈出,自强不息故也!林木含悲,泉水呜咽,行人踯躅,合为英灵祭也!俄而夕阳在山,看远天一线,霞光万道,飞鸟倦还。余等寻道下山,但见林壑幽美,春意斓珊。余归而怀想,梦魂萦绕,。拟于归隐之日,择山南临潭之处,辟一平地,斫蓁莽,焚腐草,架木为桥,砌石为阶。筑一草堂,素木为柱,剖竹为

14、墙,白灰抹壁,编草成盖。三间两室,四牖北南,夏收北风,冬奥温阳。截木为凳,凿石成台,甑中有粟,瓶中盛浆,经文数卷,素琴一张。堂左广植梅兰竹菊;堂右博栽桃李杏桂;堂前挖土成池,养锦鲤鱼数尾,红白莲数枝,熏风曜日;堂后松柏成行,阻寒风,迎和气。余日坐此草堂中,观山岚,听清泉,闲暇书画为娱,临渊垂竿,歌酒呜呜,快心惬意,与天地相适哉!当春之日,岸芷汀兰,草芽木欣,气血通畅;当夏之仲,泉泠泠,风飒飒,浴于清潭,吟啸浮云;当秋之阳,菊灿桂香,可食英,可渍蜜;当冬之雪,红梅似火,白梅冰洁,粹滑冷香。围炉夜饮,不亦乐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余既得此山,复求仁智,可乎?青城子终老于此,淡泊自勉,抱朴守静,不

15、亦宜哉!故名此堂为“抱朴堂”也,先为之记。附:游敬亭山记参考译文“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没到过宣城,不知道写这诗句的诗人心中有多么愉悦。姑孰位于江水的上游,那里山高水急,江水沿着青山蜿蜒流淌,弯弯曲曲的水面上雾气缭绕,山水非常秀丽。我曾经路过响潭,那里鸟儿鸣叫的声音和流水声汇集起来,连两岸的山壁都有回响。我平时看到敬亭山上有赤色的雾气,山势高耸突兀,一直都有前去攀登的想法,但由于官职在身,不得动身。等到了却公事,我就去敬亭山眺望四周的景色。一条小道蜿蜒延伸,所见之处全都被植物的绿色覆盖沁染,数不清的篁竹幽树,连成一片,寒气逼人,使人体内的血液,都变成了绿色,而一直所说的鸟鸣莺啼,只能远远听

16、见,竟然不知由何处发出。厨师跟随在我的后面,于留云阁上设酒慰劳我。此刻,临风远眺,又更体会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的精妙。谢朓啊!李白啊!归来吧!我要和你们驾红色的天梯登临而上,与苍天对话!日薄西山,美景渐渐模糊,山巅的激风呼啸奔突,再加上饥饿的猿猴出洞哀号,令我惊悚不已。归来后躺在船上,梦中登上一座大亭,亭中有一棵古柏,大概有五六抱粗,高一百多丈,世人谁也没看过,谁也没到过,峭壁参差处,一块榜紧嵌其间,榜上写着“敬亭”,但又与我所见的现实“敬亭”不同。可叹啊!昼夜各自参半,人生苦短而梦幻太长,回望淼茫的时空,梦在哪里?游览过的地方又在哪里?又怎么知道我以前的游览经历不是梦,而做梦时不正是在游览?万历三十年四月记。游敬亭山记明 王思任1“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2。”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孰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